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7月22日
公開
5

大暑

《認識節氣》大暑----大暑熱不透 大水風颱到 2008/7/15 人間福報少年天地| 作者: ◎地哥哥 大暑約為國曆七月二十二、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讓人感到酷熱難耐,有些人會因為熱到受不了,而把衣服脫掉求涼快,這樣做很不禮貌,所以有句俗諺說「小暑大暑無君子」。但喜歡溫暖的農作物,在這個時節會迅速生長,如果雨水不足,容易枯死,農民就會損失慘重了。 這個時期正值颱風季節來臨,風雨往往毀掉農民半年的辛勞,所以民間有「大暑大落大死,無落無死」這句諺語,表示大暑時節的雨水量,對稻作的生長影響很大。另一句「大暑熟無透,大水風颱到」則表示,如果覺得大暑這一天不熱,就表示氣候不順,可能有更大的水災或風災,造成災害,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還有一句話說「大暑吃鳳梨」,是指這個時節的鳳梨最甜美好吃,是品嚐的最好時機。而漁獲方面也相當豐富,不過,由於夏天溫度高,容易發生食物腐化、變質問題,吃海鮮一定要重視新鮮度與衛生,以免生病喔! 大暑前後的民俗節慶,最重要的是農曆六月十五日的「半年節」,這一天會先拜神祭祖,再全家人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粉加紅麵搓成,大多是煮甜的,象徵團圓與甜蜜。 農曆六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得道日,這一天各地寺廟都會舉行觀音法會,許多人會到寺廟點一盞長明燈,以祈求全家健康平安。

2008年07月22日
公開
1

楊梅 寶跨荔枝

《閒讀擷秀》楊梅 寶跨荔枝 2008/7/22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菲爾 楊梅是中國南方的著名水果,風味獨特,形狀如「水楊子」、味道似「梅」,而得名「楊梅」。 南朝的江淹,是把楊梅入詩的第一人。他寫〈楊梅頌〉:「寶跨荔枝,芳軼木蘭;懷蕊挺實,涵黃糅丹;鏡日繡壑,炤霞綺巒;為我羽翼,委君玉盤。」把楊梅的形、色、香、味,都入詩了。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梁園吟〉:「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酘酘」作者用這首詩來抒發他離開長安,也就是遠離政治理想之後的悲苦情懷。 全文很長,主要寫詩人的情感如何迴環轉折、百結千纏。這一段寫玉盤楊梅、吳鹽似雪、飲饌精美,表達詩人遇到不合理的人生遭遇時,採取的豪邁放縱的態度。 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綠蔭翳翳連山市,丹實累累照路隅。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頜得驪珠。斜插寶髻看遊舫,細織筠籠入上都。」他描寫的是楊梅果熟的時候,那滿山紅的景色。從他筆下,看出當時人們喜歡種植楊梅,並送運京城的習慣;他還把楊梅比喻為「驪珠」,說明這是南宋時期身價非凡的水果。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 這是宋代詩人平可正讚美楊梅的詩句。他說,初夏時分,那楊梅樹已碩果累累,其味道比葡萄好,顏色也比荔枝深。形色鮮明,讀下來,滿口生津。 此外,宋代詩人郭祥正筆下,他描寫的是:「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 明代的徐玠則更誇讚楊梅有過荔枝而無不及,他寫:「折來鶴頂紅猶濕,剜破龍睛血未乾。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長安?」 楊梅樹有青翠的綠葉,其果實又紅得烏亮爍紫,難怪文人墨客看了心中歡喜,為它留下這麼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2008年07月22日
公開
3

