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智慧與功夫

2008年07月09日
公開
5

《另類財富》智慧與功夫 2008/7/9 人間福報| 作者:一郎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活把握當下,珍惜每個聽聞、學習的因緣,不但增長知識,也增長隨機應變的智慧。 有則笑話:愛因斯坦經常受邀到處演講,為方便行事,他請了司機。這位司機很崇拜他,愛因斯坦每場講演,他都很仔細聽,還作筆記。半年後的某一天,愛因斯坦與司機閒聊,司機跟愛因斯坦說:「我經常聽您的演講,現在我可以講得出一些。」 愛因斯坦開玩笑地說:「那太好了,這陣子我經常作研究忙到三更半夜,有點累,過幾天我要到一個誰也不認識我的地方講《相對論》,你就替我講這一場,我來充當你的司機。」司機大膽地承擔下來說:「好呀,我試試看。」 演講當晚,司機穿上愛因斯坦的衣服上台演說,條理分明,觀眾聽得興致盎然,在聽眾席上的愛因斯坦也覺得很精采。 演講結束後,有聽眾問了個很專業的問題,大家(包括愛因斯坦)都等著這位「冒牌科學家」答覆,司機氣定神閒地說:「這個問題很簡單,為了證明它有多簡單,我叫我的司機來回答。」 雖然笑話一則,卻說明這位司機有緣親近善知識,珍惜聽聞機會,勤於學習,才得以勇於面對挑戰;事實也證明沒有真材真學,是經不起考驗。《佛光菜根譚》就說:「學而能用,是真學;知而能行,是真知;真學真知,是智慧。」要添智慧,就得下功夫。

一朝之忿 禍延社稷

2008年07月09日
公開
6

《因小失大集》一朝之忿 禍延社稷 2008/7/8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一拙 《論語•顏淵篇》寫樊遲從孔子遊於舞雩(古人供奉社稷之神的廟宇)之下,便隨機求教,問老師說:「怎樣才能使品德崇高、使內心坦蕩、使事理明辨而不糊塗呢?」 孔子說:「嗯,這問題問得好極了。凡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地悶著頭做去,品德不就崇高了嗎?不要去管別人的是非對錯,你只悶著頭去反省、懺悔自己的是非對錯,內心不就自然坦蕩了嗎?只知悶著頭去和人賭一口氣,完全不顧自己以及親人的安危、後果,還有比這更糊塗、更不明事理的嗎?」 俗話說「泥人也有三分土氣」,就是要賭這一口氣,就是嚥不下這一口氣,真正弄到「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的一片社會亂象,何苦來哉?先舉二個佛門故事: 一是最早譯介大乘經典到中國的安世高大師,《高僧傳•雒陽安清傳》說: 靈帝末年,中原擾攘,安世高乃振錫江南,並且順道過廬山來度化他昔日的同學。昔日的同學,就是廬山附近的宮亭湖廟的廟神。傳說這廟神威靈赫赫,凡船經本地的商旅若不祭拜禱祀,就休想過得此湖。 和安世高同批的商旅三十幾人,也照例奉牲請福;廟神乃附降廟祝,指定世高入廟。說:「我就是你昔日的同學,我們一起出家學道。因我好行布施,卻又性多瞋怒,如今投胎作了這宮亭湖廟的廟神,管轄著周圍千里之地。因布施故,珍玩甚豐;因瞋恚故,墮此神報。」 安世高說既得神報,不是享福得很嗎?神說:「不,現在壽命將盡,而醜形長大,你要度我。」安世高說要我度你,且現身出來。神說:「實在難看酘酘」世高再說你身見不除,怎麼得度? 神果現身,竟是一條不知幾多長的粗大蟒蛇。 切記、切記,忍不下一口氣、瞋心重的,多墮蟒蛇身,梁武帝的皇后郗氏亦復如是! 第二個故事,是講西域三藏曇無讖。曇無讖是《大般涅槃經》、《大集經》等的譯者,《高僧傳》、《佛祖歷代通載》,都說他頗多神異,西涼王沮渠蒙遜既敬他又畏他、既愛他又怕他;這事給北魏皇帝拓跋珪知道了,竟然非請到曇無讖不可,於是一再派人交涉,最後遣高平公李順去和蒙遜下最後通疊,先禮後兵地強要。沮渠蒙遜死不肯:「皇帝陛下儘管加我九錫,但和尚是我的師父;除非我死,要不然我不可能讓他離開我的!」 李順說:「朝廷欽王忠義,所以顯加殊禮;如今你真忍心為一道人壞了你的忠義嗎?你不忍一朝之忿,竟然說些不該講的話,實在有失朝廷對你的恩義,切為大王不取也。」 沮渠蒙遜就是不聽,剛好曇無讖要重回西域尋找《大般涅槃經》的後半部,特來向蒙遜辭行,竟被誤認是要逃去北魏。沮渠蒙遜那裡忍得下這一口氣,便派人在半路將曇無讖刺殺了。這下可糟,從此,儘管朗日高照的大白天,沮渠蒙遜都看到天兵天將仗劍相擊,不久果然就魂歸西天,西涼也被北魏所併而亡! 一朝之忿何只及身、及親?乃有繫乎國之存亡者!老子說:「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旨哉斯言!」再者,請想想以下這一番對話,時,寒山問拾得:「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你怎樣對付?」拾得說:「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拾得又作偈,說: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能不能了道,且擱一旁;先求安身保命,得一清淨吧!

