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忘年之交

2008年02月04日
公開
13

《原來如此講典故》 忘年之交 2008/1/30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字解文說工作室 忘年交,是指不拘年齡、職業、輩份,彼此推心置腹而結交為無話不談的摯友。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史不絕書,像唐代的文人韓愈與孟郊、現代億萬富翁比爾•蓋茲與年長二十五歲的巴菲特;乃至金庸筆下的楊過與老頑童、郭靖與周伯通,都可說是「忘年交」的例證。但是,這三個字的典故,又是語出何處呢? 原來如此: 當東漢末年(約西元一九六 ———二二○年)天下紛爭,群雄四起。孔融、禰衡具有文才,孔融年已五十,而禰衡年末二十,仍能相交為友。孔融將禰衡推薦給漢獻帝,讚美他:「資質美善異於常人,見善若驚,嫉惡如仇,如使立於朝廷百官之中,必可見其正直廉能。」 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禰衡性情剛傲,不肯事曹。曹操懷忿召為鼓吏,禰衡演出史上有名的「擊鼓罵曹」。曹操以借刀殺人之計,將禰衡遣送劉表處,後被江夏太守黃祖所殺,年僅二十六歲。 孔融秉性剛直,因諫阻曹操南征劉備、劉表、孫權之事拂逆曹操之意。御史大夫郗慮向來與他有嫌隙,便趁機對曹操進讒說:「孔融平日每每輕侮丞相,又與禰衡相友善,禰衡稱讚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讚美禰衡是『顏回復生』。以前禰衡侮辱丞相,都是孔融指使的啊!」曹操大怒,將孔融併其二子殺害棄市,年五十六歲。 這兩個忘年交,真是亂世中的悲劇英雄啊! 再創經典: 忘年之交,因年長者閱歷較深、經驗豐富,能拓寬年輕人的眼界和胸襟;而年輕人朝氣蓬勃、進取心強的特點,也往往能夠激發年長者充滿活力的感覺。 正如梁實秋在〈談友誼〉中說:「忘年交之形成固有賴興趣之相近與互相之器賞,但年長的一方面多少需要保持一點童心,年幼的一方面多少需要顯著幾分老成。老氣橫秋則令人望而生畏,輕薄儇佻則人且避之若浼。」 講古: 晉代張隱《文士傳》:「禰衡有逸才,少與孔融交。時衡未滿二十,而融已五十,敬衡才秀,忘年殷勤。」 (商周出版社)

咬春和打春

2008年02月04日
公開
13

《春節民俗》 咬春和打春 2008/2/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肖復興 今天是立春,表示春天來了,也意謂著農人和耕牛要開始忙碌了。立春,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又有「咬春」、「打春」之說。 立春這一日,民間是講究要買個蘿蔔來吃的,叫做「咬春」。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另外,也包括吃「春餅」。如清人專有〈咬春詩〉:「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芳辰;靈根屬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佐酒暗香生乙筴,加餐清響動牙唇;帝城節物鄉園味,取次關心白髮新。」 可以想像,那時咬春的風俗還是非常濃鬱,也是非常時尚的。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風俗。 打春的「打」字最搶眼,最生動。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樣,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的。最早的立春之日有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史書上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京都風俗志》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後,「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那時,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之為吉祥的象徵。 這裡說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農事,這在《禮記》和《左傳》裡都有記載。立春這一日,老北京的廟會裡,都賣有春牛圖,春牛圖上前面牽牛的那個男子,畫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哪怕不是農民,也會把春牛圖請回家,和那些拿回家裡的春牛的碎片的意義是一樣的,祈禱保佑。 彩牛繪身,鞭炮齊鳴,還有裝扮成春官在道前相迎,接芒神,打春牛,這樣的儀式,歷史已經很悠久了,最早都是宮裡親自出馬,操辦這一切,而且是要在宮內親自迎接芒神和春牛的。 後來有了改變,把芒神和春牛改設在郊外,明崇禎年間印制的《帝京景物略》一書中,有專門對春場的記載:「東直門外五里,為春場……是日,塑小牛芒神,以京石生舁(抬之意)入朝,進皇上春,進中宮春,進皇子春。畢,百官朝服賀。立春候,府縣官吏公服,禮勾芒,各以彩仗鞭牛者三,勸耕也。」鞭打春牛,意謂勸耕。之後,退朝時,還「各以彩仗贈貽」,那些官員如以前農人把泥春牛碎片拿回家一樣,樂不可支,為的是求得一年的風調雨順,其祈禱與保佑的含義,是和前輩一樣的繼承和延續。

