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兒科醫師媽媽黃立心的照護心法

2010年11月06日
公開
58

兒科醫師媽媽黃立心的照護心法 作者:採訪整理∣王素蓮  出處:《親子天下》0-6歲免疫力關鍵問答 養出不怕生病的寶寶 小孩感冒,一定要看醫生、吃藥?馬偕醫院醫師黃立心教你如何觀察孩子的病徵,怎麼照顧孩子,讓他好好吃、睡好好,健全免疫力,並分享她的隨身醫藥箱。本文摘自:《親子天下》0-6歲免疫力關鍵問答 養出不怕生病的寶寶 黃立心醫師 小檔案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馬偕醫院小兒部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監事,以及台灣兒童過敏氣喘暨免疫學會副祕書長。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 免疫力是很抽象的東西,當一群小孩在那裡,很難看出哪個小孩抵抗力好,哪個不好。在醫學上,若要檢視小孩的免疫力,必須做抽血檢查,但一般家長不會這樣做,所以我們一般是用觀察:當小孩精神很好,很活潑,愛學、愛玩,跟平常都一樣,這時候就不用擔心;但若開始比較沒有精神,活動力不佳,可能就要注意了。 當你發現孩子快要感冒了,第一、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這樣不會接觸生病的人,也不會傳染給別人;第二、保持規律的作息,均衡飲食:當小孩沒睡飽、沒吃好,免疫力會較差;第三、勤洗手:大部分感冒都是由於這裡摸摸、那裡摸摸,又從手把細菌給吃進去,病從口入,當外來物入侵時,抵抗力會較差。 這時許多父母都會趕快給小孩吃維他命或感冒藥,但有項大規模臨床實驗,結果發現吃和不吃這兩組根本沒有差別。 基本上,我認為要平衡免疫力,生活要規律。小孩通常週一到週五生活很規律,但週末假日也許跟著父母晚睡,所以出現狀況大都是在星期一,就是因為作息不穩定或沒睡飽的關係。其實小孩吃飽、睡飽,身體自然就會好,如果小孩每天固定幾點吃飯、睡覺,他是處於壓力較小的狀態,免疫系統也會維持恆定。 身體的免疫系統很有趣,它會一直追求恆定,當某個東西太過的時候,它就會努力讓它穩定下來。像過敏,就是細胞的某一塊過度活化,相對來講,其他部分就會比較弱。所以才會說,過敏的小孩抵抗力比較差,因為他的細胞是固定的。比方說,本來有一百個細胞嚴陣以待,結果有五十個細胞跑去處理過敏,只剩下五十個,所以才會比較容易生病。 居家照護原則 飲食:吃什麼可以提升免疫力?我沒有給小孩吃保健食品。就文獻來講,飲食均衡,身體就會健全,不用特別加強什麼。之前有人說,吃苜蓿芽可以預防紅斑性狼瘡,結果有人吃過多反而活化免疫系統,導致病情惡化。很多東西都是過猶不及,萃取各種食物的某一些成分,都會有某一方面的功能。就身體來說,應該是各個方面都攝取,不要單一攝取某一類食物。 嬰兒六個月開始加副食品時,是很關鍵的時間。有的家長怕麻煩,直接把副食品加到牛奶裡餵,但這就少了一個訓練咀嚼的機會,因為吸奶瓶和用湯匙吃,用到的肌肉是不一樣的。即使是過敏的小孩,我還是建議六個月就要開始給副食品。早期的飲食經驗會影響日後的飲食習慣,從小培養規律均衡的習慣,就不會有偏食的問題。 家長在給小孩吃副食品時,不要有預設立場,認為小孩不會吃。我不買市售的副食品,都是自己做。因為工作繁忙,兩個星期做一次,下鍋蒸稀飯,上鍋蒸菜,我會搭配各種不同的蔬菜,再把做好的食物一杯杯分裝放冰庫,如:黃色是地瓜,橘色是南瓜等。這樣,我上班時,幫忙照顧孩子的家人就可以直接把白粥和蔬菜加熱給小孩吃。 睡眠:小孩一定要睡眠充足。睡不飽,抵抗力一定會不好。好比大人,沒睡飽,會嘴破,就是抵抗力低下的表徵。 穿著:嬰幼兒的代謝率比大人快,如果是冬天待在室內,小孩只要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夠了。只有一個月以內的嬰兒,體溫調節尚未成熟,為避免散熱,才需要把全身包裹起來。 小孩生病了! 感冒:我自己的小孩感冒,我是不給他吃藥的,除非他感冒之後過敏症狀比較嚴重,我才會給他吃過敏藥。其實感冒不需要特別吃藥,除非小孩特別不舒服,這時候可以適時給一些退燒藥或治療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千萬不要給小孩服用大人的感冒錠,還是要給醫師看過,需要時再給藥。感冒的一般處理法則就是多喝水、多休息。最怕就是小孩不舒服就不吃不喝,比較容易產生脫水的狀況。 咳嗽:感冒的咳嗽通常不會有痰,是乾咳。我們一般不會給小孩開止咳藥,因為咳嗽是身體的自然反應,讓他咳出來,反而比較好觀察症狀。小孩的咳嗽藥水其實都是含有化痰成分,讓痰化掉,比較好出來。其實喝很多的水,也會達到同樣的功能。 流鼻涕:小孩子呼吸道軟骨較軟,所以感冒時鼻腔聲音較大,聽起來好像有很多分泌物,其實家長只要處理看得到的鼻屎、鼻涕即可。