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給寶寶良好的觸感經驗

2008年07月06日
公開
39

如何給寶寶良好的觸感經驗   腦力即國力,三歲定終身   新世紀的來臨,對幼兒教育的共識正逐漸形成,那就是小孩生來就具有驚人的學習潛能,必須給與適當、豐富的感覺刺激,才會有健康的成長。   所謂「三歲定終身」,就很確切的說明從出生到三、四歲是人類腦部活動最密集的時期,這段嬰幼兒期正是奠定一生智力、情緒與性格的關鍵階段。因為新生兒的大腦,會根據出生後前幾年所接受的刺激而發育。 觸感不佳的孩子腦容量減少20%-30%   休士頓貝勒醫學院教授培里發現,缺乏遊戲經驗或「撫觸」不足的幼兒,腦容量比同齡正常小孩減少20%-30%,1979年,美國的艾爾絲博士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大約有5%-10%的小孩有感官經驗處理能力不佳的困擾,這些困擾將造成他們有輕度到中、重度的學習障礙,近年來這個比例更有上升的趨勢(有些統計高達10%-15%,甚至男孩約佔80%)說明了時代越進步,問題越趨於嚴重,更讓身為現代父母憂心忡忡,並且開始思索該如何提供豐富的感覺刺激,才能協助嬰幼兒能發擁有豐富的大腦。 給寶寶最佳的觸感經驗   當嬰幼兒躁動不安、哭泣或是想要安然入眠時,照顧者會利用輕拍、撫觸或提供絨毛類玩偶,讓小寶貝停止哭鬧或欣然入睡;另外,吸吮奶嘴或手指,除了可以產生愉快的感覺外,也可以降低緊張與害怕的情緒,在臺灣地區還流行著老一輩的育兒錦囊,那就是剛出生的嬰兒不可以穿新衣服(或許是新衣服質料,或許是新衣服的味道過於刺激皮膚與鼻腔黏膜),最好穿哥哥姐姐或街坊鄰居所穿過的舊衣,免得不容易照顧。   而許多婆婆媽媽也建議,用大毛巾把嬰兒包裹住可以降低他的煩躁不安,因為這樣的襁褓方式,增加了觸覺的刺激,減少焦慮,讓嬰兒覺得自己被輕輕撫抱,也有點像睡在溫暖的子宮裡一般,這些古老的育兒經驗都明白的告訴我們,提供適當的觸覺刺激可以促進嬰幼兒的情緒穩定發展,情緒穩定發展將有助於他開始探索世界,知道除了自己,還有媽媽,並且可以由媽媽的觸摸得到情感的慰藉,於是,產生了緊密與成熟的依附關係,這些愛的接觸對於長大後的學習能力、獨立、自信都具有不可輕忽的影響力。 遊戲中提供觸感經驗   因此,善用觸覺的特性,每天撥出半小時與孩子進行觸覺活動,例如拍一拍、抱一抱,打枕頭仗,躲貓貓,運用各類豆子玩扮家家酒,組合積木、拼圖,剪貼,攀爬等等,只要能有肌膚接觸,肌肉關節用力的活動都能寓教於樂(不要只侷限於室內,戶外的遊戲設施也可善加利用),讓孩子的大腦獲得愉快的觸覺經驗,這些都是隨手可得,又便宜又有效的撫觸。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往往讓家長不知如何看待孩子的發展,把嬰兒推向遊戲床、螃蟹車,或嬰兒座,讓孩子與我們保持一臂之遠,以方便我們把自己的工作完成,然後再買一堆玩具來補償孩子受創的幼小心靈,真是捨本逐末呀!賢明的現代家長,請正視觸覺對於嬰幼兒發展的重要性,讓我們為孩子塑造一個海闊天空的未來。 ∼本文摘自台北市立萬方醫院 健康論壇復健科 職能治療技術長 王淑真醫師著∼

我的孩子是感冒還是過敏?

2008年07月05日
公開
40

我的孩子是感冒還是過敏?   相信很多人都有以下的就診經驗,明明是咳嗽、流鼻水、鼻塞,為什麼有些醫師說是感冒,有些醫師卻在問完病史、做完檢查後,跟你說你可能有過敏的問題呢?   一般來說,對很多家長而言,要分辨感冒還是過敏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這兩者的症狀,在許多方面都很類似。但基本上我們仍能從幾個方面來加以區分: 1)就病程而言:感冒比較可能合併發燒、喉嚨痛,但常五到七天就會結束,而且比較不會有喉嚨及眼睛癢。而過敏的症狀可能一個個出現,先打噴嚏,接著流鼻涕、鼻塞,有時雖然也會因過敏原消失而迅速緩解,但常常會拖很久超過七至十天都沒有改善。而且若有咳嗽,通常在夜間或清晨會比較厲害,有時候會咳很久或在外面治療很久都治不好,直到給予正確的抗過敏藥物來保養才會改善。 2)過去病史:懷疑有過敏的小朋友,常常在過去即有過敏的症狀,包括臉上、身上常有溼疹,此外也常有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的情形,只是這些常見過敏性疾病的症狀有時並不是那樣明顯,譬如如果您常看到小朋友揉眼睛或動不動就揉鼻子、挖鼻孔,千萬不要以為單純只是小朋友好玩而已,其實這些極有可能都是過敏的前兆。 3)家族病史:爸爸、媽媽或其他兄弟姊妹有過敏的病史,則小孩過敏的機會會高很多。一般而言,若父母親雙方其中有一個人有過敏,則小朋友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有,但若是父母親雙方都有相同的過敏性疾病,則小孩過敏的比例就會高達四分之三了。只是有些家長會有疑問說我家都沒有人有過敏,為什麼我的小孩會呢?根據統計有10-20%的過敏兒並沒有家族史,這是因為過敏的原因不單單只是遺傳因素,環境中的過敏原導致身體被致敏化也是重要的因素。 4)身體檢查:過敏的病人常常下眼瞼會有黑眼圈,鼻樑有橫向皺摺,鼻黏膜腫脹且覆有白色黏液或因此而併發反覆性黃鼻涕倒流、鼻竇炎等併發症。此外身上有異位性皮膚炎、胸部聽診有咻咻的喘鳴聲,都可以幫忙做鑑別診斷。 5)過敏原檢驗:當過敏專科醫師懷疑您的小孩是過敏兒後如何知道到底是對什麼東西過敏呢?有幾項實驗室的檢查可以幫助。傳統檢驗過敏原的方法是皮膚測試,俗稱“蓋印章” 。是將過敏原萃取物直接與皮膚作用,再依照皮膚局部發炎紅腫的程度來作判斷。優點是判讀快速,15-20分鐘就可以有結果。目前較方便的做法是抽血檢查,檢驗血中免疫球蛋白E(IgE),俗稱過敏指數(一般正常人是小於150),即可用來推測是否有過敏的情形。而且也可以一次檢驗多種過敏原專一性的IgE抗體濃度,如常見的塵滿、狗毛、貓毛、蟑螂等,只是結果需時較久(約3-7天),但其可信度也不比皮膚試驗差。   仔細想想,您們家的小朋友是否也有下列這些情形呢? (1)有過敏疾病的家族史(2)小時候就有異位性皮膚炎(3)固定的皮膚癢疹,在流汗時感到特別癢(4)每次感冒皆伴隨喘鳴聲(5)時常覺得鼻子癢、鼻塞、眼睛癢(6)清晨起床後常連續打噴嚏(7)常覺得喉嚨有痰或常有清喉嚨的動作(8)慢性咳嗽尤其半夜、清晨時症狀特別明顯。如果有,要高度懷疑是否有過敏。   總之,當懷疑有過敏的情形,應該尋求過敏專科醫師的幫忙,透過各種檢查便可以得知確切的結果,如此才能及早治療、對症下藥。另一方面也透過醫護人員的講解、衛教,了解如何避免過敏原、如何改善居家環境,畢竟“預防重於治療”,這才是讓家長與病童都免於過敏恐懼的根本之道! ∼摘自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陳家駿著∼