名人讀書

2008年07月08日
公開
8

《天南地北》名人讀書 2008/7/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李艷芬 讀書使人聰明。高士其說:「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方中通說:「讀書可聚古今之議論,以生我之議論,聚天下之聰明,以生我之聰明。」 讀書要精。朱光潛說:「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要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緊要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讀一遍,不如取一部精讀十遍。」 讀書要勤於思考。法國盧梭強調:「讀書不要貪多,而要多加思索。」魯迅則說:「『冷看』,有助於思考和理解;『熟讀』,有助於想像和豐富感情。『倘只看書,便成書櫥。』」 讀書要不恥下問。明•唐甄云:「學問之道,貴能下人(虛心向人請教);能下人,孰不樂告之以善(誰不樂意把知識告訴你呢)。」宋•張載云:「洪鐘未嘗有聲,由叩乃有聲;聖人未嘗有知,由問乃有知。」 讀書要有好習慣。英•培根:「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又巨大的力量」、「人的思考取決於動機,語言取決於學問和知識,而他的行動,則多半取決於習慣。」 讀書要珍惜時間。日•田中菊雄云:「人生就是奮鬥,要像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那樣『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讀書『選擇什麼最佳時間是沒有必要的,只要有空閑,都可以讀書。讀書人樹立這個觀點是第一重要的』──『不必要特別去講究讀書的時間,關鍵是讀書要有一種執著和意志力,明白了這一點,時間到處存在。』」

抬頭面對危險

2008年07月08日
公開
20

《另類財富》抬頭面對危險 2008/7/8 人間福報| 作者:心燦 一組由七個探險家組成的團隊在崇山峻嶺中穿行著,一場雨後,十幾塊巨石從山腰轟然而下,等一切沈寂下來,七個探險家中已有六個被亂石砸死,而剩下的那一個只受了點輕傷。記者問他:「只有你僥倖沒有被石頭砸中嗎?」探險家搖搖頭說:「不是!只因為我面對危險時抬起了頭,而避開了巨石的撞擊。」 面對危險抬起頭,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當有人告訴我們頭上有東西掉下來時,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抱頭鼠竄;或頭一縮,眼一閉,接受中彈。危急時刻,只有抬起頭勇敢面對的人,才有機會遠離危險,戰勝困難。 有個叫哈利的人,不論做什麼事總是失敗。年輕時,投資了一座鎳礦場,結果被礦場經理騙了,一切努力付諸流水;之後,他和朋友合開一家服裝店,一樣慘敗收場;後來靠關係當上了地方法官,但才做一任,又被免職。 看來哈利註定是個倒楣鬼,連他未來的岳母都勸女兒不要嫁他。但是,哈利卻不畏挫折,他抬起頭正視挫敗,並迎擊它,最後終於成功了,它就是哈利•杜魯門,美國第三十三任總統。 人生有許多不可預料的危險與逆境,如果我們總是低頭,也許僥倖避開失敗,但也就避開成功。反之,正視每次失敗的困境,那麼離成功就會更近些 。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2008年07月07日
公開
6

《認識節氣》小暑----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2008/7/1 人間福報少年天地| 作者: ◎地哥哥 小暑大約在國曆七月七日或八日,「小」是微,「暑」就是炎熱,由於尚未真正進入酷暑,所以稱為「小暑」。小暑過後,天氣會愈來愈熱,尤其這幾年來地球暖化加速,加上都市人口與建築物密集,在這個節氣也常出現攝氏三十五度以上高溫呢! 這個時節的台灣已是典型的夏季氣候,又悶又熱,最特殊的天氣是會出現午後雷陣雨,就是俗稱的「西北雨」,讓燥熱的天氣稍微舒緩,但雷陣雨通常只持續半小時,最長不會超過兩小時。 由於台灣六、七月四周海域隨時有低氣壓形成,颱風說來就來,有句諺語說「六月防初,七月防半」,就是形容六月初與七月中旬颱風最多,大家必須嚴防災害的意思。 農產方面,此時水稻正值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已黃熟,所以有「小暑小禾黃」的諺語,水果則以芒果為盛產,喜愛芒果的人可以大快朵頤一番。 在這個節氣裡,台灣周圍海域屬於溫水海域,捕獲的魚類屬溫水魚,比如東北海域有鬼頭刀、魷魚腊,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魽,淡水海域則可捕獲黑鯛。 與小暑相關的諺語很多:「六月初一,一雷壓九颱,無雷便是颱」,是指利用農曆六月初一是否有打雷,預測當年是否有颱風;「六月六下雨,一百日見霜」則是用六月六日是否下雨,來預測當年秋冬是否會很冷;「六月六,仙草冰米苔目」則是說,小暑期間最佳的消暑食品,就是是仙草冰與米苔目啦!