如果要買吸鼻器,我建議購買價格在一五○元以內的小型手動吸鼻器。我使用的是一種利用連通管原理的吸鼻器,它的組件全都可以拆開,可以用家裡的消毒鍋消毒後再使用,比較衛生。如果是大台的蒸氣吸鼻器,通常沒有辦法消毒,台灣氣候潮溼,真菌、黴菌很多,一般家庭若不常用,其實沒有必要花幾千甚至上萬元,購買這類器材。 發燒:小孩感冒通常不會燒到很高,如果燒到超過四一度C,就很危險,是所謂的惡性高溫,一定要馬上送急診;如果在四一度C以下,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活動力,先給小孩服用家裡準備的退燒藥。有些五、六歲以下的小孩,腦部還沒有發展成熟,當體溫變化太大,會產生熱性痙攣。若小孩曾有這種病史,使用退燒藥的時間需特別小心,有一點燒的時候,就要給他吃藥了。 發燒時不能用酒精擦澡,因為酒精散熱太快,反而會讓小孩燒得更高。退燒的方法,一是用物理退燒法,一是化學退燒法。物理退燒法就是加強表面散熱,比方說,減少被蓋,讓他散熱較快,如果是外面天氣太熱造成的中暑,可以用水幫他擦澡降溫;但若是感冒引起的發燒,真的燒到不舒服,就要用吃藥的化學退燒法了。有些小孩即使發燒,活動力還是很好,這時候就不一定要給退燒藥,他跑一跑出汗了,燒就退了。發燒本身是免疫系統活化的表現,我們給藥拿捏的指標,一是燒到三八•五度C,二是他真的很不舒服,或合併其他症狀,如喉嚨痛等,吃藥可以消炎,緩解他的疼痛感。 發燒的時候,特別需要補充水分,吃比較好消化的流質食物。 沒食慾:如果小孩生病沒食慾,就要多喝水,補充電解質。市面上的運動飲料含糖量較高,較小的一、兩歲小孩,最好到藥局購買小孩使用的口服點滴液或發泡錠。它有不同口味,劑量經過計算,滲透壓符合兒童的身體,雖然價格比一般運動飲料貴,但家中只要備一罐,熬過兩天就可以了。一般感冒五到七天就會痊癒,但最不舒服的就是那兩天。小孩子如果水分補充足夠,並不需要到醫院打點滴。 睡不好:小孩感冒時,可能會睡得比較差。這時候可以把小孩的枕頭墊得比平時高約三十度。因平躺時,呼吸道會有壓力,呼吸會比較不順;枕頭墊高後,呼吸較順暢,比較不會一直夜咳或鼻塞。 腸胃炎:兩歲以下的小孩,症狀變化較快,一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時,我建議趕快找醫生診斷。但若是較大的學齡兒童,可以先做居家處理。小孩出現嘔吐症狀,先讓他禁食兩到三個小時,等三、四個小時後,再吃一點東西。 上吐下瀉時,我們建議的飲食是香蕉、米類、蘋果和吐司。這些食物相對來講比較好消化(不要吃太複雜的東西,讓腸胃休息)。一般開給小孩的止瀉白色藥水,裡頭就含有香蕉和蘋果的萃取物,功能是吸收大腸水分,讓糞便成形。 至於蘇打餅乾、全麥吐司等穀類食品,都是用麥類製成,蛋白質含量比米類高出很多,我建議在小孩快好的時候再吃。恢復期的飲食順序是:米湯、白稀飯、白吐司、白饅頭、水果、水煮青菜、瘦肉。暫時不要喝牛奶,如果小孩只喝牛奶,可以先喝無乳糖的牛奶。暫時不要進食有油脂的食物。另外還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年紀愈小,愈容易產生脫水的情形,要特別留意。 孩子若持續出現腹瀉或高燒狀況,還是要儘速就醫,甚至需要住院,這時就不建議自行在家處理。家長可以先觀察三到四個小時,再決定是否送醫。 就醫:十八歲以下的孩子,看病要找小兒科專科,小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生理結構是不一樣的。找一位熟悉孩子、能長期照顧孩子的小兒科醫師,並且注意診所是否有兒科執照。 小孩生病了,要在家休息,等好了以後,再去上學。生病的小孩不要送去學校,否則小孩就一直暴露在危險的環境當中。 家庭備藥:家長可以諮詢自己的兒科醫生,幫忙開一些備用藥。如果在藥房買,可以買到退燒藥和治療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綜合感冒糖漿,以及腹瀉藥水。 作息不定的人,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比較容易生病。小孩子只要好好吃,好好睡,抵抗力就會好。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當運動,這好像是老生常談,但執行起來卻有困難,連大人都做不到。如果真的可以做到,保持這樣的原則,維持生活的恆定,讓小孩處於一個恆定的狀態,你會發現他的身體比較好,就比較不會有病痛。 我的隨身醫藥箱 當天來回:只帶防蚊液和外傷用藥。 兩天一夜:加耳溫槍、退燒藥(含口服藥和塞劑)、綜合感冒糖漿。 五天以上長途旅行:加過敏藥、腹瀉藥。 小提醒:出國時藥品一定要放在隨身行李,以備不時之需。最好用拉鏈袋裝。藥水未開封放陰涼處,保存期限內均可用,開封後一個月就要丟棄。