我的孩子是感冒還是過敏?

2008年07月05日
公開
42

我的孩子是感冒還是過敏?   相信很多人都有以下的就診經驗,明明是咳嗽、流鼻水、鼻塞,為什麼有些醫師說是感冒,有些醫師卻在問完病史、做完檢查後,跟你說你可能有過敏的問題呢?   一般來說,對很多家長而言,要分辨感冒還是過敏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這兩者的症狀,在許多方面都很類似。但基本上我們仍能從幾個方面來加以區分: 1)就病程而言:感冒比較可能合併發燒、喉嚨痛,但常五到七天就會結束,而且比較不會有喉嚨及眼睛癢。而過敏的症狀可能一個個出現,先打噴嚏,接著流鼻涕、鼻塞,有時雖然也會因過敏原消失而迅速緩解,但常常會拖很久超過七至十天都沒有改善。而且若有咳嗽,通常在夜間或清晨會比較厲害,有時候會咳很久或在外面治療很久都治不好,直到給予正確的抗過敏藥物來保養才會改善。 2)過去病史:懷疑有過敏的小朋友,常常在過去即有過敏的症狀,包括臉上、身上常有溼疹,此外也常有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的情形,只是這些常見過敏性疾病的症狀有時並不是那樣明顯,譬如如果您常看到小朋友揉眼睛或動不動就揉鼻子、挖鼻孔,千萬不要以為單純只是小朋友好玩而已,其實這些極有可能都是過敏的前兆。 3)家族病史:爸爸、媽媽或其他兄弟姊妹有過敏的病史,則小孩過敏的機會會高很多。一般而言,若父母親雙方其中有一個人有過敏,則小朋友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有,但若是父母親雙方都有相同的過敏性疾病,則小孩過敏的比例就會高達四分之三了。只是有些家長會有疑問說我家都沒有人有過敏,為什麼我的小孩會呢?根據統計有10-20%的過敏兒並沒有家族史,這是因為過敏的原因不單單只是遺傳因素,環境中的過敏原導致身體被致敏化也是重要的因素。 4)身體檢查:過敏的病人常常下眼瞼會有黑眼圈,鼻樑有橫向皺摺,鼻黏膜腫脹且覆有白色黏液或因此而併發反覆性黃鼻涕倒流、鼻竇炎等併發症。此外身上有異位性皮膚炎、胸部聽診有咻咻的喘鳴聲,都可以幫忙做鑑別診斷。 5)過敏原檢驗:當過敏專科醫師懷疑您的小孩是過敏兒後如何知道到底是對什麼東西過敏呢?有幾項實驗室的檢查可以幫助。傳統檢驗過敏原的方法是皮膚測試,俗稱“蓋印章” 。是將過敏原萃取物直接與皮膚作用,再依照皮膚局部發炎紅腫的程度來作判斷。優點是判讀快速,15-20分鐘就可以有結果。目前較方便的做法是抽血檢查,檢驗血中免疫球蛋白E(IgE),俗稱過敏指數(一般正常人是小於150),即可用來推測是否有過敏的情形。而且也可以一次檢驗多種過敏原專一性的IgE抗體濃度,如常見的塵滿、狗毛、貓毛、蟑螂等,只是結果需時較久(約3-7天),但其可信度也不比皮膚試驗差。   仔細想想,您們家的小朋友是否也有下列這些情形呢? (1)有過敏疾病的家族史(2)小時候就有異位性皮膚炎(3)固定的皮膚癢疹,在流汗時感到特別癢(4)每次感冒皆伴隨喘鳴聲(5)時常覺得鼻子癢、鼻塞、眼睛癢(6)清晨起床後常連續打噴嚏(7)常覺得喉嚨有痰或常有清喉嚨的動作(8)慢性咳嗽尤其半夜、清晨時症狀特別明顯。如果有,要高度懷疑是否有過敏。   總之,當懷疑有過敏的情形,應該尋求過敏專科醫師的幫忙,透過各種檢查便可以得知確切的結果,如此才能及早治療、對症下藥。另一方面也透過醫護人員的講解、衛教,了解如何避免過敏原、如何改善居家環境,畢竟“預防重於治療”,這才是讓家長與病童都免於過敏恐懼的根本之道! ∼摘自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陳家駿著∼

