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2月12日
公開
7

春天不是讀書天

【文�陳浩】 「你什麼時候回到家?」「已經在路上,快到家了,什麼事啊?」管我什麼時間該回到家的,往常不是這一隻。「快回來讀地理。今天讀美洲、澳洲、大洋洲。」「好吧,這到底是你考試還是我考試丫?」國三要考基測,她如果是舉重若輕,我就是舉輕若重。 「美國產小麥的地方是?」「密爾瓦基州,我去過Milwaukee看過Brewer打Yankee,釀酒人隊嘛,小麥釀酒囉,」一邊扒著我的晚餐雞肉飯便當,一邊答她問的考題。「錯,五大湖區。密爾瓦基不是州,孩子。」「美洲產甘蔗的地方是?」「這我知我知,古巴。楊澤說他剛去玩過回來。」「答對。格瓦拉萬歲。好想去啊,我們去吧。」她問了三十幾題,我只答對十題半。周二考我地理周三考我歷史,法國大革命之後,什麼事在公元幾幾年發生,我全鬧糊塗了,但是什麼電影演過這些歷史事件,我能說得挺熱鬧。 「孩子,我看你能考上什麼破學校,」她說。她妹妹愈聽愈奇怪,「你們是在玩兒還是準備考試?」這也是訓斥的詞兒:「你們別玩了,下星期六就考了,認真點。」我當然想認真,但我是個窩囊廢爸爸。每天早上送她出門,給她一個熊擁抱,說「加油加油」,就覺得自己軟弱得像隻毛毛蟲。 大考前三個月,我自己的高中老師看不下去了,寫電郵給我說,大女兒送我這兒來參加考前衝刺班吧。劉老師高中教我一年英文,對我們那一班學生像朋友一樣,當年因為經濟因素他放棄留學深造計畫,搞起補習班,從台南一路發到台北。我懦懦地說得回家商量商量,不知道她願不願意。成長在聯考大過我的人生八倍的年代,倒不知道該怎麼度量她的。沒想到她只回答,我這篇小說快寫完了,應該可以吧。 那篇小說她寫了一萬字,交給校刊得個佳作換了一千五百元,圖了我答應過加倍的賞金,甘願星期天去上一天補習班去了。若照我的想法,這年紀的孩子願意在電腦桌前敲出一萬字的小說,讀哪個高中我都不應該在乎。但我是個對考試制度沒種唱大反調的老爸,她是個敢言不敢怒的女兒,我對她願意「衝刺」略有謝意,考前三周她倒是放棄讀了大半本的托爾斯泰改K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寫《越讀者》的郝明義大罵教科書是破壞閱讀的混帳「偽」書,我聽得感動,參加完新書發表會回家說給她聽,她反覺得老爸的多愁善感有點沒用,照樣一邊聽她的「可苦可樂」樂團一邊解她的數學題。 我比她還想早一點捱過這個大考季節。春節帶她們去北海道看雪,老人家數落我「要考試了還帶孩子出國瘋,不安分在家讀書。」哪知道我比那要考試的還需要透口氣。到了海關,日本關員看我腹大團團十分可疑,伸手摸我肚皮虛實,喃喃問話,「這裏是什麼?」因為喜歡廣島鯉魚棒球隊就去學了兩年日文的她,笑笑回答:「那是他的肚子,裏面什麼也沒有。」 我在一旁傻笑,知道意思以後摸摸肚皮笑得更樂。哈,春天不是讀書天,考完基測才好眠。 【講義雜誌 2007年8月號】

2008年02月11日
公開
4

此恨不關風與月

2008/1/2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黃麗惠  歌聲傳情,唱歌似乎是每個人隨口都能哼上幾句,有時是在洗澡時;有時是在開車時;有時是在做飯時。暫且不管唱得好不好聽,是否旋律準確,歌聲裡總是能把人的心情(事)傳達一、二,有些開不了口的,也在一曲曲旋律中得到抒發的宣洩。  今夜,那種被一首歌打動而泫然欲泣的感覺,又重新襲上心頭,不是難過得不能自己;也不是想起了些什麼,或許同是微雨「雨水的光影閃閃爍爍」;同是月濛濛「伴阮的稀微」,那份共鳴就更加深了吧!  特別留意起這首台語歌「秋雨彼一暝」,畢竟歌詞向來是詩的另一種呈現,簡潔、押韻,隱含了一篇篇故事,如果說分離是人們在情感上最大的難題,無能也不能看破的也就在此了。  「啊,冷冷的月,我請你看覓……」這音聲在腦海中盤旋,像唱片跳針似的,一直在這段軌道迴繞,再不肯完整。繞啊繞的,想起「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玉樓春--歐陽修)從來癡傻的總是人心。  說「天若有情天亦老」;說「多情總被無情傷」,天地無情得以不老,但恆常運行不悖,始終如一的日月星辰,卻是最無私的奉獻;自承多情的人們,只能狹隘的給予、預設立場的回報,又有何顏說是多情了?  落入歌聲情緒泥淖的今夜,執拗而無能自拔。