男女合校 才是王道

2008年07月06日
公開
6

《黛媽咪新視界》男女合校 才是王道 2008/7/2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汪詠黛 朋友的女兒功課佳,甄試上一所不是排名前三的高中,她堅持要去唸,父母掩不住失望的表情,小妮子卻樂不可支,悄悄跟我咬耳朵:「黛媽咪,這所高中就是我理想中最棒的學校,因為她是男女合班。」怕我沒聽清楚,還低聲強調:「不只是男女合校,是男女合班喔!」 培養出健康的兩性觀 看這位二八佳人眉開眼笑的樣子,我也忍不住悄悄地虧她:「呵呵,想『征服情海』嚇死你爹娘啊?」 從小看她長大,我知道這個女孩待人處事都挺有分寸,相信只要有正常的環境和正確的引導,她會培養出健康的兩性觀,以及和異性交往的能力,同時,也不會因此影響課業成績;倒是比較擔心她因為父母管得嚴,以後交友的事都瞞著大人,那就比較麻煩了。 和一些青少年聊天,他們對大人最不滿意的事之一,就是認定高中男女不可以合校、合班。他們問:小學、國中都可以,為什麼反而在我們最想結交異性朋友時,硬要把我們分開? 宜疏導不宜禁止 為什麼?聰明的青少年豈會不知道原因?當然就是怕情竇初開的他們荷爾蒙作怪,忙著談戀愛,「心猿意馬」無法安心求學,小則功課一落千丈,大則休學做起辛苦的小爸爸、小媽媽,自毀大好前程。只不過,師長、父母的苦心,對絕大多數青少年而言是「口服心不服」,因為,喜歡異性是生理、心理的「自然反應」,宜疏導不宜強行禁止,否則不但學習不到正常的兩性觀,還可能因為孩子好奇偷嚐禁果,鑄下難以彌補的大錯。 難保證運氣永遠不差 青少年無法在學校正常交往,最方便的管道,就是轉到大人管不到的網路上去交異性朋友。別以為網路交友不包括名校、會唸書的「好學生」,就有一些名校的女孩私下告訴我,她們被學校和父母管得很緊,無法也無暇藉由社團與外校男生交誼,只好利用網路交友;其中還有人大膽地瞞騙家人,單槍匹馬到外縣市和網友見面,幸好平安無事,但已把我嚇出一身冷汗了。 我問她們,媒體上一天到晚報導少女、少男被網友騙財、性侵的恐怖實例,難道不害怕嗎?這些很會唸書、自信滿滿的甜美女孩,眨著慧黠雙眼,天真的說:「我才不會那麼衰啦!」 也許吧,最好每個女孩的運氣「永遠」這麼好,但誰能保證呢? 學到對異性的尊重 咱家小兒子高中時念「和尚學校」,高一、高二參加社團,和女校的友社活動頻頻,誰都看得出來這群「小公雞」和女孩們一起辦活動是多麼認真、快樂,當然,也在互動中學到了對異性的體貼和尊重,收穫良多。我這個做娘的雖然暗自擔心,兒子因為玩社團太花時間,影響了課業,但也告訴自己,要「相信」他會為自己做的選擇負責。 考完大學指考,他的成績「果然」沒能上第一志願,但也不算太差,仍然進入第一志願的學校和不錯的系;回過頭來看高中生涯,他的感想是:如果是男女合校,就不必花那麼多時間參加社團跟外校的女生交往了。哈,原來這也算是「小公雞」沒考上第一志願的正當理由喔! 汪詠黛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