不要把 "香蕉" 放進電冰箱

2010年10月28日
公開
49

請注意千萬不要把 "香蕉" 放進電冰箱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對「香蕉」有另外一種看法。 香蕉含有三種天然糖份: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再加上纖維質。 香蕉可即時提升人的功能。研究顯示,兩條香蕉,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維持90分鐘劇烈的運動。 難怪很多世界知名的運動員都以香蕉為首選生果。 但是,香蕉不單只提供能量。香蕉還可以幫我們克服或治療好多病症和身體狀況,使我 們必需把香蕉加進每天的餐單。 抑鬱症: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患抑鬱症的人,在吃過香蕉後,感覺好好多。 因為香蕉含胺基酸,會轉化成血清促進素,令人鬆馳、提升情緒。 貧血:香蕉鐵質含量高,能刺激血液內的血色素。 血壓高:香蕉含極高量的鉀,但鹽份低,最理想是降血壓。最近,美國食品及 藥物管理局宣佈,允許香蕉業宣傳香蕉能降低血壓高和中風機會。 腦力:在英國Twickenha就有200名學生,為了要提升腦力,幫助考試, 在學期開始,於早餐、小休和午飯,都吃適量香蕉。研究顯示,含豐富 鉀質的香蕉,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對他們讀書有所幫助。 便泌:香蕉的纖維質很高,可幫助回覆腸胃正常活動,消除便泌,無需服用輕瀉劑。 宿醉:香蕉加蜜糖可以即時解酒。香蕉鬆馳胃部,蜜糖提升血糖水平, 抒緩精神和製做炭水化合物。 心絞痛:香蕉對身體有一種天然的制酸性,有鎮痛作用。 早上無精打彩:早餐後午飯前,吃少量香蕉可保持血糖水平。 蚊釘蟲咬:用香蕉皮內部輕擦患處,可退腫消炎。 緊張:香蕉的維生素 B含量高,可幫助抒緩神經系統。 超重:澳地利心理學學校研究發現,工作壓力大,使員工會不斷進食巧力克和 薯片去抒緩情緒。研究員對5000名醫院的病人做研究,發體型肥胖的 ,通常都是司職壓力非常大的工作。研究總結認為,要避免引起對抒緩 情緒食物的欲念,就應該約每兩小時吃一點高炭水化合物的食物,以降 低身體內的血糖水平。 胃潰瘍:香蕉是調理腸胃失調的食方,因為香蕉有著柔軟的纖維而且柔滑。 對於長期患者來說,香蕉是唯一可以進食的未煮熟食物,而不會有 不良反應。香蕉還可以中和胃酸和減少疼痛。 體溫控制:在不同國家、地區和文化中,都有把香蕉作為一種「降溫」的果物, 可以用作降低身、心的熱度。在泰國,孕婦為了使嬰兒出生時有較為 涼快的環境,臨盤時就會吃香蕉。 戒菸:香蕉可以幫助戒菸。香蕉含維生素B6 和 B12,也含鉀和鎂,可以復元 戒菸者因為沒有了尼古丁刺激的影響。 壓力:香蕉所含的鉀,可以調節心跳使之正常化,從而將氧氣順利送到大腦, 與及調節身體的水份。當受到壓力緊張時,我們的新陳代謝就會加快, 因而使鉀的水平一降。鉀含量高的香蕉,正好作補充。 中風:據著名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 長期吃香蕉,中風死亡的機會率大大降低40%。 香蕉的確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果跟蘋果比較,香蕉多四倍蛋白質、多兩倍碳水 化合物、多三倍磷質、多五倍維生素 A 和鐵質、多兩倍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 香蕉也含豐富的鉀,是最有益的食物。所以,應該把那句老句子改為:「一日 一香蕉,醫生遠離我。」 PS:猴子經常都情緒高漲和開心,應該是吃得多香蕉的原因。 還有,想皮鞋潔亮如新?嘗試用香蕉皮的裡面,直接擦到皮鞋, 然後用乾布擦淨,效果立見。真神奇的生果! 香蕉緩解眼睛干澀避免其過早衰老 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常常會覺得眼睛乾澀或紅腫、疼痛,如果每天吃一根香蕉, 就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這是台灣番薯藤健康網站的一篇文章日前告訴讀者的。 文章中指出,香蕉保護眼睛的功能首先和其中含量豐富的鉀有關。人體攝入鹽份過多, 會導致細胞中存留大量的水分,引起眼睛紅腫。香蕉中的鉀可以幫助人體排出這些多餘的鹽分, 讓身體達到鉀鈉平衡,緩解眼睛的不適症狀。 此外,香蕉中含有大量的胡蘿素。當人體缺乏這種物質時,眼睛就會變得疼痛、乾澀、 眼珠無光、失水少神,多吃香蕉不僅可減輕這些症狀,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眼睛疲勞, 避免其過早衰老 ! 但是.........................寫了這麼多的好處,到底與不要把香蕉放進冰箱有什麼關係呀??? 就是要叫你--- 把香蕉都吃光……………而不要放入冰箱冷藏~~~