2008年02月11日
公開
11

我和我那兩個兒子

【文�鄭丞鈞】 很不好意思地說,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個很稱職的爸爸。有時也會怪那兩個兒子生來就怪怪的,不過責無旁貸的是,兒子怪,當爸爸的也要坦承自己正常不到哪裏去。想想看,孩子有了壞脾氣、怪模樣,若不是來自父母的遺傳,就是後天環境的教養,這兩方面的影響我都脫不了干係,所以一開場就必須先聲明,我沒法給大家一些振聾發聵,讓人一聽就受用無窮的親職經驗,或是說出一些親子間溫馨感人的小故事,讓人讀完之後讚歎人間親情的溫暖。 當然,我也曾努力過,寫這篇短文前,我不斷回想,到底有什麼生活上的點滴可以與大家分享。只是左思右想,真的沒法舉出什麼好例子,唯一能提出討論的,就是我去年十一月突發奇想地從台中東勢,開車載著三歲的小兒子,到臨近谷關風景區的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這是我到現在為止,唯一一次「自發性」帶著兒子出遊的紀錄。 不過這次的遊玩,似乎也沒法讓我在父親的角色上變得更「正面」,因為那天實在是太隨性了,我穿著發皺被染色的家居服,腳趿夾腳舊拖鞋,就這麼帶著穿兒童涼鞋的小兒子,在森林裏爬上爬下。三歲孩子的腳力不是很好,但硬是被我拖著走了兩、三公里的山路。其中最強烈的對比是,眾多遊客中,有位爸爸也是帶著兒子出遊,他和兩個國小的兒子們一身「勁裝」──頭戴帽,肩背登山背包,身著多樣口袋的背心,短褲下的兩腳還蹬著短筒的登山鞋,一看就是有備而來。我經過他們身旁時,爸爸正口沬橫飛地為兒子們解說告示牌上的圖文以及牌子下的植栽。 爸爸和兒子們各司其職,一方專業引導,一方認真聆聽,真是一幅好爸爸、好兒子、好家庭的模樣。而我那一身不合宜的打扮,配著還像大學生模樣的娃娃臉,實在不像是個能盡責牽著兒子出遊的好爸爸…… 所謂「相由心生」,我之所以生得這副德行,也是因為我心態有時仍像個孩子,還沒長大。不過兩個兒子都已出生了,我也曾不斷地想方設法,讓自己像卡通中的獅王一樣,除能盡職保護自己家庭外,還能擔負起教養子女的重責大任。只是有時受了先天限制──我一副骨瘦如柴、弱不禁風,再怎麼挺胸曲臂地裝模作樣,看起來都像是隻縮頭縮腦的猴崽子。 其實我那兩個兒子的出生,也讓我這「兒童成人化」的「假大人」吃足苦頭,明明自己都還沒長大,老天卻在教養子女上,給了我和妻子這麼大的難題。 結婚、生子,這是從小到大認為理所當然的過程,只是沒想到老天爺在這程序中,還「節外生枝」。我的大兒子是個智障兒,他出生的第二天一早,嬰兒房的醫師將我從太太身邊喚去,他說老大疑似唐氏兒,必須進一步驗血查證。 上午的青天霹靂還在腦袋裏轟隆作響,下午嬰兒房又來電告知因有嚴重心臟病,必須把我兒子送到重症病房。才剛安頓好,緊接著又說救護車來了,護士要我陪著兒子坐車到另一院區,因為他必須住進小兒心臟加護病房。 從小到大哪經歷過這樣的事故,當時整個人都變得傻愣傻愣了,不過後續難題還多著呢。大兒子因為肌肉低張無力,再加上發展遲緩,小時躺在床上就像一糰「麻糬」一樣,不太像「人」,因為皮膚白,讓我直覺得他像是某種塌鼻子、小眼睛、不太好動的胖白鼠。稍稍長大後開始帶他到醫院復健,這時他又哭又鬧地拒不配合,每天見他那雙關節過鬆又長得畸形的腳,真怕就要這麼抱他一輩子。 好不容易,他現在上了小學特教班一年級,會走了,也會說些詞彙了,卻是整個人變得更拗了,稍不順心就發脾氣,還外加「呸呸呸」的吐口水聲。只是特別的是,他連怎麼吐口水都還沒學會。 因為老大的教養大不同於常人,一位任教特教班的同學,怕我和妻子的思想會因此變得「畸形」,因此鼓勵我們再生。 所謂「殷鑑不遠」,因為前一胎生「壞」了,懷老二的過程可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各種檢查全都齊備。只是當老二出生時,我還是嚇得膽戰心驚,護士從產房抱出嬰兒時,我手抖得連攝影機都開不了,好怕這小生命身體或腦袋又缺了什麼。 不過養育老二也是相當不容易,似乎為了彌補老大的缺陷,他生來就愛說話也愛蹦蹦跳跳。之前向別人提及他不好帶,大家見他白白淨淨的,都不信。一個例子是,某次有一位朋友和我們相處了半天後,才一臉認真地說他真的有點皮。 現在老二已入幼稚園中班,吝嗇的他,為了防衛自己的玩具、點心,還有逃脫哥哥的擁抱,每天都和哥哥有肢體上的小衝突。而哥哥在「愛恨交加」的情緒下,也會對弟弟伸拳踢腿,他常常是不動聲色地走到弟弟身旁,然後冷不防地給一拳或踢一腳。我和太太每天神經緊繃,就為了應付這兩兄弟。 所以說到這裏,只能感歎養兒育女是辛苦的,不過有時看到兩兄弟和睦地玩在一塊兒,或嘻嘻哈哈的在屋子裏追逐,又覺得兒子雖然怪,但能彼此有伴,似乎也滿不錯的。 最後最該說明的是,其實最辛苦的還是我太太。我只是嘴巴說心裏煩,什麼忙都很少幫,她才是整個家庭的支柱,我們家大小三個男生都應該感謝她才是。 【講義雜誌2007年12月號】

2008年02月11日
公開
11

讀者十問 黑幼龍

【文.採訪�黃瀚瑩】 .成長經歷對你造成什麼影響? 我兒時正逢戰亂,跟著當空軍的父親四處搬遷,住過獨山、重慶、南京……輾轉來台灣時,也不過八歲。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曾一度借住上海姨媽家,姨媽家很富有,但圍牆外卻是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我在水溝邊看到好幾個棄嬰,從小到大都有,但路人卻視若無睹。這對我的衝擊很大,讓我體會到人生的殘酷。 這些經歷,培養我極強的適應力,不怕「動」,比如我婚後,大約搬了二十五次家。 人應勇於突破自己習以為常的「舒適圈」,多接觸陌生人、陌生環境,因為成長多半都是發生在舒適圈之外。戰時經驗也讓我懂得珍惜、感恩,並積極投身公益領域。 .你曾說「與大自然接觸,對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響」,為什麼? 五、六歲住貴州時,住家四處都是天然的山林、湖泊,還有大片田野。父母也不太管束我,我常在湖邊和同伴一起玩耍,至今仍記憶猶新。某次,我看到一隻鵝蹲坐著,一動也不動,調皮地推牠一把。原來牠正在孵蛋,轉頭用力咬我一口,直到現在,我還是有點怕鵝。與大自然相伴,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經驗。長大後,我雖然一度從事飛機、電腦等產業,卻從不將自己定位為邏輯化的人,而能保有浪漫與創新。我常告訴大家:「不管小孩比管小孩更難。」有機會應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從中自我發揮、探索。 .你自稱學生時期是「被聯考拒絕的小子」,你如何重新建立自信? 我從小就討厭數學,還差點留級,只好進入「空軍通訊電子學校」。那個年代,小孩讀軍校往往不是因為愛國,而是成績太差,走投無路,社會對軍校生的評價普遍也不高,因此我很沒自信。直到一九六四年,我考取公費留美,讓我覺得好像完成了一個目標。赴美後,當地扶輪社等社團邀請軍官演講,其他人一聽說要以英文演講,紛紛卻步,但我認為這是一個自我鍛鍊的機會,便自告奮勇,結果竟大獲好評,演講了一場又一場,自信大大提昇。 回想起來,我的改變在於為人生「加減乘除」。加,是我跑去學英文,充實自己,才有赴美留學的機會;減,是我不批評、抱怨,能戒除壞習慣;乘,是我懂得讚美、感謝;除,就是分享,好比行醫非洲的史懷哲所言:「世上唯一給出去而自己不會減少的,就是『快樂』。」 .你曾擔任公司總經理、電視節目主持人、大學教師等,最喜愛哪個角色? 無論在什麼崗位,我都喜歡扮演「溝通者」的角色。帶領大家一起發揮創意,無論是想出新產品、新的服務方式,都讓我非常快樂。 .你教育孩子的原則為何? 教育孩子,就好比園丁照顧花圃。園丁先得知道,自己照顧的是什麼花?然後給與灌溉、施肥,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偶爾還得替花朵除蟲、搭設支架……最重要的,是不要想改變花朵的品種、顏色。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應了解孩子的天賦,給與適當協助,而非扭轉他們。 .你在什麼機緣下,將卡內基訓練引進台灣? 一九八五年,我在洛杉磯時看到一份報紙,上面有篇卡內基訓練的報導。太太說:「這不就是你一直最想做的事嗎?」第二天,我們馬上開車前往負責人辦公室,表示想將這套訓練引進台灣。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與我們會面的人相當冷淡,他們也認為台灣當時的商標法、著作權法不夠健全。 同時,台灣也有其他單位,正在洽談引進事宜。但我有了興趣,就會一直追,絕不放棄。返台後,其他想代理的人可能只是寫信,我和太太卻打了好幾通電話,甚至直接飛到美國……直到一九八七年,我終於將卡內基訓練引進台灣。 .你中年轉業的原因為何? 人生中有三個圓,分別是興趣、專長能力、價值觀。最圓滿的人生,就是盡量將這三個圓集中在一起。畢業後我從事修雷達、修機器的工作,一做就是十幾年,總覺得這不是我的興趣,我喜歡寫作、接觸人群。 丁松筠神父是我一生的貴人。一九八○年,他邀我進入光啟社,擔任副社長,薪水只有我在飛機公司服務的三分之一。我和家人討論,沒想到全家都很贊成。進入光啟社,我跟著製作團隊一起寫腳本、想節目、出外景,真是如魚得水。 .是否可與讀者分享簡易的溝通技巧? 首先是積極的傾聽。肢體語言相當重要,例如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適度表達回應;說話時不要講道理,而講事件,較能引起對方興趣。還有「以問問題代替直接要求」,不跟孩子說「快去做功課」,而問「你計畫什麼時候開始寫功課」?如此對方的接受度會較高。 .你認為成功者最重要的人格特質為何? 成功者可能具有許多特質,但有兩個特質尤其不可或缺,那就是「自覺」與「保持成長」。一個人有自覺能力,就會反省自己,不怨天尤人;保持成長,就不會追不上改變的腳步。 .你幸福嗎? 「做自己最喜歡、最擅長、最有價值的事」是我的幸福定義。曾有人問愛迪生:「每天在實驗室工作到這麼晚,不覺得很辛苦嗎?」愛迪生回答:「我的人生,一天都不曾工作過。」我也有相同的感覺,因此覺得自己非常幸福。 【講義雜誌2008年1月號】