如何與愛生氣的孩子溝通

2008年07月05日
公開
40

如何與愛生氣的孩子溝通 當孩子們生氣時,你可能會聽到他們說出下列話語: 「我討厭妳,媽媽!」 「不,我就是不要停下來!」   通常孩子們還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與發洩的技巧,所以父母應該先了解什麼是困擾孩子情緒的原因,並教導他們發洩氣憤的其他方法。這可能有些困難,因為小孩子生起氣來,往往很難控制。在這個時候,父母經常不知道從何入手-究竟應該先解決孩子深層的問題,還是先緩和孩子的怒氣呢? 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連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你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請記住那句古諺語-「欲醫人,先醫己」。 ☆當孩子正在氣頭上,儘量用和緩的口氣與他交談,否則你自己可能也會暴跳如雷。 ☆如果孩子並沒有摔東西或傷害他人,你可以耐心地等待他自己平靜下來。你應該讓他知道你在關心他,並隨時能幫助他。 ☆精神病專家大衛•維斯格特指出,憤怒的背後往往掩藏著身心受到傷害和傷心。想想是什麼傷了孩子的心,而不是過度地關注於他的憤怒。 你應該這樣說:   一開始,你最好採用理解的方法,當然,平靜地陳述你的所見所聞和你的感受,也會有所幫助。 ●「看到你這麼生氣,我就知道一定有什麼事讓你傷心了。願意跟媽媽談談嗎?」 ●「看你剛才那麼用力摔門,我知道你心裏很難受,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我不會強迫你一定要和我談這件事,只是大人可以幫忙你解決問題,而且,我也不希望你的心情不好。」   當孩子平靜下來之後,你和孩子應該心平氣和地進行交流。交談時最好一直保持坐著的狀態,因為站起來講話很可能引起孩子新的感情爆發,並中斷談話。當談話將近尾聲時,你應該鼓勵孩子,誇獎他們能控制情緒,平靜地和你交談。 ●「儘管你很生氣、很傷心,我還是希望你能心平氣和地講話,這樣才能讓我完全瞭解你。」 ●「我注意到你剛才說話的聲音放輕了,怒氣也消了不少,你做得很好,並不是每個人在生氣的時候都能做到這一點的。」   對孩子教導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好在輕鬆的氣氛下進行。你不妨試試「角色扮演」的辦法。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以說出來,而不是用跺腳、摔東西或大吼大叫的方式發洩。」 ●「假設爸爸為了某件事讓你很生氣,那麼你能不能平心靜氣地說:『爸爸,現在我非常生氣。』而不要大吼大叫呢?」 ●「爸爸有個朋友問我,當他的兒子非常生氣的時候他應該怎麼辦?你認為爸爸應該給他什麼建議呢?」透過用第三者做例子,可以使話題更為輕鬆,孩子也更容易發表他的看法。 最好不要這樣說: ●「不要用那種口氣說話!」也許你有理由對孩子生氣,但仍應先考慮一下這樣的話能讓孩子更有禮貌嗎?還是只會火上加油?儘管你可以批評孩子的無禮,但最好先把眼前的問題解決之後再說。 ●「你這麼大吼大叫,你知道我的感受嗎?」儘管你是想讓孩子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時機不對。孩子現在最關心的是他自己的感受,不是別人的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的問題放到談話的後半段去。 ●「你用這種語氣,我是不會和你交談的。」除非你非常確信孩子會改變語氣,否則孩子很可能會認為根本就沒有必要與你繼續交談,你也就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機會。最佳的做法是,告訴孩子你知道他受到了傷害,並願意傾聽,或者至少這樣說:「我想聽聽你的想法,可是希望你把說話的口氣稍微改變一下,因為你這樣讓我很難集中注意力。」   經驗之談:如果能解決引起孩子惱怒的深層問題,孩子的怒氣就會自然消失。但是,有時由於孩子的脾氣很難控制,父母往往很難與他們討論深層的問題,孩子一般也不會配合。建議父母首先讓孩子安靜下來,再跟他們交談。 ∼本文轉載自「孩子,我們零距離」一書,保羅•柯曼著∼

我的孩子是感冒還是過敏?

2008年07月05日
公開
37

我的孩子是感冒還是過敏?   相信很多人都有以下的就診經驗,明明是咳嗽、流鼻水、鼻塞,為什麼有些醫師說是感冒,有些醫師卻在問完病史、做完檢查後,跟你說你可能有過敏的問題呢?   一般來說,對很多家長而言,要分辨感冒還是過敏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這兩者的症狀,在許多方面都很類似。但基本上我們仍能從幾個方面來加以區分: 1)就病程而言:感冒比較可能合併發燒、喉嚨痛,但常五到七天就會結束,而且比較不會有喉嚨及眼睛癢。而過敏的症狀可能一個個出現,先打噴嚏,接著流鼻涕、鼻塞,有時雖然也會因過敏原消失而迅速緩解,但常常會拖很久超過七至十天都沒有改善。而且若有咳嗽,通常在夜間或清晨會比較厲害,有時候會咳很久或在外面治療很久都治不好,直到給予正確的抗過敏藥物來保養才會改善。 2)過去病史:懷疑有過敏的小朋友,常常在過去即有過敏的症狀,包括臉上、身上常有溼疹,此外也常有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的情形,只是這些常見過敏性疾病的症狀有時並不是那樣明顯,譬如如果您常看到小朋友揉眼睛或動不動就揉鼻子、挖鼻孔,千萬不要以為單純只是小朋友好玩而已,其實這些極有可能都是過敏的前兆。 3)家族病史:爸爸、媽媽或其他兄弟姊妹有過敏的病史,則小孩過敏的機會會高很多。一般而言,若父母親雙方其中有一個人有過敏,則小朋友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有,但若是父母親雙方都有相同的過敏性疾病,則小孩過敏的比例就會高達四分之三了。只是有些家長會有疑問說我家都沒有人有過敏,為什麼我的小孩會呢?根據統計有10-20%的過敏兒並沒有家族史,這是因為過敏的原因不單單只是遺傳因素,環境中的過敏原導致身體被致敏化也是重要的因素。 4)身體檢查:過敏的病人常常下眼瞼會有黑眼圈,鼻樑有橫向皺摺,鼻黏膜腫脹且覆有白色黏液或因此而併發反覆性黃鼻涕倒流、鼻竇炎等併發症。此外身上有異位性皮膚炎、胸部聽診有咻咻的喘鳴聲,都可以幫忙做鑑別診斷。 5)過敏原檢驗:當過敏專科醫師懷疑您的小孩是過敏兒後如何知道到底是對什麼東西過敏呢?有幾項實驗室的檢查可以幫助。傳統檢驗過敏原的方法是皮膚測試,俗稱“蓋印章” 。是將過敏原萃取物直接與皮膚作用,再依照皮膚局部發炎紅腫的程度來作判斷。優點是判讀快速,15-20分鐘就可以有結果。目前較方便的做法是抽血檢查,檢驗血中免疫球蛋白E(IgE),俗稱過敏指數(一般正常人是小於150),即可用來推測是否有過敏的情形。而且也可以一次檢驗多種過敏原專一性的IgE抗體濃度,如常見的塵滿、狗毛、貓毛、蟑螂等,只是結果需時較久(約3-7天),但其可信度也不比皮膚試驗差。   仔細想想,您們家的小朋友是否也有下列這些情形呢? (1)有過敏疾病的家族史(2)小時候就有異位性皮膚炎(3)固定的皮膚癢疹,在流汗時感到特別癢(4)每次感冒皆伴隨喘鳴聲(5)時常覺得鼻子癢、鼻塞、眼睛癢(6)清晨起床後常連續打噴嚏(7)常覺得喉嚨有痰或常有清喉嚨的動作(8)慢性咳嗽尤其半夜、清晨時症狀特別明顯。如果有,要高度懷疑是否有過敏。   總之,當懷疑有過敏的情形,應該尋求過敏專科醫師的幫忙,透過各種檢查便可以得知確切的結果,如此才能及早治療、對症下藥。另一方面也透過醫護人員的講解、衛教,了解如何避免過敏原、如何改善居家環境,畢竟“預防重於治療”,這才是讓家長與病童都免於過敏恐懼的根本之道! ∼摘自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陳家駿著∼