要求富,去經商

《窗下思潮》要求富,去經商 2008/7/22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岑逸飛 時移勢易,商人從「士農工商」的四民之末,在今日搖身一變,儼然高居首位。 士農工商,「商」排於第四位,為四民之末。先看「商」字何解?這是個會意字,本義是估量。《說文》解「商」字是「從外知內也」; 《廣雅》謂「商」是「度」也。所謂「商略」是商討;「商算」是計算;「商度」是商量。「商」雖排在四民末位,這個字在社會上的作用,舉足輕重,與「商」有關的詞,多不勝數,諸如商討、商議、商定、商榷等。在今日的商業社會,從事商務的都是商人、商家,並且組織商會,而且到處是商店、商品、商標。 再看甲骨文的「商」字,其涵義有多種說法。一說謂「商」的下部似「崗」的形狀,上部似「子」字,指的是生活在崗丘的子姓氏族,而商朝正是起源於商丘這地方,商民族以「子」為姓。 另一說謂「商」字的上部像刀或斧的器物,下部是貨架,把器物放在貨架上做買賣,就是「商」。更有專家判斷,「商」字上部是鳥頭,下面是窯口,也有考證「商」字是玄鳥產卵。《詩經.商頌》有句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記載了一個古老傳說,據說帝嚳的次妃簡狄,外出沐浴時看到一枚鳥蛋,她吞下便懷孕,生下商民族的始祖契。 「商」與玄鳥有關。古代稱燕子為玄鳥。燕子遷徙無定。其後從事貿易的商人也如此。而對統治者來說,商人到處跑就不好管,難怪要重農抑商。古代以農立國,農人生活固定,方便抽稅。農民相對的穩定性受統治者歡迎,而商人的逐利本性和冒險精神,則被統治者長期打壓。 現代社會重視商人,因為看到商業本身能創造價值,達致社會繁榮 ;但古人多只看到商人的高賣低買,賺取中間差價,使商人有個奸黠狡詐的形象,不事生產而只懂得分利,時至今日仍有「無商不奸」的說法。 商人在經濟上可以很富有,但在歷史上的某些階段,其社會地位低下。春秋戰國時商人地位仍備受尊崇,若說商人逐利,但孔子本人就不排斥金錢,並表示「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而所謂「執鞭」,是指卑賤工作。事實上,在先秦時期,士大夫下海經商並非不光彩。 以孔子的高足子貢為例,是個精明商人。他一邊求學一邊做買賣。《論語.先進》引孔子之言,謂「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賜」指子貢(他名端木賜)。意思是說,子貢為命運抗爭經商,行情看得很準。「億則屢中」,用於今日的股票市場,子貢便成股神畢菲特。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商業網已形成,《管子》的說法是「萬乘之國有萬金之賈,千乘之國有千金之賈」。這時期最著名的商人有前越國大臣,其後下海經商的范蠡 ;被後人稱為商聖的陶朱公;又如衛國人呂不韋在趙國邯鄲經商,其後貴為秦相。 商人地位低下,始自戰國後期商鞅在秦國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到秦始皇亦視商人為眼中釘,漢代對商人的限制權力更嚴,他們毫無政治地位。漢高祖劉邦登基後,便頒佈賤商令,法律規定商人不許「衣絲乘車」,不得「仕宦為吏」,並且對商人加倍徵稅。 不過,賤商令雖從政治上貶低商人,經濟上並沒有過多干預,商人的買賣仍做得很興旺,商業並非不重要,例如漢時已有許多規模很大的商業都市,如長安、洛陽、邯鄲、臨淄、成都等。 商人被歧視情況到宋代才有改善。直至明代設立「商籍」,商人可參加科舉考試,甚至可通過「捐資」獲得官位。清朝時更捐官成風。這也許由於商人一向在政治權力夾縫生存,為保證商途順暢,及改變世人眼中形象。他們除了捐官,更努力與文化界建立良好關係,熱心公益,以證明他們不只是向錢看。 隨著商人社會地位的變化,商人成了「紅頂商人」,著名的「紅頂商人」是清朝的杭州商人胡雪巖,亦商亦官,因辦理太平天國戰亂後的杭州善後工作,及多次幫助左宗棠採購軍火有功,官階升至從二品的布政使,其朝冠飾上紅色珊瑚珠,俗稱「紅頂子」。如今凡有政治背景,同時具有官、商兩種身分,能影響政府決策的人物,都是「紅頂商人」。 時移勢易,商人從「士農工商」的四民之末,在今日搖身一變,儼然高居首位。社會風氣崇富,以金錢多寡衡量地位,去經商,有利便跟著有名有權,難怪越來越多讀書人熱中商業活動,不少一流人才都去經商了。 (《讀者文摘》七月號)

2008年07月21日
公開
19

快樂指數

《另類財富》快樂指數 2008/7/21 人間福報| 作者:曾言 根據調查,山區小國不丹幸福指數在全球一百七十多個國家排名第八,遠遠領先台灣,成了雜誌封面故事。 近年來指數話題熱門,生產指數、幸福指數、安全指數、自由指數、環保指數…,全球各種指數排名紛紛出爐,由於指數具指標意義,成了媒體作文章的話題。 一般認為,指數排名前面一定是領土、人口、財富、資源、文明、教育高的頂尖國家,其實不然。不丹是亞洲小國,面積小、人口少、資源不足,國土有三分之一是山,教育落後,國民年所得平均不到台灣二十分之一,照理說人民一定過得不快樂,但調查結果適得其反,顛覆傳統「富有才是快樂」的想法。 不丹國民快樂指數高,除了民眾樂天知命,主要是政府有心給人民快樂,把全年總預算百分之三十拿來投資教育、醫療,人民受教育、看病全不要錢,連外國觀光客看病也不例外。即使受高等教育、出國要考試,通過了也是不要錢。受教育、看病不要錢,加上生活水準不高,物欲不強,人民當然無憂無慮快樂過日子。 人把財富和快樂畫上等號,其實不然,很多富甲天下的人並不快樂。人生快不快樂應看是否肯投資,有人粗茶淡飯、清心寡欲就很快樂。有人善盡本份、問心無愧就很快樂。有人守法守份,能吃能睡就很快樂。你快樂嗎?不要急著找答案,應先檢視你的生活態度。