2008年02月10日
公開
3

聽雨

2008/1/28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佑伉  淡淡的荷香從水面上飄來,濕濕,潤潤。清清。誰呀?焚起這一爐清香,輕輕緩緩地拂彈著琴弦:沙沙嗒嗒沙沙……點點滴滴,細細密密。彈的可是高山流水,還是蕉窗夜雨,抑或是寒鴉戲水?只有那踏著琴音翩翩起舞的朵朵紅荷,才懂得流動的韻律裡那分瀟灑與激越。可不,這群舞者正用激情在碧綠的天鵝絨上詮釋著生命的力與美。  開得正盛的紅荷,每片花瓣就像飄動的彩雲。她們舞動著,雙頰飛霞,眉目流醉。這邊貼身逼進,那邊盈盈展裙。呵,別問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我的心是一陣風,我的心是一片雲。 來了,來了!那剛剛綻開兩片花瓣的紅荷,宛若手搖雙槳的蓮女。清波濺袖,春江潮平,小舟無心,君且莫問歸程。她在依窗眺望嗎?那凋零得剩下三五片花瓣的殘荷,扶著葉兒挺起身子,執著地守護著她的夢。繁華已隱,紅塵已退。邊上兩朵嫩紅的花蕾,眨著晶瑩的眸子,靜靜地望著那枝光禿禿的高仰著頭的蓮蓬,彷彿在聆聽著一個生命的故事。從開放到結果,一步步走來,驀然回首:哦,誰是我,我是誰?問風,風斜斜;問雨,雨瀝瀝。她微晃著頭,突然頓悟似地莞爾一笑。生命在這一笑中無異於再活一次!  沙沙嗒嗒沙沙,風牽著雨。雨拽著風。遠遠近近,點點滴滴,似幻似真。疊疊荷葉閃動著濕濕的綠光,嘈嘈切切地搖啊搖,搖起一池碧波。朵朵紅荷。宛若漂浮在輕濤細浪間的蓮燈,沉沉浮浮,閃閃爍爍。一隻白色的水鳥從碧波中飛起。盤旋著,一般掠過樹梢,消失在遠處煙雨濛濛的高樓間。驀然驚悟:在這密如森林的樓群間竟藏著這一池碧綠,大隱隱於市啊!藏一份溫馨,一份美麗,輕輕地在心靈的深處漾起淡淡的笑靨,這就是人生。 聽:沙沙嗒嗒沙沙,是風牽著雨嗎?淅淅瀝瀝淅淅,是雨拽著風嗎?哦,不是風動,不是雨動,是心動。