數學概念教法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37

數學概念教法   數學的教法很多都是,利用口語話或是用自形字去增加孩子的學習效果,如:鉛筆1.白鵝2.耳朵3.帆船4.鈎鈎5.哨子6.柺杖7.眼鏡8.氣球9.一跟棍子打棒球10.有的教材還會把圖案話的很逼真,來增加孩子的印象,再加上一些手指謠更加生動活潑,提昇孩子的學習效果。   一般私立幼稚園會在中班時,排些寫字的課程,其實老師都明白孩子的手部肌肉還沒發展好不適合寫字,但社會趨勢使然,導致不得不教,而教孩子數字是無可避免的,分享一個教學經驗,在一開始教數字的第一天起,就要將數與量帶給孩子,會比事後在教的效果來的好,孩子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學到數與量,從教1開始就要給孩子一個實物,練習寫1時在本子上畫上一個圈圈,教2時給2個實物,同樣在本子上畫上2個圈圈,以此類推…,等教到10後可以讓孩子練習自己畫圈圈,孩子畫圈圈的同時要要求孩子嘴吧要數出數字,不但可以練習1到10的順序,還可以練習數與量的概念,而在孩子畫圈圈時,可以順便讓孩子學會圈圈5個一排第6個圈圈要到第二排,請孩子整齊的畫圈圈,不但孩子可以做練習,老師再批改時也一目了然,且在無形中孩子對5的倍數又有了概念,這樣又對日後時鐘5的倍數有了一個基礎,等孩子圈圈與數字練習熟悉後,對加減法會有很大的幫助。   老師或家長也能在平時給孩子一些遊戲增加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如:不用很刻意的跟孩子玩,請孩子拿出多少數量的玩具,文具,糖果餅乾..等,也可以拿一些糖果請孩子吃,但先請孩子猜猜手裡有幾顆,在跟孩子一起數,在孩子數的過程中,就又可以複習一次數字順序。   老師平時在上課時,並非一成不變,有時會跟孩子的一個動作、一句話,而有不同的玩法,孩子都喜歡新鮮感,有時上課前可以吊吊孩子的胃口,孩子會很期待的,可以提升孩子上課的專注立,讓孩子有時時都有驚奇的感覺,但並非每堂課都需這樣,因為孩子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給驚奇,所以偶而給孩子一個出其不意,孩子會很開心的。~詩凡   ∼本文由資深幼兒園教師 詩凡 提供∼

數學概念教法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37

數學概念教法   數學的教法很多都是,利用口語話或是用自形字去增加孩子的學習效果,如:鉛筆1.白鵝2.耳朵3.帆船4.鈎鈎5.哨子6.柺杖7.眼鏡8.氣球9.一跟棍子打棒球10.有的教材還會把圖案話的很逼真,來增加孩子的印象,再加上一些手指謠更加生動活潑,提昇孩子的學習效果。   一般私立幼稚園會在中班時,排些寫字的課程,其實老師都明白孩子的手部肌肉還沒發展好不適合寫字,但社會趨勢使然,導致不得不教,而教孩子數字是無可避免的,分享一個教學經驗,在一開始教數字的第一天起,就要將數與量帶給孩子,會比事後在教的效果來的好,孩子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學到數與量,從教1開始就要給孩子一個實物,練習寫1時在本子上畫上一個圈圈,教2時給2個實物,同樣在本子上畫上2個圈圈,以此類推…,等教到10後可以讓孩子練習自己畫圈圈,孩子畫圈圈的同時要要求孩子嘴吧要數出數字,不但可以練習1到10的順序,還可以練習數與量的概念,而在孩子畫圈圈時,可以順便讓孩子學會圈圈5個一排第6個圈圈要到第二排,請孩子整齊的畫圈圈,不但孩子可以做練習,老師再批改時也一目了然,且在無形中孩子對5的倍數又有了概念,這樣又對日後時鐘5的倍數有了一個基礎,等孩子圈圈與數字練習熟悉後,對加減法會有很大的幫助。   老師或家長也能在平時給孩子一些遊戲增加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如:不用很刻意的跟孩子玩,請孩子拿出多少數量的玩具,文具,糖果餅乾..等,也可以拿一些糖果請孩子吃,但先請孩子猜猜手裡有幾顆,在跟孩子一起數,在孩子數的過程中,就又可以複習一次數字順序。   老師平時在上課時,並非一成不變,有時會跟孩子的一個動作、一句話,而有不同的玩法,孩子都喜歡新鮮感,有時上課前可以吊吊孩子的胃口,孩子會很期待的,可以提升孩子上課的專注立,讓孩子有時時都有驚奇的感覺,但並非每堂課都需這樣,因為孩子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給驚奇,所以偶而給孩子一個出其不意,孩子會很開心的。~詩凡   ∼本文由資深幼兒園教師 詩凡 提供∼