黃小琥 滅絕大反攻

2008年02月03日
公開
13

【otis 娛樂通】黃小琥 滅絕大反攻 2008/2/2 | 作者:奧的斯 黃小琥出道26年,去年底因擔任超級星光大道評審,被網友封為「滅絕師太」後爆紅,但在這之前,她歌路、情路走得很坎坷,卻鮮少人注意。 黃小琥出道之路其實與星光幫雷同。她曾在1989年參加亞洲區歌唱比賽與香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的選手競賽,最後獲得第四名,一舉拿下發片的機會。隔年,她便以「不只是朋友」一曲踏入歌壇,具渲染力與爆發力的歌聲使其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肯定。 但「金曲魔咒」旋即上身,兩年內,她的歌唱事業摔落谷底,這一跌竟是25年,她也被視為「歌紅人不紅」的演藝代表人物,前幾年落得多以翻唱歌發行專輯。25年中,她失去了婚姻、女兒,連買個房子也被建商騙,寫來我都覺得痛。 黃小琥除了渾厚的歌唱實力,短髮也是她的註冊商標,但中性特質讓她甫出道就吃悶虧,包括上節目總被主持人忽視,損她是「女趙傳」;電台DJ當面問她:「你到底是男是女啊?」,甚至問:「妳是不是同性戀?」大家都承認她唱歌厲害,但容貌卻成了她的事業的絆腳石,時也運也? 少有人知道黃小琥在23歲時曾不顧家人反對,和樂手閃電結婚,不諒解的黃母四年不和她說話。這段婚姻僅維持了五年,當時唯一的女兒才一歲半,前夫離婚後,還無情地拒絕她探視女兒。 時也運也,她在超級星光大道直爽犀利但不毒蛇的評審風格,讓她重新被觀眾喜愛,偶爾現場指導選手,也讓人再次見識她的實力,這個評審當之無愧。金曲魔咒至此消除,鹹魚大翻生。從前黃小琥的好,只有小眾欣賞,現在誰不知道「滅絕師太」!話說「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但誰能像黃小琥一樣等這麼久。 時來運轉的黃小琥,今年5月將在北中南展開4場大型巡迴演唱會,現在一票難求。但更好的是,現在她女兒上大學,為了就近上課,已搬去和她同住,這對黃小琥來說,大概是最好的禮物了。

讀書人的心事

2008年02月03日
公開
11

《天南地北》 讀書人的心事 2008/1/2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楊光治 愛書是讀書人的本性。魯迅先生在創造孔乙己的形象時,加進了他偷書而被人吊著打的情節,不是為了表明孔乙己的道德敗壞,並給小說增添一點可笑的調節,而是為了更深刻地展現這個落魄讀書人,愛書愛得忘乎所以的糊塗景況。 著名作家郁達夫先生也極愛書。他曾撰稿云:「絕交流俗因耽懶,出賣文章為買書。」還在《濃春日記》中寫道:「經濟不充裕,想買的書不能買,所感受的痛苦,比肉體上的飢寒還要難受。」 因此他也做過一件「忘乎所以」的事:上世紀三十年代他的夫人王映霞客居杭州。一天,王映霞拿四十元錢囑他去買米,半途他卻習慣地走進了書店,發現一套心愛的書就買了下來。他喜滋滋地走出店門不久,才忽然記起那是買米的錢。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孔乙己和郁達夫那樣的故事極少發生,可是為了買書而節衣縮食的讀書人卻多得很,因無力買書而長嗟短嘆的讀書人也多的是。清代的秀才徐雲路曾賦詩來抒發這種情懷: 生成書癖更成貧, 賈客徒勞過我頻; 聊借讀書佯問價, 知非售處已回身。 乞兒眼裡來鶚炙, 病叟床前對美人; 始嘆百城難坐擁, 從今先要拜財神。 詩的一至四句敘述與書商的交道。五至八句抒發了無錢買書的嘆息。 「鶚炙」即烤鶚(貓頭鷹)。「乞兒眼裡來鶚炙」,自然高興至極;「病叟床前對美人」,可惜有心而無力。用這兩個句子來比喻面對心愛書籍的興奮和無錢購買的苦惱,很鮮明。 「百城」的典故出自《北史.李謐傳》。李謐很愛書,常對人說:「大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意是擁有萬卷圖書,就像當了管轄廣闊地區的大官那樣得意),後來「擁百城」就成為藏書眾多之喻。 所以最後兩句詩,是慨嘆由於自己沒有錢,難以實現藏書豐富的理想。 這首詩真切地展現出眾多真正讀書人的心事。