2008年07月20日
公開
17

後窗被偷開

一早父子倆參加公司健行活動,八點多媽媽聽見有人企圖開門的聲音,夾雜著對面住戶裝冷氣的工程聲響,不是很清楚。 心想爸爸不可能那麼早回來,於是躡手躡腳到客廰一探究竟,並沒有人影,打開門也沒任何異狀,或許是我多心。 晾衣服時才發現窗戶是開著的,這點讓媽媽心裡發毛,不可能是開錯窗吧?難不成是要偷窗戶變賣,或者剪開鐵窗進來偷竊? 剛結婚時爸爸說過家裡沒值錢物品,小偷來要搬什麼就儘管讓他搬。 而現在跟爸爸說這件事,他什麼反應也沒有,或許與前幾年的想法一樣吧! 媽媽真的很生氣,問爸爸:「為什麼我在和你說這件事時,你一點反應都沒有?」 爸爸開始不高興了:「我要有什麼反應?開都被開了,我有什麼辦法?」 我不期望爸爸像我一樣兢兢業業過日子,但至少能表現出關心我們母子,雖是做做表面,好歹我心裡也好受點。 不想再聽到家裡沒有任何貴重物品的話,或許他認為沒有,可是孩子是我最寶貝的資產,我不可能讓他們受到任何傷害。加上我為孩子買的教材,這不是貴重物品是什麼?每套都是用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買的。或許他的家人認為這些東西對我的孩子而言沒啥用途,一直要我搬回去放,理由是我家太小,放著佔空間,他家才放得下去,最主要是他家有孩子更需要用到這些教材。 何必要求我做這種我不可能做到的事?不要說我對他家人計較,孩子是各人的,既然生了就不要期望別人替你養,跟我索討不成,叫公婆對我施壓,這是為人子女該盡的孝道嗎?得了便宜還賣乖,種種令人髮指的行徑,我已不爽很久了! 老公,家是我們的,有我們才有孩子的笑顏,希望你能多為我們著想,不要因為我的心裡長久以來毫無安全感,連帶孩子也和我一樣。你能為我們撐起保護傘嗎?

2008年07月17日
公開
16

故步自封

《同音字大不同》故步自封 固步自封 2008/7/17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字解文說工作室 如果一國的政府總是固步自封,不思改進,那麼國家的前途一定會黯淡無光。 【錯得離譜】 政府如果「固步自封」,雖然不能進步,但是站穩腳步,保護自我,至少可以立於不敗吧! 【說得清楚】 「固」有堅牢、堅硬、安定、原本的等等意思,例如「堅固」、「鞏固」、「國可以固」、「固有」、「固執」。「自封」是自我封閉設限;「固步」可以解釋為鞏固自己的腳步。 整句話雖然是不存在錯誤詞語,但望文生義,則也可以看成只顧招呼自己,無暇兼顧其他的意思,甚至有一步一腳印,穩扎穩打的意涵,與不思進步未必有直接的關聯性。 但「故」就不同了。「故」有舊、本、死、原因、有意的、所以等意思,例如:「故友」、「故鄉」、「病故」、「緣故」、「故意」、「故不能前來」。 「故步」是指舊的步法;「故步自封」就是依照舊方法、自我封閉設限的意思,因為老依循著舊有的那一套,當然沒辦法日新月新,如此墨守成規,安於現狀,怎麼能有突破呢? 所以正確的用法是「故步自封」,而不是「固步自封」。 【用得漂亮】 想不到這位主任竟是如此的故步自封,抱著老觀念就是不肯改,儘管我們一再解釋新技術的諸多優點,都無法動搖他的想法與作法。(商周出版社)