如何教養愛頂嘴的孩子?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40

You&Baby 親子特區   back talk   如何教養愛頂嘴的孩子? 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張玲芬 究竟為什麼,我家的孩子總喜歡頂嘴?爸比媽咪別急別氣,「頂嘴」的行為和孩子的心理發展密不可分,只要了解各年齡層孩子的想法以及可能會出現的舉止,而後「對症下藥」,想教出乖巧的好寶寶並不困難! 面對2歲半的孩子,謹遵「單線道」守則∼ 媽媽早上為趕時間,就幫珊珊穿衣服,2歲半的珊珊吵著:「我要自己穿,自己穿啦!」不顧媽媽的解釋:「媽媽沒時間了,再不快點要遲到了。」拗不過珊珊,媽媽決定讓她自己穿,但媽媽才剛走開,珊珊就求救:「媽媽穿,媽媽穿。」媽媽趕著過來幫忙,但爸爸出現了,珊珊就叫:「媽媽走開,爸爸穿,爸爸穿。」媽媽被弄得心裡很不開心。   2歲半幼兒是「愛鬧情緒」的小不點,成人千萬別被幼兒全盤控制,典型的2歲半幼兒是很難相處的,媽媽需要很大的耐心,了解這個年齡的困難,不斷的用技巧轉移他固執的脾氣,或是無理的反抗。這時的小孩只要自己的舊東西,不愛穿新衣服、不喜歡新食物,否則就是一場鬧情緒戰。2歲半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極端,「我要、我不要,我能、我不能,好與不好」他的選擇都是多重選擇,他什麼都要。不管媽媽要他做什麼,他都要做相反的,因此,大人常被他舉棋不定的態度搞得頭痛,如果不預防,他有可能一會兒說:「我不要吃菠菜」,一旦大人把菠菜丟了,他又會說:「我要吃菠菜」,讓大人左右為難。   大人在此時應把握「單線道」的教養原則,一件事接一件事,不要給他們選擇或是直接問問題的機會,例如:「你要出去走一走嗎?」你就會聽到孩子回答:「不要、要、不要、要」,搞不清楚他到底要不要出去玩。母親要記住2歲半的小孩是最愛你的,也是要求最多的,他們的自我主張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叫此時期的幼兒做「小國王陛下」、「小王后殿下」。如果孩子搞得您很煩時,最好讓他獨自玩玩,待一段時間後,家長再帶著耐心及熱忱回來。 3歲兒∼討人歡心的好寶貝!! 瑋瑋2歲半到3歲中間,當媽媽叫他自己自己吃飯時,他反頂嘴說:「我是小貝比,要奶奶吃。」 3歲的強強站在門口不進門,媽媽說:「強強趕快進來,否則蚊子要進來了。」強強趕快關上門。   許多2歲半至3歲的幼兒要求媽媽把它當作小貝比,聰明的媽媽知道這是幼兒放棄嬰兒期的最後道別,媽媽千萬別懲罰或是嘲笑、責怪他,等他經歷過短期的退化後,自然就會更獨立、更成長了。   3歲時幼兒能作選擇,2個答案中選一個,3歲幼兒語言能力已有相當有效的發展,他會分享他的秘密,也會依據口語指揮而完成指示的工作,他/她甚至開始講道理了,雖然他/她不想要做你的指示,但只要你把道理講清楚,他就會明理的去達成工作要求。3歲幼兒是「寧靜又平衡的好寶寶」,以前會說:「不好」的,在此時都比較會說:「好」,十分討人喜歡。 如何對付最愛頂嘴的4歲兒? 4歲的小中總是借用權威說話,他會說:「我媽媽這樣說的。」當他在幼兒園想要吃4片餅乾時,他會告訴老師說:「我媽媽說我要吃4片餅乾。」他會告訴他的幼兒園同學說:「我媽媽說你要這樣做、那樣做。」而別的小朋友也都聽他的指示去做。   每個年齡的小孩都有抗拒的時候,唯有4歲的小孩口語上最會頂嘴,例如頂嘴說:「我不要,我不要。」有時甚至表明:「你敢強迫我!」在某些年齡,小孩頂嘴是不同意或不願意作某事,但4歲小孩的特別點是他「只是為了抗拒而抗拒」。爸爸(或媽媽)是權威,他就是要用頂嘴來抗拒權威。   每個年齡似乎都可發現「重點字」來描述那階段的行為結構,如果我們能記得這些字,就可幫助我們瞭解幼兒的行為,並且能夠接納某些奇怪的行為。4歲的小孩就是「管不太住」,如你能記得這幾個字,你就會有會心的微笑,也可以幫助我們處理4歲幼兒的問題。4歲的小孩可以說是在每一方面都管不住,口頭上4歲的小孩最震撼,你會驚訝到他們是從哪兒學來的髒話,他們對父母的話更是反抗的厲害,既使父母處罰他他也不改,而且還變本加厲。   成人要認識到成長的節奏,介於和諧和非和諧之間,暴風雨後常是寧靜,寧靜後也可能是暴風雨,爸比媽咪一定要記得每一個小孩都是個體,都有個別差異,我們不能把它放入固定的時段或模式。每一個年齡都有正面及負面,甚至最糟的階段也有些比較好的。例如4歲小孩雖然喜歡反抗頂嘴,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表示了他有自信心和獨立感。 (詳文請見2008年六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數學概念教法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40