老佛爺萬歲

2008年02月02日
公開
11

老公說婆婆已經把後院鋪上水泥。 兄弟沒人要回去住,且一致決定照原貌,不加圍牆、不鋪水泥,婆婆當時也沒答腔。 當隔壁一家家的把後院圍起來,婆婆開始心癢難耐,積極詢問工錢,一直慫恿我們把後院整理起來,兄弟們回家停車也方便。每個兄弟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誰要出這筆沒意義的花費,全部否決她的提議。 然而眾人愈是反對,婆婆愈是一意孤行,只為了她的顏面。 說真的婆婆很可憐,她唯一的興趣就是愛比較,她常說跟人一較長短是她的人生目標,人活著就是為了爭一口氣,我們理所當然就得成為這口氣下的炮灰。 就像去年婆婆抱怨我們給她的紅包太少,其他兄弟包的可不只這樣,她完全不會想到我們有兩個孩子要養,且只有我老公這一份薪水,如何再給她更多?每個月的奉養金大家都出一樣,她為什麼不說其他人賺得多當然也要多出?老公迫於她的壓力,到最後不得不跟其他兄弟包同樣金額。 過完年馬上就要報稅,父母只有兩個,根本輪不到我們申報,這時婆婆就會說我們賺得少,要給小叔們報才是,她還想叫我們把其中一個孩子給二叔申報呢。 婆婆常提醒我,若阿嬤還在世,她絕不允許我這種娘家沒勢力的人、大陸婆、客家婆、走路有風沒把她放在眼裡的肥婆進她家門,只有府城的大家閨秀她最滿意。五個媳婦就有四個過不了阿嬤那一關,若不是她不計較我們的出身,恐怕我們至今仍找不到好歸宿,對於她的大發慈悲,我們不知回報也要懂得感恩。 小的何德何能跟隨老佛爺?若再不知感念皇恩浩蕩,真是糟蹋了老佛爺的一番苦心哪! 老佛爺萬歲、萬歲、萬萬歲!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2008年01月31日
公開
43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誤。 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 我所想的是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己? 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 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人印象深刻。我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 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您有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有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校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這個書包真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 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家長或老師負責學生穿越馬路之安全工作。家長們「不放心」導護家長或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寧願隨便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 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 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行脫帽,然後敬禮向老師問好。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都是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還禮貌地回應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無表情地走進校園。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讓我頗為震驚! 四、孩子不願下車,家長苦苦哀求。 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裡面的「小霸王」也許還沒睡醒,或者心情不好。車門已經打開,但孩子就是不下車。孩子鬧脾氣稀鬆平常,倒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家長的現場處理方式就令人大開眼界!說理者有之,大罵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過於苦苦哀求。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似乎只是希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才是對的。只要他肯下車,小孩就可以對大人予取予求。這種每天都可以來一次的機會,將成為孩子「習慣性」要脅家長的籌碼。 校門口的戲碼精采,一場國小運動會我在場外欣賞的「劇情」也不遑多讓。 學生表演開始,理應場地清場讓表演能夠順利進行。然而,沒想到音樂一開始,一大群家長竟然全部衝到表演隊伍當中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攝影!台上開始廣播請家長退出,如要攝影請家長蹲下,免得擋住其他來賓。然而,家長依然我行我素,他家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團體紀律與秩序蕩然無存。 拔河比賽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纏鬥許久才分得出勝負。而在這個運動會上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女生拔河的某隊長在拔河進行了約莫三十秒鐘,雖然沒有大幅落後,但因已經出現了繩子移向對方的徵兆,裁判尚未吹哨子判定勝負 她竟然突然放掉繩子,看著對方隊伍臉上露出不屑的微笑,讓隊友繼續拚命,他自己袖手旁觀。在三戰兩勝制中,我連續兩次看到她出現同樣的行為!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有這樣偏差的行為,現場沒有人教育他。這是我看過所有運動比賽中,最沒有運動精神的一幕。 孩子們的天賦、聰穎容有高低,學習成績也因而會有差異。 但是,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與學習態度才是孩子未來足以影響一生的條件。許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或教育官員,是多麼的謬誤。在許多人自以為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我建議先想想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為「教育最大絆腳石」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你可以用愛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戴章皇(作者為中華科技公司執行副總)