露天電影兩邊看

2008年07月05日
公開
11

《圖畫民俗》露天電影兩邊看 2008/7/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廣場上正放映著一部黑白電影,影幕的正反兩面都黑壓壓地坐滿觀眾。觀賞電影的人個個都抬著頭,聚精會神地緊盯著影幕看。 看電影怎能在影幕的反面看呢?這種景象在早年的台灣,可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因為那時還是默片時代,劇中演員的台詞,觀眾一句也聽不見,影幕上也沒有打字幕,所以坐在影幕兩邊都可以觀賞電影。 在那個少有娛樂的時代,聽說要放映電影,那可是大事一件,因為那時電影很少,觀賞電影的機會實在難得,因此雖然是露天放映,還是高朋滿座,場場爆滿。 這種免費觀賞的露天電影,大都是政府機關,像鄉鎮公所、糖廠或是眷村等機構為了娛樂民眾,不定期地請人來放映的。電影放映前會有宣傳活動,放映地點都在廟口、廣場等。 放映電影的通常都是四、五個人一組,其中有放映師、解說劇情、說台詞的和播放音響的。晚上要放映,下午他們就會先到現場,將白色的布幕高高掛起來,把工作台子搭好,上面有放映機、影片盒子、唱機、唱片、擴音喇叭等等。 電影都是晚上七點鐘開場,但是天還沒黑,就有許多人搬著小板凳來占位子。大家吃過晚飯後,漸漸向放電影的場子集中過來,家家戶戶都是扶老攜幼全家總動員。隨著人潮而來的有賣烤香腸、枝仔冰等攤販。 電影開演後,放映台上很熱鬧,工作小組合作無間,唱作俱佳,只見他們之中有人操控著放映機,機器慢慢轉動著,電影膠片隨著燈光映現出人物和劇情;有人拿著擴音喇叭大聲對嘴說台詞。這個說台詞的播音員可厲害了,經常一人扮演多種角色,一會兒發出男聲,一會兒發出女聲,一會兒變成老人,一會兒又扮成小孩酘酘劇中人的語言和劇情的進展,就在這位幕後播音員的賣力演出中進行。 另有一人專門放音響,這位仁兄也相當了得,他手腳非常俐落地,快速的播選僅有的幾張唱片,隨著劇情,一下子放這張唱片,一下子放那張唱片,如劇情悲傷時,就放慢調子的抒情或哀怨曲子;劇情緊張時,就放快板的音樂;戰爭場面就放激揚的音響;反正就是那幾張換來換去,手忙腳亂,但是亂中有序地讓電影效果呈現出來。 台下許多人目不轉睛地緊盯著影幕,看得津津有味,但是現場人多,小孩子看不懂的吵著要回家,大人捨不得走,小孩因此哭鬧不休;跟隨主人來湊熱鬧的小狗也汪汪亂叫;抽煙的、講話的,搖扇子的、拍蚊子的,讓現場充滿著一片吵雜的嗡嗡聲。 劇情進入高潮,觀眾情緒跟著高漲時,電影忽然「嚓」一聲中斷了,現場噓聲四起,這就是要換膠片了;等放映師接好片子,電影又繼續演出時,觀眾們還會高興地拍起手來。 劉興欽大師為這種露天電影,寫下了這首有歷史意義的打油詩:「露天電影兩邊看,有人坐著有人站。留聲唱片當配樂,對話現場用人配。中間斷片別心急,修補剪接是常業.。」 這種露天電影現在偶爾還可見到,那是為了懷舊而特別播出的,被稱為「蚊子電影院」,因為看這種露天電影,真的要有餵蚊子的心理準備喔!

尊重的能力從小扎根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7

《看見童真》尊重的能力從小扎根 2008/7/1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林彥佑 前幾天去健身房運動,剛好來一位中年男子,對著一個稍微胖一些的女同學說:「你幾公斤?你一天吃多少?」一副調侃小孩子的樣子,雖然我不認識他們,但他的言行,的確令人心生不滿。 每一個人都需要被尊重的,連國小生、甚至幼稚園的孩子,都需要這種被善意對待的感覺。有些大人覺得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對於孩子的過錯,常常疾言厲色,動不會就打罵他們,或以羞辱等不尊重的方式處罰他們,孩子可能一時沒有反抗的能力,但這種「惡言相向」的舉動卻已經耳濡目染的影響孩子了。當孩子在小時候是這樣被對待的時候,等到他長大要對待別人或是自己的孩子時,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的,就是「兒時記憶。」 在學校,我們不能翻小孩子的書包,不能隨意丟學生考不好的考卷,在家裡,不隨意進孩子的房間,不隨意翻其日記,也不強迫做某事…;在公車上,要禮讓給行動不便的人;在路上,要遵循交通規則;在圖書館,不喧嘩吵鬧;其他如不破壞公物、不傷害生命、不期負弱小、不隨意交差了事、不浪費食物……等。尊重,不限於人與人的範圍,應該擴及對事情、對物品、對生活能度、大自然等一切的尊重。尊重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 有一堂綜合活動課,我設計了一堂「尊重」的課程,活動的名稱是「大家來找碴」,那時我在黑板上掛了幾張圖,要孩子說出究竟是哪個地方有「不尊重」的表現,請把它圈出來,並說明應該怎樣做才好。 有一張圖,是在餐廳裡,一個小孩子把腳抬到椅子上,手還拿竹子敲打桌面,隔壁桌有沒吃完就倒入垃圾桶…。有個孩子發言說,「應該把小孩子圈起來,因為腳放在椅子上,就是對同桌的人不尊重;手拿竹筷子,也是對鄰座、對筷子的不尊重;沒吃完就倒掉就是對食物不尊重……」我用類似的圖繼續問孩子,有的說:「不能隨便用石頭丟狗,也不能把動物的腳綁起來,這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不能看見漂亮的花就摘下來,那是對植物的不尊重…看到老弱婦孺應該讓位給他們才對…。」諸如此類的開放性問答,我發現許多小孩子都能明瞭什麼是尊重? 今天,我們常面臨對於兩性尊重的問題。以前總認為女性一定要守在家中,相夫教子,或是腳著三寸金蓮才是最好看的。在今天看來,顯然是一種「不尊重」的舉動。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價值觀的日益多元,我們制定了許多性別平等的法規,諸如公司求才時不能明顯限定性別、捷運站設有女性專屬候車區,以維護女性人身安全;以及女性請假種種的保障。 在校園中,也經常聽聞有男同學嘲笑女生身體,或大作文章當作開玩笑 有些電視節目為了娛樂效果,也經常「物化」女性,或是對年輕、身材姣好的女生,有不尊重的舉動。教育部推出兩性平權,其實就是「尊重兩性」,也唯有男女間能謹守分寸,才能讓「尊重」在性別的領域中落實更徹底。 我也常告訴孩子,當你學會尊重他人的時候,別人會受到你的影響力,而展現尊重的一面。看到別人有缺點時,不急著指責他們,試著看他的其他優點。我們不要像茶壺一樣,手插腰,食指對著他人;教孩子學會反求諸己、省思自我,話到嘴邊想一想,不隨意出口,以免一語傷人;也不用行為取笑對方;那麼,尊重的能力,自然可以從小扎根。