數學概念教法   數學的教法很多都是,利用口語話或是用自形字去增加孩子的學習效果,如:鉛筆1.白鵝2.耳朵3.帆船4.鈎鈎5.哨子6.柺杖7.眼鏡8.氣球9.一跟棍子打棒球10.有的教材還會把圖案話的很逼真,來增加孩子的印象,再加上一些手指謠更加生動活潑,提昇孩子的學習效果。   一般私立幼稚園會在中班時,排些寫字的課程,其實老師都明白孩子的手部肌肉還沒發展好不適合寫字,但社會趨勢使然,導致不得不教,而教孩子數字是無可避免的,分享一個教學經驗,在一開始教數字的第一天起,就要將數與量帶給孩子,會比事後在教的效果來的好,孩子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學到數與量,從教1開始就要給孩子一個實物,練習寫1時在本子上畫上一個圈圈,教2時給2個實物,同樣在本子上畫上2個圈圈,以此類推…,等教到10後可以讓孩子練習自己畫圈圈,孩子畫圈圈的同時要要求孩子嘴吧要數出數字,不但可以練習1到10的順序,還可以練習數與量的概念,而在孩子畫圈圈時,可以順便讓孩子學會圈圈5個一排第6個圈圈要到第二排,請孩子整齊的畫圈圈,不但孩子可以做練習,老師再批改時也一目了然,且在無形中孩子對5的倍數又有了概念,這樣又對日後時鐘5的倍數有了一個基礎,等孩子圈圈與數字練習熟悉後,對加減法會有很大的幫助。   老師或家長也能在平時給孩子一些遊戲增加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如:不用很刻意的跟孩子玩,請孩子拿出多少數量的玩具,文具,糖果餅乾..等,也可以拿一些糖果請孩子吃,但先請孩子猜猜手裡有幾顆,在跟孩子一起數,在孩子數的過程中,就又可以複習一次數字順序。   老師平時在上課時,並非一成不變,有時會跟孩子的一個動作、一句話,而有不同的玩法,孩子都喜歡新鮮感,有時上課前可以吊吊孩子的胃口,孩子會很期待的,可以提升孩子上課的專注立,讓孩子有時時都有驚奇的感覺,但並非每堂課都需這樣,因為孩子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給驚奇,所以偶而給孩子一個出其不意,孩子會很開心的。~詩凡   ∼本文由資深幼兒園教師 詩凡 提供∼

如何教養愛頂嘴的孩子?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40

You&Baby 親子特區   back talk   如何教養愛頂嘴的孩子? 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張玲芬 究竟為什麼,我家的孩子總喜歡頂嘴?爸比媽咪別急別氣,「頂嘴」的行為和孩子的心理發展密不可分,只要了解各年齡層孩子的想法以及可能會出現的舉止,而後「對症下藥」,想教出乖巧的好寶寶並不困難! 面對2歲半的孩子,謹遵「單線道」守則∼ 媽媽早上為趕時間,就幫珊珊穿衣服,2歲半的珊珊吵著:「我要自己穿,自己穿啦!」不顧媽媽的解釋:「媽媽沒時間了,再不快點要遲到了。」拗不過珊珊,媽媽決定讓她自己穿,但媽媽才剛走開,珊珊就求救:「媽媽穿,媽媽穿。」媽媽趕著過來幫忙,但爸爸出現了,珊珊就叫:「媽媽走開,爸爸穿,爸爸穿。」媽媽被弄得心裡很不開心。   2歲半幼兒是「愛鬧情緒」的小不點,成人千萬別被幼兒全盤控制,典型的2歲半幼兒是很難相處的,媽媽需要很大的耐心,了解這個年齡的困難,不斷的用技巧轉移他固執的脾氣,或是無理的反抗。這時的小孩只要自己的舊東西,不愛穿新衣服、不喜歡新食物,否則就是一場鬧情緒戰。2歲半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極端,「我要、我不要,我能、我不能,好與不好」他的選擇都是多重選擇,他什麼都要。不管媽媽要他做什麼,他都要做相反的,因此,大人常被他舉棋不定的態度搞得頭痛,如果不預防,他有可能一會兒說:「我不要吃菠菜」,一旦大人把菠菜丟了,他又會說:「我要吃菠菜」,讓大人左右為難。   大人在此時應把握「單線道」的教養原則,一件事接一件事,不要給他們選擇或是直接問問題的機會,例如:「你要出去走一走嗎?」你就會聽到孩子回答:「不要、要、不要、要」,搞不清楚他到底要不要出去玩。母親要記住2歲半的小孩是最愛你的,也是要求最多的,他們的自我主張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叫此時期的幼兒做「小國王陛下」、「小王后殿下」。如果孩子搞得您很煩時,最好讓他獨自玩玩,待一段時間後,家長再帶著耐心及熱忱回來。 3歲兒∼討人歡心的好寶貝!! 瑋瑋2歲半到3歲中間,當媽媽叫他自己自己吃飯時,他反頂嘴說:「我是小貝比,要奶奶吃。」 3歲的強強站在門口不進門,媽媽說:「強強趕快進來,否則蚊子要進來了。」強強趕快關上門。   許多2歲半至3歲的幼兒要求媽媽把它當作小貝比,聰明的媽媽知道這是幼兒放棄嬰兒期的最後道別,媽媽千萬別懲罰或是嘲笑、責怪他,等他經歷過短期的退化後,自然就會更獨立、更成長了。   3歲時幼兒能作選擇,2個答案中選一個,3歲幼兒語言能力已有相當有效的發展,他會分享他的秘密,也會依據口語指揮而完成指示的工作,他/她甚至開始講道理了,雖然他/她不想要做你的指示,但只要你把道理講清楚,他就會明理的去達成工作要求。3歲幼兒是「寧靜又平衡的好寶寶」,以前會說:「不好」的,在此時都比較會說:「好」,十分討人喜歡。 如何對付最愛頂嘴的4歲兒? 4歲的小中總是借用權威說話,他會說:「我媽媽這樣說的。」當他在幼兒園想要吃4片餅乾時,他會告訴老師說:「我媽媽說我要吃4片餅乾。」他會告訴他的幼兒園同學說:「我媽媽說你要這樣做、那樣做。」而別的小朋友也都聽他的指示去做。   每個年齡的小孩都有抗拒的時候,唯有4歲的小孩口語上最會頂嘴,例如頂嘴說:「我不要,我不要。」有時甚至表明:「你敢強迫我!」在某些年齡,小孩頂嘴是不同意或不願意作某事,但4歲小孩的特別點是他「只是為了抗拒而抗拒」。爸爸(或媽媽)是權威,他就是要用頂嘴來抗拒權威。   每個年齡似乎都可發現「重點字」來描述那階段的行為結構,如果我們能記得這些字,就可幫助我們瞭解幼兒的行為,並且能夠接納某些奇怪的行為。4歲的小孩就是「管不太住」,如你能記得這幾個字,你就會有會心的微笑,也可以幫助我們處理4歲幼兒的問題。4歲的小孩可以說是在每一方面都管不住,口頭上4歲的小孩最震撼,你會驚訝到他們是從哪兒學來的髒話,他們對父母的話更是反抗的厲害,既使父母處罰他他也不改,而且還變本加厲。   成人要認識到成長的節奏,介於和諧和非和諧之間,暴風雨後常是寧靜,寧靜後也可能是暴風雨,爸比媽咪一定要記得每一個小孩都是個體,都有個別差異,我們不能把它放入固定的時段或模式。每一個年齡都有正面及負面,甚至最糟的階段也有些比較好的。例如4歲小孩雖然喜歡反抗頂嘴,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表示了他有自信心和獨立感。 (詳文請見2008年六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注意力不集中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45

