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桃園燈會

2008年02月24日
公開
8

三叔帶我們去桃園市的藝文園區看燈會,熙來攘往的人們好不熱鬧,祭完五臟廟,剛好主燈秀上場。 三嬸說昨天下雨只好敗興而歸,今日適逢燈會閉幕,很幸運的,我們正好恭逢其盛。 各式各樣的花燈琳瑯滿目,因為土地公是活動的主要訴求,所以可以看到各式土地公的造型花燈,太可愛了! 今年是鼠年,老鼠也是主角之一,舉凡老鼠娶親、鼠來寶、米奇和米妮都是人氣紅不讓,料理鼠王小米也在其中。 海綿寶寶是來鬧場的,它捕捉到最多的閃光燈,小朋友都喜歡和它合照。 Q版郵差寶寶像兩尊不倒翁,人氣指數也不遑多讓。 閉幕晚會節目主持人是亞洲電台的美英和小樹,媽媽超愛小樹主持的亞洲夜未央,看到本人簡直無法招架,太興奮了! 回程爸爸說他以為小樹是瘦削斯文型,今日一見,偶像幻滅!媽媽覺得還好,雖然我勾勒小樹的形影和爸爸差不多,但廣播人有內涵最重要,外表倒是其次,聽倪蓓蓓的聲音也不會把她和楊貴妃的圓潤兜在一起。廣播人不是賣皮相,聲音吸引人、肚裡有文章、口才便給、反應超絕、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才是廣播人的基本條件,這份神聖的工作可不是任何人隨便就能勝任。 結語:媽媽今天看了兩個帥哥,一個是三叔社區裡的咖啡王子,另一個當然就是小樹囉!呵呵呵,養眼又滋潤心靈,收穫滿滿。

丈夫少根筋?

2008年02月24日
公開
5

《了解枕邊人》丈夫少根筋? 2008/2/25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郭崇元 人的腦部構造,照國際健康促進協會解釋,是女生負責邏輯的左腦與專司感情的右腦連繫較密切,男性則較遲鈍。從一歲開始,男孩就較注意火車、房子等較大的物件,不像女孩會與人四目相交。 也因此,要男性觀察表情或解讀語氣,準確度一向較低,即便注意到,也是一下子,很快就忘了。 拿一張震撼性的照片來做實驗,男性與女性同時間看,三個星期後,女性記住的細節比男性多了一倍。 這也是一般人認為女性會「記仇」、男人「少根筋」的原因。還有,男性也不擅於吐露「私領域」,不是不願意說,也不是找不到對象,而是關於開始、過程及結束,沒有整裡的高能力,加上自尊心作祟,「有淚不輕彈」與「心事無人知」的封建思想,他們可無法像女人一般,隨便抓幾個閨中知己就像倒垃圾般,可以宣洩個痛快。 眼淚尤其是畫分性別的分水嶺,男人一哭,天哪!真是沒出息,「情感外露,乃大丈夫所不為也。」而換是女人,就變成帶雨梨花、楚楚動人。 男人說話也慢吞吞,理由也是自尊,因為怕說太快,說錯了,會被取笑。 面對這樣的「大丈夫」,妻子是有辦法的。 妻子應該怎麼辦? .一次不要說太多感性而讓他覺得肉麻的話,看他快打瞌睡了,就自動閉嘴。 .壓力會導致逃避,一看神色有異,趕緊收兵,下回再議。 .不要用嘴問,而是用心體會,用眼觀察,了解丈夫最在意的事,默默替他解決。 .當他想哭,就擁他入懷,做他的媽媽。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我們

2008年02月23日
公開
7

生活哲學》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我們 【聯合報╱七號空港(台北市)】 2008.02.23 02:28 am 同事珍妮的兒子剛進小學,婆婆叮嚀她:「要去給老師送禮啊,請老師多照顧,這樣老師才會對孩子好一點。」珍妮跟我說,她不想照著做。 我問她為什麼?婆婆要求她這樣做,也是人之常情啊!珍妮一臉淡然地說:「我想讓兒子知道,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喜歡他。」 接著又聽到同事蜜雪兒附和說:「以前我女兒念國三時,碰到一個很刁難的老師,有同學受不了就轉班了。我跟女兒說,『不是媽媽不讓你轉班,而是人生中都會碰到跟我們過不去的人,如果你這一關過得去,以後就算碰到多討厭的人,也難不倒你。』女兒就不再吵著要轉班,後來也順利考上好高中。」 我聽了心裡一震,遇到這種狀況,她們怎麼可能不心疼?現在家長幾乎都捨不得孩子受點委屈,我很佩服她們有這樣的智慧,不但眼光看得遠,也能分析利弊給孩子聽。孩子有媽媽的支持,還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呢? 我回想起自己一直是個乖寶寶,求學過程中碰到很多好老師,但有幾個老師始終對我沒有好臉色。當時我不懂,還以為是自己不夠好而自責不已,直到進了社會才恍然大悟,這幾個是「有補習就喜歡你」的勢利眼老師,說來慚愧,我還是很遲才學會「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喜歡你」的這門功課啊! 【2008/02/23 聯合報】@ http://udn.com/