雨點不斷打在我臉上

2008年01月31日
公開
22

徐國能  (20070724) 中時副刊 我歌唱著,奔馳著,在小小的摩托車上我的前方只剩下模糊的街景,我的人生只剩下淡淡的絕望。中年聽雨,是無情也動人的時刻,唯一不解的是為何從古到今,這樣的時刻總是在失去了睡眠和夢境後,江闊雲低的客途之中呢? 韶光悠悠,歲月在不知不覺裡從容告別,日昇日落裡也漸漸臨屆了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的中年時刻,新貧時代,城市風華不再迷人,大街小巷都是為了繼續活著而努力的工作線。漫遊的雅興只是偶然從行道樹的葉隙窺見藍天時的無端想望;那些疲憊的朝朝暮暮,更沒有帶著一隻吉他浪跡天涯的雄心。生命彷彿是還沒有歷盡滄桑便已老去,茶煙半涼,人生微苦,奔忙在清寂而嚴峻的日子裡,彷彿深深嵌緊的螺絲,對自我與整部機器已失去了改變或理解的熱情。城市的存在若遠若近,那些燈光串聯起來的總名之為繁華,那些落葉堆積則或可稱為深秋,流年在深深淺淺的悲歡裡輕搖慢蕩,卻不禁偶然的思索。安於肥胖而失去嚮往,鏡中的容顏日漸扭曲齷齰,像是用往日碎片拼湊而成的抽象畫,既笑且哀。這時我總愛眷戀一些過往並還顧舊時的輝煌;想起老電影的對白與畫面,想起那些旋律初次響在心中的溫柔與甜蜜,彷若雨點不斷打在我臉上。 雨點不斷打在我臉上,天晴的時候,我偶爾也會用口哨吹起這被人遺忘的小調,在台北,四季送走許多的歲月,這首歌的旋律卻永遠年輕,像輕輕跑向夕陽的馬兒的碎步,承載著我的夢想。可惜我並沒有一頂寬邊的牛仔帽,也沒有一件瀟灑的紅格子襯衫與背帶褲,否則我真的會學保羅紐曼在電影「虎豹小霸王」裡一樣,用單車載著凱薩琳輕輕穿過鄉野和樹叢,穿過青春的悲喜。雨點不斷打在我臉上。我總是頂著紅白相間、圓得可笑的安全帽,騎乘在50cc摩托車上,我沒有一匹用口哨便能喚來的馬,也沒有一個草原的漫漫黃昏,我只有貸款與卡債,以及一堆惱人的公事,我必須闖過一個又一個無趣的紅綠燈,追趕永遠來不及的明天。雨天的時候,心中總也縈繞這般旋律,台北的雨有時倏忽有時滂沱,正是這城市的心境,它們沿著髮際頰邊那樣深深地滴進了領口和心中,冰凍了我的手腳也冰凍了我的靈魂。這時我也會哼起這個令人心碎的調子,也想問問太陽為何在當班的時候睡著了?然而一抬頭,雨點卻是那樣無情地打在我臉上,冰冷一如打在我的心裡。環顧左右,灰藍色的雨衣、銘黃色的雨衣、暗紅色的雨衣,這些大概都和我一樣,是那腳太長而床太短的男人,總是掙扎在都會坑坑洞洞的路上,盼望期期艾艾的生活能順溜一些,即便是下一個街口不用停車等待都算好事。我實在很想和他們一同來分享這條幽默的老歌,歌詞裡說:不用藉著埋怨來逃避雨勢,因為我本來自由自在,什麼事都無法使我懊惱。 自由自在?那是美國人的樂觀,是西部英雄主義的幻覺,青春年華的天真。 