扎根•駐紮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13

《同音字大不同》扎根•駐紮 2008/7/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字解文說工作室 蔣經國先生曾寫過一篇〈向下紮根,向上結果〉的文章,鼓勵青年如果能向下穩固根基,就能向上取得豐碩的成果。 【錯得離譜】 「向下紮根」一點也不能穩固根基,反而可能會因根部糾結、纏繞,讓一棵原本完好的植物死亡哩! 【說得清楚】 「紮」,有兩個讀音,當讀ㄓㄚ 時,有停留的意思,例如「駐紮」、「紮營」等;當讀ㄗㄚ時,有纏束的意思,例如「花朵一紮」、「紮好鞋帶」、「包紮」、「紮辮子」等。 所以,如果是向下「紮」根,望文生義,勉強解釋它,意思就成了向下把植物的根「纏束」起來,那樣一來,被糾結成束的根生長受限,蔓延的範圍狹小,植物怎麼能長得穩固呢? 「扎」讀作ㄓㄚ,是刺入深入、穿透的意思,例如「扎眼」、「扎針」、「扎耳洞」、「扎實」等,而「扎根」的意思是根深入地下的土中。植物的根要能四平八穩地深植土中,且蔓延得夠寬廣,才能生長得好而穩。 所以,應該是向下「扎」根,而不是向下「紮」根。 【用得漂亮】 俗諺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如果我們現在能讓樹苗在遼闊的山坡上扎根,森林保育做得紮實,那麼未來的子孫就能擁有清新健康的生活環境了。(商周出版社)

奢侈的幸福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13

《另類財富》奢侈的幸福 2008/7/4 人間福報| 作者:曾言 人人追求幸福,但提起幸福就連想起財富;其實幸福是一種感覺,金錢和幸福並不畫上等號。金錢不一定能買得到幸福,很多富人並不幸福。幸福和「三境」有關,「心境」、「意境」、「情境」都對,幸福感自然就來。 最近有一則廣告,強調奢侈的幸福,很多人認為要幸福已不容易,要奢侈的幸福豈不更難。其實這種想法並不正確。廣告中說,腳邊一百朵玫瑰是一種幸福,玫瑰在手中開花是奢侈的幸福。喝杯咖啡是幸福,在舌尖煮咖啡喚醒味蕾,是一種奢侈的幸福。四季如春是幸福,四季分明則是奢侈的幸福。臥在草地看白雲是幸福,白雲對你笑是一種奢侈的幸福。 想想,幸福並不難,是物質的,是俗世的;奢侈的幸福則是超俗,是精神的,是想像的。「三境」對了,奢侈的幸福也來了。 幸福有不同層次,濃有濃的滋味,淡有淡的感覺。適度的金錢與物資是溫飽的資糧,生活的必需,追求金錢推砌的幸福,反而是一種痛苦。天天追求「奢侈的幸福」不著實際,偶而奢侈一下,讓自己過過形而上的日子,確實是幸福中的幸福。 奢侈的生活不必金錢,只要想像。躍然的早晨,慵懶的午后,寧靜的夜晚,享受一下奢侈的幸福並不為過。