身體的「毒」多了,自然就影響健康

2010年10月20日
公開
44

[醫療常識]文章列表: 身體的「毒」多了,自然就影響健康 文�完全優診所林承箕醫師 何謂健康 人活著,一輩子就在疾病與健康之間拔河,彼消我長--健康多ㄧ點時,疾病少一點;健康少一點時,疾病多ㄧ點。真正健康者實在不多。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所謂「健康」並不只是沒有疾病而已,更要一個人的身、心、靈,能夠和週遭的環境,達到平衡與和諧,這種狀態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毒多就影響健康 為什麼現代文明、科技、醫藥日益進步,人類的健康狀況卻沒隨著改善,慢性病、癌症、精神狀態異常越來越多,反有越來越差的趨勢?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我們身、心、靈的「毒素」日益增多?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部分來分析與檢討: 不尊敬、不愛惜大自然:自以為人定勝天,合成製造成千上萬的新化學物質及無數電磁輻射,改造、污染大自然的健康與環境。 不重營養:沒有節制,吃得太快、太多、太雜、太不均衡、太不營養(雖然全球每ㄧ天約三千人死餘熱量、營養不足)。 不愛保養:排便習慣差、不運動、不流汗、淋巴循環差、生活作息不正常、肝臟轉換體內毒素能力減弱。 不自我修養:貪、恨、怨、自私自利、負面思考、心靈遭受污染。 像這樣,每天生活在毒海之中,身、心、靈ㄧ點一滴、不知不覺地長期受到侵蝕、危害而不自知。真是名副其實的「毒你千遍也不厭倦」啊! 毒何以致病、致癌 毒素在人體內形成、累積、為害及人體將之排除的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排除期:當毒素剛進入人體內的時候,身體就會有自然的生理防衛反應去排斥、排除這些不好的外來入侵者。排除方法分為生理和病理兩階段。 第一階段是生理性排除。例如:第一次抽香菸時,會嗆得咳嗽或薰得流淚;第一次喝大量烈酒,就會覺得胃部灼燒想吐。這些都是人體對毒素入侵人體內最初步的掃毒反應--立即而完全的排除與抵消。 如果長期抽菸與飲烈酒,形成慢性發炎,人體就進入第二階段病理性的排除,延緩但持續加班地排斥日益累積的毒素及反應物:雖然已戒菸,仍然咳嗽有痰,因為氣管已慢性發炎;雖然已戒酒,胃部仍然悶脹不適,因胃已慢性發炎。若持續下去,身體再也排不乾淨持續入侵的毒素時,就轉入第二期沉積在體內了。 沉積期: 剛開始第一階段,毒素會被擋在細胞膜外的體液中(細胞膜是人體細胞的最後ㄧ道防線),導致細胞所生活浸泡的環境內自由基增加、電解質不平衡、淋巴液滯留,生物能量與信息的傳導遲滯……等現象,於是體質開始改變。 這時,人會開始感覺不對勁:容易疲倦、痠痛、睡不好、四肢軟弱、體力變差、記憶力衰退……。但是因為細胞還沒有被破壞,細胞內成分沒有釋漏,所以西醫檢查都正常,診斷不出病來,只是整體細胞的功能已大不如前,病人症狀ㄧ大堆。醫師知道病人健康狀況變差,但是因為診斷不出病因,所以只好症狀治療:頭痛、肌肉痠痛、就給止痛藥;睡不好,就開安眠藥。 症狀也許臨時被壓抑、緩解,但因不了解深層變化,沒治病根,讓毒素繼續累積,最後進入第二階段,入侵細胞並沉積於內,細胞才真正開始中毒生病了。細胞內成份大量不正常的釋放進入血液,此時才被醫師科學驗證,認為並非「無病呻吟」!若仍不夠嚴重到找出病因,繼續採症狀治療,毒素在細胞內累積得更多、更久,就再進入下一階段的細胞變性期了。 