2008年02月10日
公開
3

市長官邸的黃昏

2008/1/18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林黛嫚 曾經有一個黃昏,兩個白上衣、卡其及膝裙的女學生走在徐州路上。她們剛被派公差,參加實踐堂的一場活動,很制式的頒獎典禮,類似頒發好人好事代表、表揚傑出工商婦女或是中樞紀念抗戰勝利卅五年的慶祝大會等等,總之是行禮如儀、枯燥乏味得讓青春飛揚的女學生如坐針氈之類的公差,唯一的樂趣是在會場與學校之間也許能偷得半日閒。 她二人在典禮結束前溜出會場,跳上最先出現的一部公車,坐了若干站後隨興下車,漫無目的地在小巷間穿梭,不經意間就走在徐州路上了。這條街道和她們慣常流連的熱鬧的西門町不一樣,街面寬闊,行人道綠樹蓊鬱觸目沁涼,很適合行走,正當午後悠閒時光,偌大的街面卻沒有行人,大馬路上車輛也不多,也許是因為視線所及,幾乎沒有商店,道路兩旁的建築物都隱身三尺高牆後,看起來不像住家,倒似公家機關,除了黑頭大轎車直接駛進深深庭院,確實沒有什麼人需要走在這兒。女學生突然感覺到自己好像誤入不合時宜的處所,年輕的好奇心又想一窺究竟,她們走到了一道綠色鐵門前,東張西望,若這是她們的鄉下地盤,若她們還是爬上爬下的野女孩年紀,這時可能已經攀住門上的鐵環,試試能不能躍上牆頭,探看牆內風景,然而她們是穿著軍訓制服,身上帶著校徽規矩的女學生,所以只是張望。猛不提防,鐵門吱呀開啟,一位樣貌堂正,身著灰色中山服的平頭年輕人,走出鐵門,說了一句:「請問有什麼事嗎?」語調客氣而莊嚴,這兩位女學生最後是嚇得拔腿就跑,或是故做鎮定,搖搖頭說,沒事沒事,然後緩緩走開?事隔多年已不復記憶,只是,女學生之一的我,對市長官邸的第一印象就是戒備森嚴,尋常人不得靠近。 多年後,官派最後一任市長面臨民選市長的選戰,我工作的單位要為現任市長及夫人做一篇居家生活的專題報導,訪問的地點就在市長官邸。雖然已經離開學生生活很遠了,但對市長官邸的森嚴印象仍在,這座建於一九四○年代的老建築,據說是和洋混合日式住宅的典型代表,日本住宅在明治時代以後受到西風影響,除了和室鋪榻榻米外,客廳或書房傾向西化,放置西式家具如沙發、書櫃等,這種風格稱為「和洋混合式」,官邸的會客室陰涼寬敞,擺放著的就是西式的沙發及書櫃,廳室太大,我和老市長及夫人隔得很遠,感覺上有一個長廊的距離,老市長那帶著台語腔的國語娓娓說著大安公園的興建、中華商場的拆除、捷運工程、萬芳醫院BOT等他任內的重要施政,我記下了一段話,市長說:「我很重視校園的綠化,認為這是人和自然的對話的重要一環,有綠化的校園,才有綠化的心靈。整建基隆河及大安森林公園時,有些非搬不可的樹就移出來,送給各個學校種植,而且因為私校資源較少,優先給私立學校。像中山女中進校門處右邊的一排榕樹,是從大安森林公園搬去的,如今有些學校綠化、美化有成效,都是那時紮下的基礎」,這位農業學者出身的市長對這座城市的深情都流露在城市的盎然綠意裡吧。夫人和我一樣在一旁嫻靜地聆聽,關於居家生活反而一字都沒提,專訪過後,我對官邸毫無印象,當老市長選戰落敗,搬離官邸後,那次薄暮時分的悠緩從容,在記憶裡顯得緲遠而不真實。 後來,這兒化身為藝文空間,這時的市長官邸又稱藝文沙龍,有一個提供餐飲服務的休憩空間,一個可以容納約一百人的表演廳,一個可做小型會議室、講座的和式講堂,一個展示文化藝術品的生活藝術館,一個小小的陽光書閣,以及面積約一百坪的前庭、後院兩個露天廣場。經常有各種藝文活動在這兒舉行,有時,我是座談會主講人,和聽講者交換文學觀點;有時,我是頒獎典禮策展人,邀請數百文化人來為得獎人喝采;有時我來參觀畫展、攝影展、書展,有時甚至只是一個帶著家人坐在露天座上喝咖啡的市民。 那一次我只能坐在會客室裡,現在我可以縱覽整座屋室,在前庭廣場樹下的石桌旁閒坐,坐擁綠樹及清幽的小徑和心型水池,享受難得的寧靜與輕靈,然後可以登堂入室,主屋鋪上了保護地板的地毯,擺上餐桌餐椅,成了雅緻咖啡廳;和室裡鋪上雅致的綠色榻榻米,經常有人在這兒談文論藝,另一個角落則成了專賣詩集的陽光書閣。露台上置放幾張桌椅,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坐著吹風、喝茶、閒聊;天氣不好,端杯咖啡,雨中風景一樣迷人。昔日清幽神秘的官宅,現在是平民化的藝文空間,走在依然是高牆的行人道,再也不用擔心會有人突然出現在身旁,問一句,請問有什麼事嗎? 那麼老市長呢,老市長歷經黨營企業的董事長、國際奧會的主席工作,卸下一切公職與非公職,退隱故里後,過著「黎明即起灑掃庭院」的平凡生活,學農出身的老市長,一直忙著整理父親所留下的林地,他的父親曾任農會總幹事多年,老一輩的農民都認識這位勇於改革的農業前輩,也被地方視為基層農會改革者,卸任後到去世前,一直守著將近五公頃的荔枝園及農地,如今「後繼有人」,而且還是由博士兒子接棒,老市長培育種苗、栽植花木,矗立父親的銅像以追思,又把這座農場取名為「大安生態教育農場」。 經常,我走過徐州路45號,偶爾,我坐在藝文沙龍的露台木椅上,喝著濃醇的咖啡,我總會想起多年前的黃昏,那個和市長官邸的第一次相遇,也會讓我想起老市長,不知他是否也會偶爾想起市長官邸裡的花草老樹以及後院的魚池?

2008年02月09日
公開
6

讀世說新語

《天南地北》讀世說新語 2008/1/28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柴福善 《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以小說筆法,記述魏晉間事,雖為片斷,每每多者百餘言,少者十數字,但擇典型言行,精彩細節。一代人物,百年風尚,便盡現筆底,「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魯迅先生所言極是。 別人可以從「人欲危己,己輒心動」、「眠中不可妄近」中,品讀曹操的殘忍、狡詐、多疑;也可從「天地為棟宇,屋室為禈衣」中,品讀劉伶縱酒放達;還可以從「東床袒腹」中,品讀王羲之自在洒脫,等等。或作正史補充,或作品行借鑒,或作文章內容,或作酒後談資,不一而同。 此書,除上述外,更注重言語。那些如「登峰造極」、「咄咄怪事」等發源於此的成語及所用典故,不消說了。 從寫作角度,對其中樸實簡練又意味雋永的敘述描寫,欣賞不已,並默誦於心,運筆時常以為比照。「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典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讀來感覺舒服自然,難以想像寫於一千多年前,竟文如白話。想陶淵明《桃花源記》,亦如此。曾覽《明史》,當朱棣率兵攻入城中,「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且不說建文帝下落如何,就這無可挑剔的筆法,總令人回味。看來,古人言語間,大概也不都是之乎者也。 這麼說,並非偏讚古文,只是如此這般乾淨俐落、樸實自然的語言,誠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極致,是很難達到的一種境界,確可作為提升語言能力的一種典型。

2008年02月09日
公開
7

流轉

2008/1/18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樓那 逢年過節,父母總會帶他回鄉下老家探視年老獨居的祖母。回到老家,傳統古式的屋瓦,坐臥在宗廟殿堂的後面,祖母挽著一小撮髮髻,小小佝僂的身軀在昏暗的燈光下走動,讓他充滿詭異神祕的想像。不過,他是喜歡回去的,尤其是坐在庭前老樹下,聽左右鄰舍閒話家常,還有,可以看看那個率性又帥氣的女孩。 因為比鄰而居,加上同年齡的關係,每回兩家的父母見面,便常常把他們兩個叫過來,除了提醒叫叔叫嬸的禮貌不能少,就是前前後後比一比,從身高、體重、功課一路比下去,唯一不能比的是,他是男孩,她是女孩。她順從母親的意思,他也從不違拗,但是只要父母的注意力一轉移,她便一溜煙的不見人影。長大以後他想起這件事,覺得自已好像每年都和她相親一次,滿足二邊家長養兒育女的成就感。而她別於一般女孩的俊逸氣質,牢牢的吸引住他對她的好奇,可不知道為什麼,這十幾年來,他們從孩童到少年,卻從來沒有正眼看過對方和說過話。 十七歲那一年祖母往生了,也是他回老家最後一次,遠遠的只看到她雙手合掌,原來精靈慧黠的眼神,化做一池深深的湖水,恬淡而沉靜,那從小和她一起被比大的女孩,讓他有一種說不上來的陌生,明明就在眼前,可他覺得她正像一條斷了線的風箏,逐漸離他而去,又近又遠。 後來,他北上讀書,大學豐富多元的生活,讓他忙得不可開交,一晃眼十來年過去了,他去了美國留學,又回到台灣教書,男女之間的感情世界,他始終停留在宿命的牽絆和遺憾中,曾經想過回老家看看她,但是,每每想起她合掌凝視他的模樣,他覺得祖母的告別式,是他和她今生一場他還沒有準備好去面對的告別式。 幾年後,國際友人來台發表論文,會後希望可以到一座聞名國際的深山古剎禮佛,他隨緣陪同前往。靜謐的空氣流動於幽靜的山林、壯闊的唐式建築之間,讓幾年來不能擱淺的心情,像是找到了靠岸的港口,他心想自己真是「近廟欺神」,這麼好的寺院,怎麼從來沒有想到來沉潛一番。 知客師父一路介紹寺院的歷史和精神,一群人不知不覺走到一間四周連呼吸都聽得到的地方,只聽同行的知客師父輕聲提醒:「這裡是禪堂,現在是僧眾禪七閉關修行,行住坐臥都要求禁語。」他心裡有一種呼之欲出的衝動,想看!彷彿回應他心底的聲音,知客師父又說:「各位難得來,特別開放參觀,請大家安靜。」 穿著黑色長衫的僧侶圍著佛龕跑香,淡然的神情,輕快的步伐,流轉於似真似假,如幻如化的氛圍中。突然,一陣鐘板響起,一個個的僧侶倏然站立不動,眼前一位僧侶直視的眼神正好望向他,一閃一瞬剎那間,隨即低眉斂目,而他像被一只古鐘,狠狠的撞擊──時光悠悠忽忽的回到老祖母的告別式,站在角落那個合掌的女孩。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流轉的歲月,流轉的人世,流轉的悲歡離合,都在這山風明月裡化做一縷清煙,逝去!