暑假規畫 有鬆有緊

2008年07月03日
公開
11

《收放之間Q&A》暑假規畫 有鬆有緊 2008/6/26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功文奶奶 情境: 去年暑假,曉芬因公出國,便將孩子臨托在好友家芳的家裡,由於兩家孩子的年齡相近,家芳也是上班族,便幫孩子規畫了三天的單車夏令營。還請兩天年假,帶孩子自己熟悉的展覽與博物館,給孩子豐富的知性之旅。寒假時,孩子念念不忘寄人籬下的樂趣,還不斷央求曉芬讓她到家芳阿姨家玩。今年暑假,曉芬找了幾位孩子年齡相近的朋友,展開輪流托兒的計畫,也趁著空檔,與外子規畫兩人世界的樂趣。 答: 首先,父母須有整體的概念,暑假期間非常漫長,若不能幫孩子作一個良好的生活規畫,他們很容易茫然徬徨,竟日不知所終。即使整天坐在書桌前念書、做功課,成效也一定會大大的打折。 父母可以先與孩子就這方面仔細討論,取得共識,但切忌不可太過主觀,必須多給孩子參與、發言的機會,畢竟這是屬於他們的假期。這當中,若期待孩子有全方位的發展和成長,便可多支持孩子從事藝術、運動、遊戲等方面的活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及身心健康。 每年暑假,各縣市也規畫如兒童戲劇節、藝術節、夏令營等親子或兒童營隊,除了節省花費,還可藉此增加親子關係。有些新世代父母,還想出一個好點子,利用年假,讓幾個家庭的父母輪流照顧孩子,讓孩子體驗不同家庭的樂趣。 孩子在學習期間功課壓力相當沉重,放長假自然要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課業分量也要大幅減輕。可以進行一些學業與生活的結合,如生態的觀察、簡單的實驗、生活素材創作、自信的培養等平時沒時間進行的活動,有效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找到自我特質。 另一方面,正因為功課減輕,時間更該好好分配,利用這個機會,孩子也可及時補強較弱的學科,累積落後的學力。利用暑假讓孩子培養自學自習能力是最恰當不過了,每天定期陪孩子寫功文教材,補強不足的內容,回頭從較低階的部分做複習;如果希望更進一步提升學力,也可以作超學年的練習。從中,父母還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幫孩子穩固基礎,可說一舉數得。 除此之外,透過在家時間長,可以讓孩子學習分擔家務,培養責任感及家庭觀念。所有活動的時間分配,要有彈性,不可過緊,也不能太鬆。以上所述都是基本原則,父母宜依自家的情況去靈活運用,相信都可以讓孩子過一個充實豐富的暑假。 功文文教機構(http://www.konwen.com)