注意力不集中   彩虹的專注力是屬於聽力敏感伴隨過動的孩子,這類型在注意力不集中,也就是 Attention Deficit 中是屬最覆雜的一種,換句話說就是最難矯正的一種。事實上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努力中。在這裡,我想就我個人與孩子相處的經驗方法提出給各位參考。 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 •很容易就分心 •很會忘記事情 •做事無法注意到細節或是常不經意的犯錯 •常不聽別人說的話 •愛逃避較困難或是要動腦的事 父母親對注意力不集中症的小孩說話要: •說話簡單 •指令直接明瞭 •設定時間:要求孩子做一件事,盡量用“現在”,不要用五分鐘後或是一小時以後如何如何。 •重覆提醒:因為我們知道孩子不是故意分心所以忘掉要做什麼,所以我們不斷的提醒孩子,他現在應該是要做什麼。 •幫助但不縱容:例如孩子做功課不到一下就嚷著要休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沒辦法持續太久。不妨鼓勵孩子“做完這段可以休息一下”,評估孩子應該做多少才休息,設定何時可以休息。不是由著孩子想休息就休息。 •保持耐性 •常和老師溝通:老師越明白孩子的症狀越好,請老師對孩子多有耐心多包容,多以鼓勵代替處罰。   有教育學者認為孩子的注意力不足,與教養者的態度有關。這點我也非常贊同,彩虹以前的一位特教老師,常在對彩虹做一對一的輔導時,跑來跑去,好忙的樣子。彩虹好不容易定神在老師說的某個句子時,老師常常會突然站起來走開一下,彩虹的心思就跟這老師跑來跑去。這樣如何教孩子專心?   訓練孩子注意力集中有很多方法,彩虹除了吃增加注意力的維他命外,就是不管在家和在學校,我們都要求陪他念書的人或老師,要定下心來陪著。在家時,盡量在陪他時,減少讓他分心的外在引誘。彩虹的症狀確實有改善,雖然他現在和正常孩子的注意力指數還是有距離,但是有進步就值得鼓勵,多鼓勵就多見成效。繼續加油,永遠不放棄。 ∼本文由彩虹媽媽寫彩虹授權提供∼

如何教養愛頂嘴的孩子?