說好話運動

2008年02月23日
公開
5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說好話運動 2008/2/12 |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同事的孩子祺祺是個獨生女。她在寒假期間去參加為期一個禮拜的冬令營。原本期待會有一段快快樂樂的假期,沒料到才第三天,祺祺就哭著打電話回家找媽媽。原因不是祺祺想家了,而是祺祺覺得自己在營隊裡受到欺負了。 每個孩子都是寶 祺祺說:「同寢室的小朋友年紀都比我大,所以都會命令我。」媽媽試著解釋:「小朋友應該不是要命令你,他們可能只是沒有說請、謝謝、對不起的習慣吧!」祺祺反駁:「才怪,不知道是誰還故意跑進我的睡袋睡覺,把我辛苦鋪好的睡袋給弄亂了,害我又要花時間重新鋪好。」 媽媽覺得這是小朋友團體生活必定會發生的事情,所以告訴祺祺說:「小朋友應該是看到你的睡袋裡鋪著毛毯,看起來很舒服,所以才想要睡睡看。有人躺過的睡袋一定會亂掉,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是小朋友故意要找你麻煩啦。」 祺祺突然喊了一聲:「滾啦!」接著又說:「不是才怪呢,他們就是喜歡作弄我,剛剛還把我抓傷了。」媽媽聽到孩子受傷了,心疼的問:「傷口疼嗎?你有沒有告訴生活導師?」祺祺帶著抽噎說:「不痛才怪!告訴她也沒有用的啦!」 早日融入團體 其實,因為現代夫妻孩子生的少,每個孩子都是寶,所以孩子多少都有一點自以為是世界中心的心態。因此當孩子乍然進入團體生活時,難免會有衝突,也難免會自覺受到侵犯。面對這樣的衝突,不應該只是急著保護自己的孩子、維護自己孩子的權利,而是應該幫助孩子學習適應團體生活,也學著去包容與自家不同的習慣或表達方式。 所以,媽媽想了一想,告訴祺祺:「媽媽要你等一下先去告訴生活導師你被抓傷的事情,並請生活導師幫你檢查一下傷口。媽媽知道你覺得很不舒服,可是,媽媽要你先想一想,你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是不是玩得很開心?」祺祺想了一下,輕輕的「嗯」了一聲。 把驕縱矯正過來 媽媽接著開導祺祺:「那就對了,沒有小朋友要故意去惹你不高興或者不喜歡你。如果有,你們一起玩的時候,你就不可能會玩得開心了。所以,我想,你應該先表示你的善意,先對小朋友好,也想想別的小朋友對你好的地方,這樣,你就不會那麼不快樂了。」 祺祺不願承認自己的不友善,媽媽溫和的告訴祺祺:「像你剛剛說的『滾啦!』『不痛才怪』,都算是不友善的話,你可以換個方式告訴小朋友,『我在講電話,請你離開一下,好嗎?』『真的很痛』只要你對小朋友友善一點,我相信接下來的日子你也會覺得好過一點了。」 掛下電話,媽媽決定,祺祺回家以後要在家裡實施「說好話運動」,把祺祺平常習慣的驕縱的語氣矯正過來,這應該是幫助祺祺早日融入團體生活的方式之一吧。