2008年02月09日
公開
15

老鼠「歇後語 」

2008/2/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陳惠�輯  「歇後語」就是說了半截話讓人猜,有時一語雙關,既詼諧又有意義,以下擷取關於老鼠的「歇後語」。過年了,不妨懷舊一下,一同溫習長輩們的「俏皮話」吧! ●老鼠進書房--咬文嚼字。 ●老鼠進藥缸--自討苦吃。 ●老鼠同貓睡--練膽子。 ●老鼠跳到鋼琴上--亂談(彈)。 ●老鼠爬香爐--碰一鼻灰。 ●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比喻兩頭不討好)。 ●老鼠留不得隔夜糧--好吃(比喻嘴饞)。 ●一百隻老鼠咬貓--沒有一個敢下口。 ●小老鼠鑽進水壺裡--光顧著遊湖(壺)、玩景。 ●貓兒抓老鼠--祖傳手藝。 ●蘇州老鼠走過杭州偷吃 --走也走瘦了。 ●鍋堂裡的老鼠--灰溜溜。 ●聽見貓叫身子抖--膽小如鼠。 ●屬老鼠的--能吃不能拿。 ●古董店裡的老鼠--碰不得。 ●糧店裡的老鼠--有損無益。 ●張飛捉耗子--大眼瞪小眼。 ●狗咬老鼠--多管閒事(狗的職務是看家,咬老鼠就超越職責了)。 ●老鼠跌落火灰間--灰頭土臉(恥笑人裝扮後像老鼠掉入灰燼中一樣灰頭土臉。) 以下是閩南語歇後語: ●貓不在厝--老鼠就會翹腳(貓不在,老鼠便毫無顧忌。用以形容家長或主管不在時,孩子或部屬就肆無忌憚胡作非為。) ●老鼠吃油--(目睭金。形容眼睛發亮或有眼光、反應機警、很識相) ●老鼠入牛角--(穩牴牴。形容一定妥當。牛是以兩隻角相牴,老鼠隱入牛角中故言穩牴牴)

2008年02月08日
公開
10

春節年俗

2008/1/28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王濤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一首質樸的民謠讓人聽來無限親切,給剛進臘月的人們帶來了過年的氣息…… 過年是春節的俗稱,傳說在古代,夏朝時「年」叫「歲」,周朝起才叫「年」。穀子一年一度地熟了,最初「年」即是以農作物的生長成熟的時間為周期。《禮記.月令》上說「天子祈穀於上帝」,即天子率領公卿,做祈求五穀豐登的祈天活動。年,是穀穗沉沉下垂的形象,是收穫的象徵,這便是「五穀熟曰年」。 大人們常常說「吃了臘八飯,還有二十二天半」,也就是說從臘八開始「年味兒」便開始從每家每戶的「臘八飯」裡飄出來了。 過了「臘八」轉眼就到了小年了,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這天。舊時的農村,過年通常都是從這一天算起,算是過年的第一天。小年這天,也是祭灶的日子。祭灶的風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對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達。在傳說中,灶神除職掌灶火之外,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所以,人們祭灶時喃喃禱祝,求灶神上天講好話。 隨著「年」的一天天臨近,年味也一天比一天濃起來。大人們得忙著準備年貨,張羅一家老小要添置的新衣,盤算著正月要打發的壓歲錢……農家小院裡傳出最多的是女人的嘮叨聲,過年最辛苦的就是這些「煮」婦,總是在言不由衷的一聲聲埋怨中,享受著一年的收穫。 一直到了除夕這天,也就到了年的重頭戲了。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前,趕回家中祭祖、圍爐吃年夜「飯」。 而按照民俗,吃完年夜飯後要守歲的,家家戶戶都要在所有的屋子裡點上燈,一直點到初一早上東方發白,這意味家裡一年都是亮堂堂的。 正月初一這天,則燃放爆竹,挨家挨戶地開始拜年。 以前「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大人們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吃了元宵,鬧了花燈,年這才是過完了。如今,過年,在歲月的打磨中已失去了往日的莊嚴,人們正以一種遊戲的輕鬆的心情過年,原始的民俗對人們的約束力似乎愈來愈小,就連除夕的團圓飯,人們也不一定在家裡吃了,也不再祭灶祭祖了…… 過年的風俗是一種歷史、一種文化、一種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愫,真怕多少年以後,過年的習俗只能停留在落滿塵埃的記憶中,那是怎樣一種民俗文化的憂傷啊!

2008年02月08日
公開
5

何以會春寒料峭

2008/2/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謝在永 古詩云:「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春回大地,草木萌發,此時,人們總感到春比冬冷。正如農諺云:「春凍骨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從人體生理上說,人體皮膚表面上熱和冷的感受點呈塊狀分布,冷點多於熱點。所以,前額皮膚對冷敏感,而對熱卻不太敏感。面部皮膚對環境溫度變化有很大敏感性,每平方公分八~九個冷點,而熱點僅有一•七個。身體皮膚對冷的敏感性比四肢皮膚大。 環境溫度的刺激所產生的敏感度,直接取決於被刺激皮膚區域內感受點的分布情況,皮膚感受點密度愈大,對溫度變化則愈敏感。農曆立春節氣過後,人們對突然變化的溫度一時難以適應,氣溫雖呈上升趨勢,但是春季風比較大。據測試:當氣溫為攝氏一•一度,風速約相當於二級風時,體感溫度為攝氏零下二•八度;當氣溫不變,風速加大為五級風時,此時體感溫度可達零下攝氏十五•五度。可見,由於風速的變化,在同一氣溫下,體感溫度會有較大差異。故諺語云:「窮在債,冷在風。」 入春後,人們一時碰上「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的「倒春寒」天氣,則會感到更加寒冷,如諺語云:「反了春,凍斷筋」。 統計表明,中國江准流域及江南各地幾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春寒,較嚴重的春寒平均三~四年一遇。春寒又可分「早春寒」和「倒春寒」。氣象上將春分前發生的低溫陰雨冷害叫「早春寒」;春分後發生的則稱做「倒春寒」。由於倒春寒發生時間較晚,正值早稻育秧、棉花、蔬菜播種、育苗及栽插季節,因而對春播作物危害最大。同時,這時天氣又濕又冷,對人體的健康也非常不利。