2008年07月16日
公開
13

迷你音樂家----小雨蛙

《奇妙生物》迷你音樂家----小雨蛙 2008/7/16 人間福報少年天地 | 作者:陳仕泓 每到春夏交界的時刻,傍晚的空氣中總會瀰漫濕熱的氣息,池塘邊各種音樂家紛紛展開牠們多樣且悅耳的歌喉,唱出對自然的讚賞。其中有一群鼓號樂團,聲音總是那樣振奮人心,響亮又兼備節奏性,讓整個音樂會充滿樂趣。 只是,探頭往聲音的來源看去,不管是在草堆、池塘邊的石頭處或岸邊的土坡上,就是找不到這群音樂家的身影。而這種像是用木頭摩擦洗衣板的穩定節奏,正是來自於台灣青蛙家族中最小的一群──小雨蛙。 台灣現有三十二種青蛙當中,小雨蛙屬於狹口蛙科的一種,最大身長不到三公分,而且母蛙的體型比公蛙大。那些賣力歌唱只為了博得美蛙芳心的公小雨蛙,體型甚至不到二公分。 小雨蛙的體型呈現等腰三角形狀,頭部較小,身體的部分較大,身上有非常美麗的條紋,有人說看起來像寶塔,有人說看起來像雲彩,也有人說看起來像木頭的紋路。而因為這美麗的身影,所以有許多人稱呼牠為飾紋姬蛙。 我們通常可以在水田、池塘、乾淨且自然的水溝或一般破壞較小的開墾地看到小雨蛙,特別是在夏天傍晚,牠們響亮的叫聲,在遠遠的地方就可以聽到。小雨蛙的卵有點像我們吃的甜點「青蛙下蛋」,在水池邊緣就可以發現很多。 孵化出來的小雨蛙蝌蚪非常特別,體型小小的,有個又圓又胖的大肚子,更特別是身體幾乎呈現透明。牠的眼睛長在頭的兩側,嘴巴上翹,用來濾食水中的有機物物質,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外星生物呢。 小雨蛙這種可愛又迷人的小生物,其實不難發現,多多關心周遭的生活環境,只要不被破壞,牠們就很容易出現在你我的身邊。就算看不到,也可以聽到牠們的歌聲呢。

2008年07月15日
公開
12

最在乎的人

《另類財富》最在乎的人 2008/7/15 人間福報| 作者:杜荷 誰是你心中最在乎的人?如果你一時之間難以抉擇,何妨看看下面這則小故事,或許會有些感觸。 在一堂大學開設的心理諮商課程中,教授請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二十位對你最重要的人。教授說:請你畫掉一個這裡面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人。學生畫掉一位網友的名字。 教授又說:「請你再畫掉一個。」於是學生又畫掉一位同事。 教授再說:「慎重思考後,請你再畫掉一個。」學生又畫掉一個接一個,最後黑板上只剩下四個名字,分別是父母、丈夫、孩子以及菩薩。 教室裡其他同學看著一切,愈到最後愈不像是一場遊戲,而是一個對生命重要的選擇。 在一陣沉默之後,教授平靜地說,請你再一一畫掉。學生艱難的做了選擇,他先畫掉了父母、又依序畫掉丈夫、孩子,突然間,她大哭了起來,表情極為痛苦。 等她稍微平靜後,教授問她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抉擇? 她說:隨著時間的流逝,父母會最早離我而去,接著是丈夫、孩子也都會一一離我而去,但當只剩下我一個人的時候,真正陪伴我,讓我心靈獲得安寧的只有菩薩了。 經中說:「父子至親,岐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當你在病苦、生死垂危之際,即使再親的人也無法代你受苦,財寶再多兩手也握不住,此時心中若能一句佛號在口,勝過萬千。

2008年07月15日
公開
4

嶺南果王

《閒讀擷秀》 嶺南果王--荔枝 2008/7/1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菲爾 荔枝,又名大荔、丹荔。除了鮮吃,它可被加工成荔枝乾、荔枝汁、荔枝酒,是深受世人喜愛的水果,而暑夏正是產季。 荔枝是嶺南特產,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被譽為「嶺南果王」。荔枝有多個品種,著名的妃子笑,曾是朝廷貢品。唐代詩人杜牧寫〈過華清宮三絕〉,是著名的荔枝詩:「長安四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詩文是說唐玄宗為了使楊貴妃吃新鮮荔枝,不惜勞師動眾,飛馬從數千里外把荔枝送到長安,途中人馬多斃。 白居易寫了不少荔枝詩,在〈題郡中荔枝詩十八韻兼寄萬州楊八使君〉寫:「奇果標南土,芳林對北堂。素華春漠漠,丹實夏煌煌……深於紅躑躅,大校白檳榔。星綴連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羅裁襯殼,白玉裹填瓤。早歲曾聞說,今朝始摘嘗。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 又在〈重寄荔枝與楊使君時聞楊使君欲種植故有落句〉寫道:「……香連翠葉真堪畫,紅透青籠實可憐。聞道萬州方欲種,愁君得吃是何年?」還有〈荔枝樓對酒〉:「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欲摘一枝傾一盞,西樓無客共誰嘗?」 蘇東坡也數次將荔枝入詩,如〈荔枝歎〉、〈惠州一絕〉等。其中〈惠州一絕〉最膾炙人口:「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宋徽宗趙佶也寫〈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禦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艷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荔枝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可補腦健身。排毒養顏。難怪一翻開中國文學史,文人雅士對荔枝的讚美真是使其他水果難望項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