尼羅河女兒

2008年02月20日
公開
12

作曲:陳志遠�填詞:朱天文 演唱:楊林 悠悠尼羅河 輕輕底召喚 我歲月塵埋的記憶 是千年不醒的睡蓮 靜靜的纏綿 緩緩的繾綣 你黃金一樣的容顏 是我們三生的約定 啊 時間的河流 可否為我停止 我在浩瀚時空 只為找尋一句愛情 尼羅河女兒 情緣在河底 古老的天空傳來一聲歎息 尼羅河女兒 情緣在河底 星星與人 相遇要億萬年 啊 時間的河流 可否為我停止 我在浩瀚時空 只為找尋一句愛情 (令人懷念的尼羅河女兒,漫畫至今尚未有結局,媽媽20年前看到現在的少女漫畫,仍舊用力期待細川智榮子的最新力作,不要再把凱羅爾丟到各國周旋,讓她好好待在埃及盡盡王妃之責吧! 高中時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現在讀來仍有些青澀。) 尼羅河的星空 數著天上的星星 每一顆星都有著美麗的故事 美麗而燦爛的星空引導著我 探索那神秘色彩的古埃及 望著天上的星星 每一顆星都眨著明亮的雙眼 明亮而透澈的雙眸透露給我 三千年來古老悠久的秘密 尼羅河啊!妳有著愛西絲的神秘 當夜晚的星空籠罩妳時 妳總是蒙上一層黑色的面紗 祇在水面閃動著粼粼水波 尼羅河啊!妳有著凱羅爾的柔情 當晚風輕輕拂上妳的臉龐 妳總是害羞的粉頸低垂 讓風兒掀起無數的漣漪 尼羅河啊!妳有著曼菲士的英勇 當天狼星出現時 妳總是波濤洶湧如同萬馬奔騰 為埃及帶來豐潤的雨季 尼羅河在星空下 悠悠流過 她結合了三千年的時空 輕輕地訴說著 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妹妹逛市場

2008年02月19日
公開
9

很難得單獨帶妹妹上市場,真是佩服自己的勇氣。 在書攤,妹妹看到家裡有的書,她都能一一列舉,是媽媽的、是阿晟的、是妹妹的。由此可見,她的觀察力合格。可惜的是,架上沒有世界地理一本通,只好買一幅中國地理拼圖,讓孩子們過過癮。 玩具鋪是妹妹最流連、最捨不得離開的攤位,老闆很會招呼小孩子,任妹妹自己玩,還會一一為她介紹,難怪她捨不得走。為哥哥買一盤棋盤,和一盒拼圖,兄妹倆對這玩意的興趣頗濃。 把妹妹騙出玩具攤,她索性要我抱,走了兩排攤位之遙,要她自己走,沒料到她竟欣然應允,咚咚咚!又跑到另一攤玩具鋪前,逕自蹲下玩起來。那家是賣衣服兼玩具,媽媽眼拙,沒看到擺在牆邊的一堆玩具,被妹妹擺了一道。 老闆娘擺著一張臉走出來,問有沒有要買什麼,見我們沒有購買的意願,她下逐客令:「沒有要買就不要玩,玩壞了就要買。一個才150元,很便宜,買回去玩。」媽媽聽了也很不高興,拖起妹妹就走,她還很不想走,於是強抱起她:「我們不買就不要給人家玩,媽媽再帶妳去阿伯店裡買玩具。」 那老闆娘還在後面碎碎唸,她不悅我們不買還玩免費的,如此狹小心態媽媽很想建議她,乾脆直接掛張標示牌,上面可寫道:凡店內所有商品,不買,勿碰!不小心摸到商品者,一律照原價購買。 如此應可有效嚇阻像媽媽這類只看不買的奧客吧!

讀書只為了考試?

2008年02月19日
公開
9

《收放之間Q&A》讀書只為了考試? 2008/2/14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功文奶奶 情境 曉梅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領悟力很高,學什麼都很快。為了好好栽培曉梅,曉梅的媽媽除了工作加班以外的時間,都用來陪伴曉梅寫功課,考試前也總是會幫曉梅一一複習。不過,媽媽發現,曉梅的考試成績不是很穩定,有時候考得很好,有時候又考得很差。如果考試前,媽媽因為工作因素無法幫曉梅複習,曉梅那一次的考試就會考得特別糟。 所以,媽媽在曉梅每次考試的前後,總是格外焦慮,努力撥出時間幫曉梅複習。 可是,這次期末考試時,曉梅的媽媽因為工作太過繁忙而沒空幫曉梅複習功課,結果曉梅的考試又考不好了。看到考卷,曉梅的媽媽嘆了口氣,對於曉梅的功課老是時好時壞,實在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答:孩子功課時好時壞的原因,依個人情況,各有不同。但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因為孩子的讀書習慣尚未確立,導致想念書時就念,不想念時就隨便它,而若碰到來不及臨時抱佛腳時難免就考得不好。 另外,也可能是因為父母在平常考試時即替子女固定複習,造成子女過度依賴父母,若偶爾父母沒空幫子女複習,孩子考試成績就變糟了。所以,最重要 的應該是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這是最實際的做法。 1.首先,對孩子表明讀書不只是為了考試:很多家長會像上述的曉梅媽媽一樣,視學校考試成績為衡量小孩學習最適切的標準,而誤導了孩子,讓孩子努力念書只為提高成績,而忽略了日常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聰明的小孩, 更容易造成功課時好時壞的狀況;因為聰明嘛!只要考前稍微念一下就可以應付考試,其他時間就矇混過去,但若遇到不可控制的因素就慘了。所以,父母若能讓小孩知道他們重視的不只是月考或考試而已,或許會好一點。 2.建立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訂出自己的作息表,父母審慎查核後,讓孩子實施,這樣可以讓孩子培養自我約束的習慣,同時父母必須處在一種監督的立場,幫助孩子持續去做,這是非常重要的。要孩子改變習慣需要很長的時間,父母絕不可要求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對孩子及父母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女兒咬同學的鼻子