梅桃李杏

2008年07月03日
公開
12

2008/7/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愛亞 春三月就在傳統小菜場看見了梅,大塑膠袋裝著青玲瓏黃玲瓏,我懂,青梅可以做脆梅、紫蘇梅,黃梅可以製梅醬、製酒,每一項都使人想望著便要酸醉。我日日看,周周看,每看必心動一回,不難呢,洗、晾乾、有的再搓搓揉揉……可我念頭香酸醉著,過後,卻也就罷了,知道手邊的事著實多,心情不對。 春五月,水果攤上盡是展顏的桃李。 做小小孩的時候居住的山鄉十分僻遠,甚至全鄉的買賣行為都還不普遍,更無人有吃零食、水果的習慣,但鄉人多是佃農,種桃種李多得是,五月時節我們常跟著同學入得果園樹下痛吃,母親就教了:「桃、李、杏傷人」,無非是讓我們少吃桃李免得鬧胃腸。但果子成熟必須苦心等待,入果園機會也不是天天有,小孩才不管它傷不傷人!而且這樣吃那樣吃從來都是舒爽事,哪有傷著什麼。倒是杏,杏是個什麼東西? 「嫩黃嫩黃,圓圓的。」母親說。「梅、桃、李、杏各有各的味。」,母親一言一語,但很快斷了我的希望:「杏台灣沒有」,又補一句:「要冷地方才產」。杏從此變成心中,不,舌間的一個想望。至今只吃過杏脯,味道還真不錯,一種異香及特殊的嚼感,最好的是只要想到「杏脯」二字唾液便汨汨而湧,比李鹹、話梅、化核應子都靈,十分奇妙。 不知新鮮杏什麼滋味? 沒資格說杏,來說李。 李既使成熟,果皮含的「單寧」也澀得人下巴頦猛抖,便有人把紅皮黃肉的水李打扁變破碎,摻了粗砂糖漬,隔一小段時間便將裝李的大碗上下顛晃地移動,喀囉、喀囉、喀囉,水李在大碗裡發出誘人的聲響,糖便溶了,李便甜了,喀囉讓李和糖做最貼身的粘合,破碎的李肉更使唇、齒、舌製造出許多許多唾液來,吃得嘖嘖啜啜。也有不打碎,水李先加鹽「殺青」,會不那麼酸澀嚇人,再加甘草粉或加薑末、糖來醃,明明紅皮的李卻染成了黃身,和所有加了甘草粉、薑末的水果相同,這種李有特別的香甜味。破碎李和甘草李我少時每吃必半斤一斤,老來,吃三、五個便罷,有時還得配平胃散,不過吮手指的毛病是沒得改的。 有人端午拜拜案上必得有紅肉李,典故不知何來?清朝時四川成都人端午時在成都城東南角的城樓,有樓上樓下對擲李子的習俗,或許和西班牙番茄節相似?人們互擲番茄來祝豐年?端午擲李說是觀者動輒數萬,清朝呢! 紅肉李許多人拿它沒辦法,吃兩個便投降,小時小孩們都像老鼠般用門齒啃囓果皮再吐掉,吃那剩下少少的紅李肉也樂在其中,吃時小心與不小心都能將紅彩汁流淌臉上衣服上,真悲劇也,因為回家會在小屁股上得母親一巴掌。婚後有了孩子,「兒童料理」必須廉而營養,「春末李湯」成為要角,吾家一向以大鍋加水煮三、兩斤紅肉李,煮到果肉軟爛,用大匙瓢壓成泥,加粗砂糖溶攪,熱吃香甜,冰飲歡暢,還不待吃「傷人」一鍋便了,待休兵數日再煮,傷不了誰。若真鍋底有餘,放得果皮單寧和湯中糖份混得醱酵,就成了帶酒味的甜湯,或說甜湯已像甜酒,吃喝了還真有醺醺之意,那就變為成人飲品,偶時不擅酒的丈夫和我一人一玻杯像紅酒的非紅酒,相對笑飲,快意非常,似乎也醉了。吾家全家每年五、六月便指望這一大鍋又一大鍋的快樂。 桃,幼時吃的就是硬不啦嘰的嘛,以為桃的甜度也就是五十分永遠不及格的嘛,後來一日一日一年一年的做菜場採買,所見的桃都挑動不起我的興,頂多買幾個甘草水漬的小桃滿足一下孩子,尤其避免孩子去買藏在小塑膠袋裡什麼化學顏料塗浸混染成橘紅色的可怕桃子乾,據說加上芒果乾、橄欖乾這橘紅色三乾是六○七○年代人共通的回憶與鄉愁。 但真正的桃不是這樣的。 第一次聽父親談水蜜桃覺得父親又開始為故鄉說大話,像以前說的生吃的辣得心會疼的蘿蔔在故鄉會「蘿蔔賽梨」而「心裏美」,小孩子的手拿蘋果雙手各別使勁就把蘋果掰成兩半了,(父親說「兩半ㄌㄚˇ)現在又說那水蜜桃只消咬一個小口子,然後吸吮美汁就行,最後只剩一張裹著桃核的桃皮,呀!真是,真是……… 我第一次吃到好桃是在洛杉磯吃玫瑰桃,入口嫩軟香甜的衝激讓我很吃一驚,超市裡一大網袋才幾塊錢美金,有一天忍著忍著早晨上午中午下午黃昏晚上臨睡,硬是各吃一、二個,我彆扭的胃竟也欣然接受,但我少見的怨惱並不屑自己的毫無毅力又全沒志氣。 我愛上的玫瑰桃後來大批進口台灣,先叫加州桃,然後有了油桃的名,乘船漂洋過海也只減了三分味而已,而且還曾有過一百元十二個的廉身價,真樂死我了,有一陣子將桃放置白色大盤,乳黃色的桃身暈染著薔薇頰一樣的紅在桃尖,每日功課之一是逐顆美桃捏捏,捏到哪顆夠軟便吃哪顆,若得兩顆夠軟便吃兩顆。等到拉拉山的水蜜桃普遍得價格沒那樣嚇人時我才算了解愛桃還是「有錢比較好」。拉拉山以及尖石以及福壽山以及花蓮台東……那些水蜜桃雖都不能「最後只剩一張裹著桃核的桃皮」但桃形的美桃色的誘人桃質的水潤蜜香及口舌說也說不明白的清清柔甜,都「夠了」,是至極的享受,是極至的慰安,是「有了妳我什麼都不要」的滿足。 食物滋味至此,還有什麼可說,只可惜價格真不是寫字人負荷得起。 但,我仍愛桃。 經過了一年、多年、年年,是變成大人之後才開始吃這個也常鬧胃腸吃那個也常鬧胃腸,也漸漸了然,健康的人愛怎樣吃便怎樣吃,一旦吃過了頭真的能被食物傷著了,傷人的也不止桃李杏。 就不要吃過頭,就少吃些嘛,我現在吃東西比較懂節制了,但只是節制,愛吃的絕不戒治,因此,我依然年年桃李,桃李年年,春月啖桃啖李,那是美日子啊!