變性期:當細胞內外毒素充斥,沉積越來越多後,量變轉而質變,人體的細胞一一變性,快速轉變成為不健康的細胞:細胞發炎、病細胞、老細胞、癌細胞、死細胞,人開始得慢性病、重病、癌病,甚至死亡。 人們總是到了這個階段才開始去看病。醫學院也多只教這一期的疾病怎麼診斷、治療與復健。雖然也可能醫好,但浪費的醫療資源、社會資源、時間、精力完全不符合成本,極為可惜。至於病患肉體及與家人精神上的痛苦,更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 掃毒為健康之本 總之,要追求健康,一定要在體內毒素尚未沉積、細胞未變性前,就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這才能「事半功倍」。 「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追求健康就是最佳防癌之道。制敵機先,掃毒要趁早,一登陸就殲滅掉:「垃圾不落地」「垃圾不過夜」,已進入體內的毒,要迅速掃除掉。更高段的則是敵人尚未發動,就已經被我們消滅,所以平日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睡眠與心情,減少毒素進入體內。最高境界則是健康國力強大,沒有毒素敵人會來侵犯我們,這才是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的真健康了。 預防疾病VS促進健康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如果問學生:「到學校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答案若是:「預防留級!」通常會讓人覺得學生不夠好學、不上進、沒多大學術發展潛力;老師怎麼教的?學校校風怎麼這樣?但如果問病患:「為什麼來醫院?」若答稱:「當然是希望把病治好!」都會覺得是理所當然。偶有幾個人說:「我是自己花錢來做健康檢查,預防疾病的!」就會多稱讚他:「真有健康概念。」 為什麼?預防留級,差!預防疾病,好!都是預防,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是我們在學問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太高,希望個個能做資優生進一流大學唸書,將來再繼續到國外深造,所以對「唸書只是為了預防留級」的消極心態極難認同?還是我們在健康方面對自己的期許不高,對醫師的要求很低?只要沒生病就很好了,能預防疾病就很滿意了,哪還想到當個「促進並能常保健康的資優生」? 志為健康資優人,莫做疾病留級生 從「疾病」的角度,談的是診斷、治療及復健;從「健康」的角度,則是評估、調理及促進。因觀念不同(病理VS生理),重點不同(疾病VS健康),了解方法不同(化學、影像VS物理、能量),處理方法也不同(吃藥、打針、手術…VS營養食品、掃毒、飲食、運動…)。但殊途同歸,都在減輕病痛,促進健康。 醫療人員,如何證實後加以整合運用,由下醫、中醫、而上醫;ㄧ般民眾,如何改變思維,由已病、將病而未病:ㄧ學期十八週,如何在第三、四週就看到學生天天上課睡覺、不寫作業而及早加以糾正、採取輔導?還是傳統的等到第十七、八週,根據學生所有大、小考都不及格、作業都沒繳時,果然準確的做出可能留級的診斷,才開始協助準備補考? 補考沒過,頂多留級!病沒治好,可是要走人的!不再消極地不求生病,不得癌症,而是主動積極地追求健康,實在是當下你我一起應審視並努力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i-nature自然生活網 提供)