2008年02月07日
公開
15

憧憬春天

2008/1/18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白雪 如果把四季看做是一首詩,那麼春季應該是其中最美妙動人的長句了。北宋王安石有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軾的《春宵》曰:「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還有「春天碧如天」,「春風如少年」,「春溪嫩水清無渣,春洲細草碧無瑕」,「紅杏枝頭春意鬧」,「春城無處不飛花」……這些令人心曠神怡的詩句,映照著生機盎然的圖畫! 雜花生樹,紅的如火如焰,白的如夢如幻,黃的如詩如畫,綠的如霧如煙,展開一個新的絢爛畫卷。在這裡,沒有枯藤老樹昏鴉,沒有古道西風瘦馬,沒有斷腸人在天涯……有的是色彩斑斕、雲蒸霞蔚,有的是風景旖旎、意氣風發!忙碌的農人趕著牛在翻耕新土,將希望與收穫種進去。光著腳丫的孩童踩著鬆散的泥土,迎著撲面而來的芬芳,笑容如花,笑聲如潮…… 在春天,心靈的琴弦奏響了最靈性的樂章。喧鬧的春天向人們昭示著什麼呢? 春天給我們鮮活的生命。她讓我們懂得,只有經歷春播的辛勤才能領悟秋收的喜悅。而昨日是怎樣的輝煌或者貧瘠,那都屬於過去。春天為我們帶來一個新的開始,更需要理想高燃地去奮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為了春天,我們去思索、去孕育;為了春天我們無展現、去開創、去蓬勃。春天昭示著新的衝刺、新的律動。讓我們敞開豪邁的胸懷去擁抱霞光萬道的春天!

2008年02月06日
公開
13

十二生肖的前世今生

《春節民俗》 十二生肖的前世今生 2008/1/29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古傲狂生 鼠年到了,一個十二生肖的輪回又再次開始。不熟悉典故的人,也許會有這個疑問:這十二生肖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實際上,十二生肖最早來源於十二地支。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代就有十二地支,最早的十二地支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這十二地支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還被用來代表不同的時辰,古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像子時相當於晚十一點到淩晨一點,丑時則相當於淩晨一點到三點,依次類推。所以我們現在還有子夜、午時三刻的說法。 有了地支還不行,因為無法仔細加以區分,會造成時間記錄上的混亂。我們聰明的祖先就又立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文字學家考證,十天干與太陽出沒有關,表示太陽的運行變化及其對萬物的影響。據說殷商時期就發明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與記載數目的文字,後來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稱為天干,並使之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於計年、月、日、時。數學上有最小公倍數,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數恰好是六十,古人就用天干地支的第一位「甲子」來表示六十。 有了天干地支,似乎還不夠親切,古人又給它們配上了十二生肖,它們是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這裡面有什麼道理呢?據文獻記載,古人從十二地支的字面含義延伸出去,結合具體的動物搭配在一起。 還有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比如,子時老鼠最為活躍,丑時牛正在反芻。有些史學家認為,這很可能跟我們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聯。 其實,生肖座次的排定,絕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種,也許只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面,後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並定位了,一直傳至今日。 關於十二生肖還有許多美麗的民間傳說,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文學成分較濃。 有了十二生肖,古人又開始給它們配上五行。有人說二○○七年是金豬年,也有人說錯了,應該是土豬年。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五行的順序有兩種,一種是相生法,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另一種則是相剋法,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這樣就出現了上面的兩種說法。 中國有十二地支和生肖,西方則有個十二星座,兩者是否有什麼聯繫呢?郭沫若考證,兩者可能都起源於古巴比倫,在比較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具體如何,史學界現在還沒有定論。 天干地支和十二生肖還漂洋過海,成為了中國最早的「出口」產品。在亞洲及東歐、北非一些國家,普遍有十二生肖。我們的近鄰,越南,為了體現生態平衡,還特意用貓取代了兔,所以越南人是有屬貓,而沒有屬兔的。

2008年02月06日
公開
9

香濃情緣薄

2008/1/2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許冬林  屋子裡兩盆菊花,一盆白的,一盆紫的。買來時含苞待放,碩大的花苞讓我暗喜她的花期一定很長。  前些時候,她們的花瓣像羞澀的觸角,慢慢伸展開去,花香日漸濃烈,屋子裡的秋天被她們不動聲色地醞釀到極致,我的心裡也開滿了秋天的菊香,濃烈醉人。  可是慢慢發現,她們開不動了。周圍的花瓣已經開始變色枯萎,而中心的花瓣還遲遲不見動靜,紫菊的瓣心,依然陰著一張深色的臉,白菊的瓣心是青澀的淡綠。我想,大概是她們因為開放已經耗盡了心力,我的營養又沒有及時跟上,再追回已經來不及了。兩盆菊花如出一轍地開到一半,敗了,孤獨地守在牆角,再也不肯為我撐起一張生動的臉,把秋天走完。雖然曾經開得熱烈,我和她們,相看兩不厭的時光卻短得可憐。  像商量好似的,我的花瓶裡清水養的幾根富貴竹也淹了。富貴竹本是生長在土壤裡的,朋友和我一樣都是喜歡簡單的人,她告訴我,富貴竹也可以養在清水裡的。我也覺得清水乾淨,清水滋養的綠色一定水靈,會讓我在內心裡也撐起綠色的希望,那知離開土壤的綠色終不長久。  初夏養的茉莉,曾經星星點點地開滿枝頭,一屋子鎖不住的清香,覺得摻了花香的空氣和時光真是美好。後來花期過了,我不忍心丟了她們,仍然放在屋子裡,偶爾幾尺陽光幾滴清水伺候,像君子之交。冬天的時候,她們早枯死得不成樣子。總是這樣,我的愛,放棄了我和我的塵世。  在網路上和一女友聊天,我說:「這世上還有沒有一種男人值得我們去為他一死?」女友笑我幼稚,說:「我才不問呢,我首先要看他肯不肯為我一死!」我說:「死亡並不可怕,沒有比活著更勇敢的事了,情急之下,為紅顏跳樓跳海的也有,只是肯為我好好活著的男人有沒有?只是為了我,選擇好好活著!」  假如和某個男人歡歡喜喜地愛一場,臨別之時,沒有什麼願望,只希望他好好地活著。無論思念綿長還是忘個乾淨,知道在塵世的一角,還有個人和自己一樣,在勇敢地,活著。多好!可是他給你一個冷面孔,再轉過身去,說:「這是我的事!」愛情山河破碎之後,只剩下從此生死貴賤,概不相干。那多麼悲哀!  像我清水養的那些花和葉,一半芳香為我濃烈地釋放,一半芳香浸在冰涼的軀體內,再也不肯為我走完一個完整的花期,為我把一片綠蔭撐到老死。  我養的花兒,我記得她們濃烈地開過,但是我和她們的緣分,薄得從來度不過一個冬天。