2008年02月18日
公開
9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女兒咬同學的鼻子 2008/2/19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沒有辦法用語言或是比較理性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當下的情感,於是情急之下,他們就可能會訴諸於肢體動作。面對自己的孩子成為「施暴」者時,任何一個父母都會覺得難堪。 但是,我們應先同理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使用暴力的原因,再教會孩子處理的方式,才能避免孩子下一次又發生同樣的情形。 在辦公室裡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原來是女兒學校老師打來的,說是女兒在學校咬了同學的鼻子,要我馬上到學校去一趟。不管桌上待辦的公文有多少,我拿起包包就往學校衝去。一路上,我百思不得其解,搞不懂女兒怎麼會去咬同學的鼻子呢? 向孩子的母親道歉 到了學校,我沒有一看到女兒就責備她。我先帶著女兒一起看看同學的傷勢。幸好,那孩子沒有任何的皮外傷,但的確受到了驚嚇。我們一起跟那孩子道歉,再向孩子的母親道歉,並平靜的接受老師的處理。 回到家後,我也沒有責罵女兒,我只是靜靜的坐在女兒身邊聽她解釋。她告訴我,當時,她正跟另一個要好的同學在擁抱,這個孩子跑過來想要加入她們。可是,女兒並不想讓她加入。因為這孩子比較高,她的鼻子正好和女兒的嘴巴一般的高度,因此,當這孩子靠過來的時候,女兒因為雙手還抱著另一個同學,就用嘴巴往人家的鼻子咬上去了! 我一邊聽,一邊想像當時的畫面,實在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拿禮物送同學 可是不管怎麼說,女兒的行為總是不對的。於是,我開始對女兒說明她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包括同學的鼻子可能留下疤痕,以及傷口、血液、細菌可能會對兩人所造成的傷害。然後,我當然也告訴女兒,同學想要加入她們的擁抱,是因為她很喜歡她們兩個人,想要和她們兩個人成為好朋友。 接著,我向女兒解釋,她不想要別人加入擁抱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她應該告訴對方就好,而不是採用咬人的方式。最後,我問了女兒,她在學校有哪些好朋友。我仔細的聽女兒一一唱名,很高興的是,女兒最後念出了那個被她咬鼻子的女孩的名字。那天晚上,女兒拿了一件小東西,說是隔天要帶去學校的禮物,她想送給那個被她咬了鼻子的女孩,並再次向她道歉。 運用肢體語言 這件事情發生過後不久,我和基金會裡一位優秀的親職教育志工分享經驗時她也提到,在她的輔導室裡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不希望正在跟他玩耍的另一個孩子先回家,就用他的指甲劃破了對方手臂上的皮膚。所幸只有傷到表皮,紅色的爪印沒多久就消退了。 這兩個例子讓我想到,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沒有辦法用語言或是比較理性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當下的情感,於是情急之下,他們就可能會訴諸於肢體動作。 但是,傷害別人並不是孩子的本意,他們在當時根本沒有想到他們的行為會對對方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如果這時父母親的做法是責怪孩子,而沒有教孩子比較好的、理性的處理方式的話,也許下一次面對類似的情形時,孩子還是只會運用他的肢體語言。面對自己的孩子成為「施暴」者時,任何一個父母都會覺得難堪。但是,我們應先同 理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使用暴力的原因,再教會孩子處理的方式,才能避免孩子下一次又發生同樣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