婚姻是不是必修課?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19

《我聞我見》婚姻是不是必修課? 2008/6/30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吳美娟 學歷高、收入高、年齡高的熟女,真的難「婚」?屏東縣資深媒婆郭秋菊說,光是她手上的資料,未婚女就有九百餘人、未婚男士也有七百多人,不但女多於男,很多人還是由爸媽押著相親,「有的相了兩拖拉庫」了,還在尋尋覓覓;一位等待婚姻的女碩士坦承,「什麼事都可以靠努力完成,就只有婚姻不是這麼一回事」。聽來,有點感傷。 大量的高學歷不婚熟女 但另一方面來觀察,蔡英文、郭小莊、蕭美琴、成英姝等熟女又堅持不發婚,這些優質女性卻站在婚姻城外,遲遲不肯入彀,使觀察家呂芳苑發現,廿一世紀的台灣,史上首度出現大量的高學歷不婚熟女。 倒底那個現象才是真相? 文風銳利的成英姝曾譏諷的說:自己不是宣揚不婚,只是對婚姻制度嗤之以鼻,這顯示人類對親密關係缺乏安全感。不少人相信「人必結婚」如同「人必有生與死」一樣理所當然。 蕭美琴則相信「一個人也可以」,不僅是「一個人能改變世界」,在女人有了「自己的房間」之後,總得先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廿年前到了我這個年紀還不結婚,是很突兀;但現在愈來愈多人不結婚,證明我們不是異類。」 傳統的跟著婚姻價值走 她說,朋友結婚了,但不快樂。當然世界上有很快樂的夫妻,但是很多夫妻很會假裝。至少,到現在我沒有看到過一對夫妻,是讓我覺得「啊,我也想要那樣的生活!」沒有,一對都沒有。 呂芳苑則注意到,人生在世,每個人的功課不同,不是每個人都得修婚姻這門課。「迎合世俗的習慣,時間到了就去結婚、生小孩,雖然對婚姻沒有特別的渴望,但他們傳統的跟著婚姻價值走,沒有深層去設定自己的未來。「戀愛不分年齡,二十二歲就搶先卡位也不見得適用在每個人身上,先搶先贏,天下哪有這種事?」條件好的熟女不易推銷 相對於呂芳苑說法,郭秋菊卻認為,國內出現性別失衡,導致「婚姻斜坡」的理論出現,條件好的女子反而不容易找到好對象,不過站在媒人婆的角度,郭秋菊說「大家的動作都太慢了」,內政部公佈的適婚年齡是二十二歲至三十歲,現代社會既是女多於男,想結婚的女性至少要從二十二歲起,就開始準備找對象。 郭秋菊指著未婚男女的「姻緣簿」說,「你看這是博士、這是醫生……」,許多學歷高、收入高、年齡高的「三高」女性條件都很好,問題在於「三高」的男性反而想找更年輕的女性,雙方的要求有落差,才導致條件好的熟女不容易推銷。 一位女老師就坦承自己相親的次數早就超過十次,她還向專業媒人婆報名,她知道「自己年紀大了,並不好找」,不過只要有機會,她還是會繼續相親,她說「我可不會因此降低自己對另一半的標準」,她會一直準備到「Mr.Right」出現為止。 另外一位女碩士則是父母著急得為她四處報名相親,為了不傷家人的心,她總會全力配合,不過她說,「結婚這件事比讀書還難,讀書只要苦讀就行了,愛情與婚姻,卻無法靠努力而來」。 有人為終身大事著急不已,有人卻覺一個人最自在,不知道該贊成那一邊才好?

巧克力的身世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9

《談古說今》巧克力的身世 2008/7/2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孫銘 巧克力蛋糕、飲料……已是許多人最愛的甜點,而它的身世也頗為神奇有趣: 在西元七世紀的墨西哥,當地的瑪雅人喜飲用一種名為「遭克力」的飲料,意思是「苦澀的水」,它就是最早的巧克力飲料。瑪雅人將可可粉加上玉米、辣椒一起攪拌,做成一種苦澀辛辣的飲料,還稱之為「諸神的美食」。 製造巧克力的可可豆非常苦。在美洲赤道附近的熱帶叢林裡,生長著最早的野生可可樹。可可樹只生長在赤道南北二十度的緯度內,盡管一棵可可樹每年可以開出十萬朵花,但只有極少數能結出果實,一棵樹每年結出的果實不過一百顆左右而已。它是如此珍貴,以至被人們稱為「長在樹上的銀子」。可可豆不但珍貴,而且象徵著身分和權勢,甚至可以當錢用,當時一百顆可可豆就可以換回一個奴隸。 一五一九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率探險隊來到墨西哥。當科爾特斯第一次喝到這種苦澀的飲料時,立刻就陶醉了,他把可可的種子帶回了西班牙。 一五二八年,科爾特斯向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獻上了這種神仙飲料。不過,科爾特斯在配製調料時,用蜂蜜代替了辣椒,使巧克力飲料變得苦中帶甜,國王立刻就愛上了這種飲料,科爾特斯因此被封為爵士。 在此後長達一百年的時間裡,巧克力一直是西班牙王宮秘密,宮廷裡的大廚師將糖和香草放入可可中,巧克力飲料變得越來越好喝。 一六一五年,西班牙公主瑪利亞嫁了法國皇帝路易十四,她將可可豆帶到法國,從此巧克力在歐洲流傳開了。 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飲巧克力是上流社會的特權。直到一七八○年前後,法國人發明了可可豆攪拌機,帶動整個產業的機械化生產,也改變了巧克力的形態。人們開始在其中兌入牛奶、奶油和碎果仁,或是將它拌入蛋糕中,巧克力開始成為普通人的早餐。 一八二八年,一項技術發明將巧克力帶進了新時代──巧克力從飲料變成了固體。有賴於這個發明,我們才能吃到現在的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