在東方新興的商業都會裡,無論是偪仄狹斜的街,或是牽腸掛肚的生活,可使我這中年人懊惱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不然我可以和頭頂上的捷運賽賽車,或是仔細欣賞那些高樓的窗戶,想像每一個深深門庭裡有著如何動人的故事;我也可以在楓香林中尋覓鳥雀的蹤跡,在樟樹或欖仁的綠蔭裡追蹤季節的隱喻。我可以自由地闖盪台北的街巷,風流撫遍;可以任意停駐於一個況味裡而感到生命的幽深。但我煩心的事實在太多了,課程、會議、閱卷,影印、購物、作業,繳費、演講、看病……剪碎的生活像雨點,不斷打在我的潮濕的靈魂上,這教我只能儘快奔赴目的,完成任務,然後再趕赴下一個目的。只有直線的行程經常使我想起童年奔跑在綠野的好日子,也讓我緬懷校園裡純真的邂遘逅與無言的愛情,我感到自己就快變成《駱駝祥子》裡總是與夢想擦身而過的青年,最後終將失去所有,包括對美好的一點眷戀。 我即將被世界打敗,毫無疑問。 曾經我天真地以為自己是多麼地自由而富足,不是那樣地窳陋不堪;我只需關心風的絮語雲的心事;只需苦惱天涯太近,不足以滿足我的馳騁。學生時代為了幾百塊工資到遠地打工,在滂沱的雨中騎車回家,那時雖然淋漓,卻深深覺得自己征服了世界,那微薄的錢攢存夠了便可以買幾張嚮往已久的唱片幾本心儀的書,在夜裡獨自聆享時感到無限的喜悅,似乎懂得了生命小小的雋永。我也曾經在黑夜的雨裡行軍,悶熱汗臭的雨衣使人絕望,但我的心中仍然等待一片和煦豔麗的陽光草坪。而現在的我卻不免羨慕身旁駕著進口車的紳士或淑女,懷想他們將風雨屏擋於窗外,和著雨聲享受一曲巴哈或貝多芬的溫馨心情,並且深深感到自我的狼狽,無可救贖的失落。在城市不斷落下的雨裡,思無邪的青春、奮不顧身的理想和輕盈的旋律,慢慢溶解為一灘油污的水,倒映了今天的滿懷心事,完全淪落的中年歡哀。 落在昔日的雨水豐潤、甜美而遼敻,如今我卻慢慢嘗出城市雨水深邃的清苦,枕上的梧桐秋聲,茶盞前枯荷悲吟,都比不上打落在安全帽上、節奏單調的城市之雨那般無奈,那般淒清。每一顆雨滴都夾雜著被文明廢棄的化學物質,或酸或鹼都能蝕骨;而每一顆雨也都是現代生活昇華而又凝聚的心事,深沉且凝重。我總在雨裡諦聽它們,奔波的嘆息、勞苦的絮語、塵念的聒噪、慢慢通過我流向溝洫,流向遠方的海,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直到凝聚為一場巨大的海嘯,世界才短暫靜默,隨後又恢復了日常不斷的嘈嘈切切,雨聲的叮叮咚咚。閱讀著打在臉上的雨,慢慢懂得了城市和自己的心事,天何言哉?陽光裡的自由留給他日,我們眼前必須安於腳太長而床太短的狀態,不許抗議。 雨點不斷打在我臉上,我歌唱著,奔馳著,在小小的摩托車上我的前方只剩下模糊的街景,我的人生只剩下淡淡的絕望。中年聽雨,是無情也動人的時刻,唯一不解的是為何從古到今,這樣的時刻總是在失去了睡眠和夢境後,江闊雲低的客途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