2008年02月06日
公開
17

緩慢

【文�隱地】 日子飛逝,記得一九九九年以前,每天都在談千禧年,好像二○○○年遙不可及,不知要等多久才能跨入一個全新的世紀,也不過一眨眼,如今已經是二○○七年,而且○七年又過了一半,眼看二○○八年就從眼前飄來。 時代的節奏愈快,我們更要設法以緩慢的態度過生活。 周休二日之後,更是一周追著一周,一到禮拜五,我就會說:「天啊,一個星期又過去了。」 周五特別忙碌,事情一件接著一件,但下班時間一到,做不完的事情,也只好往桌前一推,以快樂的心情迎接周休二日。 通常,周五晚餐會吃得特別晚。回到家,先脫去外套長褲,以最輕鬆的心情坐在電視機前看些新聞,然後開一瓶紅酒,找一些下酒菜輕酌細飲起來。飲酒的同時會放些音樂,我最愛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演奏,酒和琴聲讓我整個人都舒緩下來。 有時貴真不想煮飯,我們就會到離家不遠的「吊帶褲」或「愛上玫瑰」吃頓西餐;餐後或到長春戲院看場電影,不看電影回家看書,周五晚上總是睡得晚,不到眼皮下垂不肯上床。 最愉快的是禮拜六早晨。知道不要上班,比平常晚起約一小時。平時我每天清晨五時半就起床,做運動、看報、吃早餐……八時三十分就要出門上班,禮拜六的早餐不必趕,優哉游哉,我讓每一個動作儘可能緩慢,緩慢真是一種享受。慢慢地煎蛋,慢慢地煮咖啡,一個禮拜研磨的咖啡已經所剩不多,所以禮拜六早晨也是我研磨咖啡的時間。把咖啡豆磨成粉,所有的香氣全飄散開來,瀰漫在我這間「突尼西亞撞頭咖啡屋」。我一面喝著咖啡,一面聽著歌劇。 平時的早餐,由於趕著上班,通常是一杯咖啡一片全麥麵包,但星期六的早餐特別豐富,煎蛋、培根或煎香腸以及凱撒沙拉,吃著早餐、聽著音樂再看些書,完全像到國外早晨在旅館裏吃早餐的感覺。 早餐後,如果有靈感,就寫作,如能順利完成一篇「三少四壯」的專欄,心情會更加愉悅,下午就可以無所事事地在家裏東摸摸西弄弄,過著「沒什麼事,最好」的生活。 年歲大了,愈來愈不喜歡擔負或承擔什麼責任,但寫作仍是我的最愛,對我來說,我已寫作上癮,像愛賭的人離不開牌桌,像菸癮犯丟不掉手上的菸,我離不開紙和筆。從二○○二年起,我寫作每年都有重點,繼一整年寫了將近四十萬字的日記出版之後,二○○三年和○四年,為中央副刊寫了兩年方塊,集結成兩本書——《自從有了書以後……》和《人生十感》。二○○五年開始整理自己的作品,出版了《十年詩選》和四十年散文選《草的天堂》。二○○五年,我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和中華副刊寫了一整年的極短篇,以《隱地二百擊》的書名出版。二○○六年,是我的長篇小說年,《風中陀螺》的出版,讓我終於面對「作家」的身分再無愧色。二○○七年,接了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三少四壯」專欄,每周一篇,為期一年,我要交出五十二篇一千兩百字左右的短文。對我來說,等待跳上這座寫作擂台已有好多年了,等啊等的,等到七十歲終於接到了楊澤的電話,這是我七十歲收到的一件最快樂的生日禮物。一向我以「七十歲少年」自許,如今七十歲仍被列為「壯」,當然「欣然接受」。 星期六下午還有一件讓我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可以安然地睡一個午覺——把一星期不足的睡眠補回來。人只要睡足了就會神清氣爽。睡眠是老天送給普天下眾生的一件最寶貴的禮物。窮人有時對人生完全絕望,但偶爾忘記痛苦得到一個充實的睡眠,在醒來的早晨,喪氣的窮人突然也會奮發向上,心甘情願地去打工,用勞力換來一些過日子的錢,他眼前也就不覺得那麼悲觀了。 午睡後的我,又開始在家裏東坐坐西走走,偶爾看看電視翻翻報紙,接著又要放音樂給自己聽了,巴哈之外,舒曼、舒伯特、孟德爾頌,都有我喜歡的作品,有時換幾張爵士樂聽聽,心情更輕快,彷彿踏上一片青草地,又好像走進有著竹林的院子裏,扭動身軀,感覺自己像風,輕輕地穿過樹林,當然此時一杯咖啡是不能少的,喝咖啡的同時,我已經在想著晚上該吃些什麼。 喝紅酒前,通常我會先敲碎幾顆胡桃。核桃配酒,再從冰箱裏找幾片起司,真是至高享受。 晚餐只要冰箱裏還有鮭魚或蘿蔓,我就不太願意上街了,鮭魚以鋁箔紙包住往烤箱一送,至為簡便,而蘿蔓只要醬料不錯,就是一道美味沙拉。不管到外面吃或家裏吃,周末我儘量不排節目。周末就是要放鬆,把時間完全交給自己,聽音樂,讀一些自己想看的書,讓腦子淨空,什麼煩惱也不想。無事,什麼事也沒有。人生再沒有比這一刻更讓自己覺得滿意了。 星期天早晨仍然讓自己自然醒。醒來之後,當然又是一次快樂的早餐,但接下來的時間可就要「計畫」了,計畫下周一要展開以及完成的事。周日的生活,行動仍可緩慢,腦子卻不能像周六那麼鬆散——周一要像一頭重新出擊的豹——可以仍然喝咖啡、聽音樂,但腦中卻要開始清理、盤算,盤算著往後的健康和事業。於是一個健身的下午開始了。所有室內運動該做的全要溫習一遍,讓自己出一身汗,然後洗個澡,接著參加家族的聚餐或和朋友的約會,在放鬆裏逐漸讓自己收心,準備第二天一早周而復始的「辦公室生活」。 【講義雜誌 2007年8月號】

2008年02月06日
公開
15

走出好女人禁錮

【文�張瑜】 女人應誠實反映心情,並適度釋放壓力 婆婆往生後,照顧公公的責任,理所當然地落在我這個剛自教職退休的長媳身上。 公公牙齒不好,卻特別講究口味,例如吃餃子一定要手工擀皮,餡非要韭菜拌豬肉、雞蛋。韭菜多了,嫌咀嚼費力;少了又歎味道不香。每當公公抱怨飯菜不可口時,外子就怪我烹煮不夠用心。 近年公公尿失禁,為緩和他老人家的心理焦慮,我們特別準備了好幾個尿壺。但公公卻常隨手將尿壺放在茶几、書桌,甚至餐桌上。外子對老人家百般容忍,總怪我沒提醒他如廁、未及時收拾殘局。地板上常出現尿漬,雖然一天擦拭無數遍,還是不免有怪味,外子便會給我臉色看。 來自兩個老男人的壓力,讓我變得憤怒、沮喪。從小家庭禮教、多年教師生涯,讓我慣於「不將憤懣形之於色」,以保持「好媳婦」、「好妻子」、「淑女」的形象。但我的身體卻不肯配合:胃潰瘍、帶狀疱疹、蜂窩性組織炎接踵而至,最後是夜間咳嗽、喉頭異物感。看訪多位醫師,做遍各種檢驗,結論都是「壓力症候群」。 醫師建議我誠實對家人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你自己有些改變,即使只是一點點改變,也可以釋放一些壓力;至少讓自己知道如何與壓力相處,健康狀況就會好轉。」 某天,外子又為公公的口味問題嘮叨。我當場發火,不是哭鬧摔東西,只是扯開嗓門告訴他:「他是你父親,你也有照顧他的責任,你可以嘗試自己煮,或買外食。」說完我大步走出廚房,拿本最愛的推理小說,到街角咖啡店,叫杯卡布其諾,享受久違的閱讀之樂。 那個奇妙午後,我走出「好女人」的傳統禁錮,將堆疊已久的壓力完全釋放,那夜我沒有咳嗽。從那天開始,外子的態度也不再跋扈。 【講義雜誌2007年6月號】