你是缺鈣的『窩辦族』嗎?

2008年09月08日
公開
43

30拉警報∼你是缺鈣的『窩辦族』嗎? 更新日期:2008/09/02 09:30 uho編輯部 30歲,是人生的轉捩點,30之前,如果飲食中鈣質補充足夠,骨質品質自然好,未來人生是彩色;鈣補充不足,接下來的人生需面臨骨骼像海沙屋般不堪一擊。營養師建議,在30歲的骨質高峰以前,攝取足夠的鈣量,則骨骼內的鈣,可達到最佳狀態,在30歲以後,更需要從飲食上補充合適的鈣質,以保持骨骼健康,防止年邁時的煩惱。 由於工作競爭激烈, 許多人每天窩在辦公室的時間超過14小時;常常為了趕客戶的案子,太陽出來前已進入辦公室,打開電腦開始工作;下班時早已不見天日,這些整天曬不到陽光又經常超時工作的人,我們稱之為窩辦族。窩辦族由於長期窩在辦公室、又維持相同的姿勢,造成骨骼長時間的疲勞,同時飲食中鮮少注意攝取足夠的鈣及維生素D,加上缺乏陽光的照射而使得食物中的維生素D 不易轉變成有生理活性的維生素D3。 美國國家衛生組織調查,美國全國每年花費在改善腰酸背痛的費用約5百億美元(約台幣1兆五千五百億元)。而飲食中缺乏鈣質及維生素D,長期姿勢不良及缺乏日曬,均可能提高造成這些酸痛問題的風險。 營養師表示,人體內無法自行合成鈣,因此需從飲食中補充鈣質。牛奶是日常食物中主要的鈣來源,取得方便、鈣含量也高;從文獻上的調查,不適當的鈣,如分子太大,不易被體內吸收,反而造成鈣質補充的浪費。此外,研究也發現,補充鈣若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可增加飲食中鈣的吸收。因此,若要從飲食中改善,最好選擇合適及分子小的鈣,同時添加維生素D3的補充,較容易被人體吸收,且能減少鈣質被大量排出,是補充鈣質最明智的選擇。 營養師建議窩辦族,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每天可飲用1-2杯牛乳及一些乳製品,由於牛乳或乳製品含有充分的鈣及維生素D3,有些牛乳更添加小分子的奈米鈣,比一般的鈣分子還小,搭配維生素D3,更能幫助鈣質吸收與強化。這些牛乳目前在市面通路都很容易取得,讓平常忙碌的窩辦族可方便購買。 除了添加奈米鈣及維生素D3的強化奶品(牛乳、奶粉..)之外,像小魚乾、傳統豆腐、綠花椰菜、堅果類等都是富含鈣質的食物;營養師說,只要將富含鈣質的食物,平均分配於早中晚餐食用,搭配具生理活性的維生素D3,並且每週定期曬太陽三次,每次15分鐘,可幫助鈣質的吸收,讓骨質量更優化,延緩窩辦族因缺乏鈣質所產生的酸痛感。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