2008年02月05日
公開
19

祭灶舊俗

《春節民俗》 祭灶舊俗 2008/1/30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沈利華 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爺」、「灶王菩薩」。對灶神的祭祀起源很早,周天子的「七祀」中就有「灶」,當時平民百姓,也允許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遠在周代,上自天子,下到庶民,對灶神都非常崇祀。 雖然灶神的信仰早就產生,但灶神是誰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禮記•月令》把炎帝、祝融說成是祭灶的主神;《淮南子•微旨》則說:「黃帝作灶,死為灶神。」說法雖然各異,但祭灶源於對火的原始自然崇拜是無疑的。 魏晉以後灶神逐漸成為與百姓朝夕相處的家神,監察著下界的一舉一動。民間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人們擔心灶神向天帝打小報告,於是就跟灶神套親近,俗稱「媚灶」。請灶君吃吃喝喝,賄賂灶神,讓他醉飽上天,不要議論人間短長,回來時最好帶點錢來分分,因此祭灶不僅是為了免災,更重要的是為了祈福。 民間祭灶的時間各地不一,北方為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南方為臘月二十四日。民間還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老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祀。 民間祭灶又稱「送灶」,如前述,為使灶神上天界「白一歲事」時多說好話,人們多供奉果糖和各類食物。明代劉侗的《帝京景物略》載曰:「十二月二十四日,以糖劑餅、黍糕、棗、栗、胡桃、沙豆奉灶君。以槽草秣君馬,祝曰:好多說,不好少說。」不僅要向灶君供奉各類食物,還要以草秣其馬,以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蘇南地區,人們多用膠牙糖和用米粉裹豆沙餡謝團祭祀,讓灶神塞著喉嚨,甜住嘴巴,粘住牙齒,上天以後不便亂揭人間短處。 到臘月三十日,買了新灶神貼於灶上便算接灶了。

2008年02月05日
公開
48

多偶婚制問題多多

《婚俗探源》多偶婚制問題多多 2008/1/2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姚儀敏 宋人羅燁的《醉翁談錄》書中有則故事說楊郎中的妻子性好嫉妒,家裡的婢妾都不敢接近楊郎中。一天,楊郎中拿起了《毛詩 •周南》故意誇說:「這一篇是講后妃不嫉妒的美德」、「這一篇宣揚后妃怎樣對待婢妾,所以子孫滿堂。」又說:「不嫉忌,男尊女卑的秩序才會端正。」 郎中的妻子聽到丈夫這些話無一不在諷刺自己,於是便問丈夫讀的是什麼書?郎中告訴她是《毛詩》!妻子又問:「這些詩是誰作的?」郎中說:「周公。」趙氏冷笑說:「怪不得,周公是男子,所以這麼寫;如果換作是周婆,肯定不會這樣說!」 後來人們常把這段故事當作笑料,用來嘲笑那些嫉妒成性、不准丈夫買妾的女子。其實楊郎中夫人說的是至理名言,它觸及了婚姻的真正本質:古來男人利用所掌握的權力,為社會訂定了雙重的道德規範,男人可以同時佔有許多女人,女人卻只能擁有一個丈夫,即使不必然「從一而終」,也得等到自己被休或者丈夫死後才能再嫁;像這樣極為明顯的不平等,由於在父系社會中盛行,竟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當然也有一些女人自己無子,又怕擔負妒婦的名聲,名為替老公覓妾,實則找些粗蠢不堪的丫環強迫老公敘人倫之禮,以杜眾人之口,這些做老公的,其實是有苦說不出的。 婚姻不是個人的事,而是人對人的事,不是一方面的事,而是雙方面的事;所以當事者除了考慮本身的需要之外,還得兼顧配偶、子女以及自己的行為將帶給所有相關者的影響,唯有夫妻彼此尊重,心思專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是可長可久的相處之道。 而當女人必須依附於男人,命運也取決於丈夫的時候,妻與妾、妾與妻之間為奪寵而明爭暗鬥是不可避免的,嫉妒不一定源出於愛情,嫉妒往往是基於保護或爭取自身的利益,過去因嫉妒而造成的婚姻悲劇史不絕書,這是周代男性多偶婚制留給我們深思的地方;反之,目前開放的社會給婚姻帶來的有益改變,應該涵括更公開而廣泛的承認夫妻平等對待的需要!

2008年02月05日
公開
80

「 壓」力大 新年易生躁鬱症

2008/1/29 人間福報醫藥版 借錢發紅包、媳婦怕與婆婆同住、怕做年夜飯增加負擔 疾病易纏身 溝通能舒壓 【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當多數人開心迎新年時,卻有一些人害怕年節到來,尤其是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還需發紅包與人比多少,壓力一來就爆發躁鬱症。醫師指出,歷年都有因承受不了年節壓力而就醫的個案。 一名四十五歲的計程車司機,原本就有躁鬱症病史,狀況一直很穩定,但是每到過年之前,他都會向醫師抱怨,陪太太回娘家壓力大,因為太太娘家的其他女婿,個個事業有成經濟優渥,他們包給孩子的紅包金額都相當大,但是他經濟狀況不佳,根本無法同等包回禮。 去年年節前他又來就診,也提出相同的抱怨,二周後回診時,患者竟到處發紅包,醫護人員及患者都收到紅包,原來是他向銀行借錢擺闊。醫師診斷,由於患者壓力太大,引發躁症發作,所以才會做出這些事情。由於他狀況嚴重,醫師要求他住院,春節就在醫院度過,整整住院一個多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劉宗憲指出,原本就有焦慮、憂鬱或躁鬱等精神疾病患者,多數會有年節壓力,包括發紅包的壓力,或是媳婦擔心回鄉與婆婆同住的壓力,也有做年夜飯的壓力等。 劉宗憲表示,若家中有這類患者,年節期間要特別注意,年節前就診,可要求醫師先開備用藥物,若剛好到了減藥階段,也可以過年後再減少。 家人也應多關心患者的壓力來源,若媳婦擔心與婆婆同住壓力,可協調吃完年夜飯後就回家;若擔心紅包問題,可先與孩子溝通,收到紅包後交給父母。 劉宗憲也提醒,年節過度玩樂,打亂生活作息也很容易誘發焦慮或憂鬱症,往往在年後爆發,也就是一般常講的收假症候群,建議大眾年節之前做好假期規劃,避免年後失落感,收假前也應提前調整生活作息。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易疲勞、鬱鬱寡歡,建議多與親友聊天、戶外散心,或向專業人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