2008年07月04日
公開
39

You&Baby 親子特區   back talk   如何教養愛頂嘴的孩子? 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張玲芬 究竟為什麼,我家的孩子總喜歡頂嘴?爸比媽咪別急別氣,「頂嘴」的行為和孩子的心理發展密不可分,只要了解各年齡層孩子的想法以及可能會出現的舉止,而後「對症下藥」,想教出乖巧的好寶寶並不困難! 面對2歲半的孩子,謹遵「單線道」守則∼ 媽媽早上為趕時間,就幫珊珊穿衣服,2歲半的珊珊吵著:「我要自己穿,自己穿啦!」不顧媽媽的解釋:「媽媽沒時間了,再不快點要遲到了。」拗不過珊珊,媽媽決定讓她自己穿,但媽媽才剛走開,珊珊就求救:「媽媽穿,媽媽穿。」媽媽趕著過來幫忙,但爸爸出現了,珊珊就叫:「媽媽走開,爸爸穿,爸爸穿。」媽媽被弄得心裡很不開心。   2歲半幼兒是「愛鬧情緒」的小不點,成人千萬別被幼兒全盤控制,典型的2歲半幼兒是很難相處的,媽媽需要很大的耐心,了解這個年齡的困難,不斷的用技巧轉移他固執的脾氣,或是無理的反抗。這時的小孩只要自己的舊東西,不愛穿新衣服、不喜歡新食物,否則就是一場鬧情緒戰。2歲半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極端,「我要、我不要,我能、我不能,好與不好」他的選擇都是多重選擇,他什麼都要。不管媽媽要他做什麼,他都要做相反的,因此,大人常被他舉棋不定的態度搞得頭痛,如果不預防,他有可能一會兒說:「我不要吃菠菜」,一旦大人把菠菜丟了,他又會說:「我要吃菠菜」,讓大人左右為難。   大人在此時應把握「單線道」的教養原則,一件事接一件事,不要給他們選擇或是直接問問題的機會,例如:「你要出去走一走嗎?」你就會聽到孩子回答:「不要、要、不要、要」,搞不清楚他到底要不要出去玩。母親要記住2歲半的小孩是最愛你的,也是要求最多的,他們的自我主張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叫此時期的幼兒做「小國王陛下」、「小王后殿下」。如果孩子搞得您很煩時,最好讓他獨自玩玩,待一段時間後,家長再帶著耐心及熱忱回來。 3歲兒∼討人歡心的好寶貝!! 瑋瑋2歲半到3歲中間,當媽媽叫他自己自己吃飯時,他反頂嘴說:「我是小貝比,要奶奶吃。」 3歲的強強站在門口不進門,媽媽說:「強強趕快進來,否則蚊子要進來了。」強強趕快關上門。   許多2歲半至3歲的幼兒要求媽媽把它當作小貝比,聰明的媽媽知道這是幼兒放棄嬰兒期的最後道別,媽媽千萬別懲罰或是嘲笑、責怪他,等他經歷過短期的退化後,自然就會更獨立、更成長了。   3歲時幼兒能作選擇,2個答案中選一個,3歲幼兒語言能力已有相當有效的發展,他會分享他的秘密,也會依據口語指揮而完成指示的工作,他/她甚至開始講道理了,雖然他/她不想要做你的指示,但只要你把道理講清楚,他就會明理的去達成工作要求。3歲幼兒是「寧靜又平衡的好寶寶」,以前會說:「不好」的,在此時都比較會說:「好」,十分討人喜歡。 如何對付最愛頂嘴的4歲兒? 4歲的小中總是借用權威說話,他會說:「我媽媽這樣說的。」當他在幼兒園想要吃4片餅乾時,他會告訴老師說:「我媽媽說我要吃4片餅乾。」他會告訴他的幼兒園同學說:「我媽媽說你要這樣做、那樣做。」而別的小朋友也都聽他的指示去做。   每個年齡的小孩都有抗拒的時候,唯有4歲的小孩口語上最會頂嘴,例如頂嘴說:「我不要,我不要。」有時甚至表明:「你敢強迫我!」在某些年齡,小孩頂嘴是不同意或不願意作某事,但4歲小孩的特別點是他「只是為了抗拒而抗拒」。爸爸(或媽媽)是權威,他就是要用頂嘴來抗拒權威。   每個年齡似乎都可發現「重點字」來描述那階段的行為結構,如果我們能記得這些字,就可幫助我們瞭解幼兒的行為,並且能夠接納某些奇怪的行為。4歲的小孩就是「管不太住」,如你能記得這幾個字,你就會有會心的微笑,也可以幫助我們處理4歲幼兒的問題。4歲的小孩可以說是在每一方面都管不住,口頭上4歲的小孩最震撼,你會驚訝到他們是從哪兒學來的髒話,他們對父母的話更是反抗的厲害,既使父母處罰他他也不改,而且還變本加厲。   成人要認識到成長的節奏,介於和諧和非和諧之間,暴風雨後常是寧靜,寧靜後也可能是暴風雨,爸比媽咪一定要記得每一個小孩都是個體,都有個別差異,我們不能把它放入固定的時段或模式。每一個年齡都有正面及負面,甚至最糟的階段也有些比較好的。例如4歲小孩雖然喜歡反抗頂嘴,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表示了他有自信心和獨立感。 (詳文請見2008年六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成長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47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成長   孩子在幼稚園及小一、小二的表現都不錯,但自從升上三年班後,成績每況愈下,操行亦變得差了。經常在堂上騷擾同學及大聲叫喊,老師向家長投訴,媽媽對孩子又訓話又打,但效果仍然沒有改善。   社工接觸過孩子後,了解到孩子其實頗聰明,學習能力亦高。認為孩子在小三時一定遇到頗大的問題,才導致有這樣的表現。在與媽媽詳談後,媽媽表示在孩子小三時與丈夫的婚姻出現問題。他經常要逗留在大陸工作,但每次回家後都像很疲倦,甚麼也不想理會,令媽媽懷疑丈夫有外遇。不過,丈夫堅決否認,亦覺得太太不信任他。他倆經常在家裏吵架,甚至試過大打出手,媽媽也提出過離婚。   聽過媽媽這番話,社工明白為甚麼孩子小三時有這樣的表現。孩子因在家裏經常目睹父母吵架,甚至揚言要離婚,心裏很害怕父母會分開。在一次面談中,孩子哭了表示很擔心家庭破裂,父母不要他。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孩子需要別人不停的注意及肯定,才會覺得別人重視他,故孩子不自覺地在家裏或學校做出很多小動作去引人注意。   為了幫助孩子,社工希望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多點安全感。如多留意孩子的情緒,遇到他不高興時,可主動詢問及安慰。平時也可傾談一下成績以外的事。當孩子在態度上有所改善時,該予讚美及鼓勵,令他有信心繼續努力,不要只在他頑皮時才注意他。除此之外,社工亦與家長處理雙方的婚姻關係。其實爸爸確實沒有婚外情,只是媽媽多疑。社工令他們坦誠溝通,當他們的婚姻關係改善,便會減少在孩子面前爭執,更不再提離婚。孩子看到父母融洽,就不再擔心家庭破裂,安全感亦提升了。由此看來,父母的婚姻關係,是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

電視看太多有礙寶寶發展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63

電視看太多有礙寶寶發展 了解孩子都在看些什麼∼   電視是寶寶常見的娛樂方式,他們可以在電視中獲得知識,開闊眼界。但是電視也會給寶寶帶來負面影響,電視看太多會造成寶寶身體發育和心理健康受影響。 電視帶來的負面影響 *國外有研究證實,2∼6歲的寶寶每天多看1小時的電視,他會喝入更多的飲料,相當於攝入了近50卡熱量,加上少動,消耗能量減少,長期積累就會形成肥胖。 *其畫面快速轉動不利於寶寶視力發育。寶寶視力調節功能差,眼神經和肌肉發育不完全,在觀看影像時很容易疲勞,影響了眼部聚集功能,長久下來,還會造成弱視和近視。 *電視中一些暴力情節、色情畫面會嚴重影響寶寶身心發育和道德觀。寶寶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認為電視上的事都是真實的,便不假思索地吸收和模仿,進而導致寶寶心理的偏差和暴力行為。 *有調查表示,1∼3歲小兒過早過多地看電視,就會影響注意力不集中,其機率會增加10%以上。 *寶寶多看電視,與爸媽交流必然會減少,這樣不僅會降低寶寶和爸媽、同伴的關係,還會使寶寶的人際關係變差。 *多看電視還會延遲大腦的發育,因為看電視是一種被動過程,會導致寶寶大腦缺乏自主的思維、想像力和創造能力。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看電視 1.控制時間:爸媽要限制寶寶看電視的時間,每天看電視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在假日也不能例外,看電視的時間表也可以和寶寶一起協商。固定時間看電視可以改變寶寶盲目看電視的習慣,並減少了看電視的時間。在選擇節目時,儘量選擇一小時內的兒童節目。 2.一起看電視:爸媽應儘量陪寶寶一起看電視。在看電視時,要耐心地解答寶寶對電視的疑問,做到邊看、邊問、邊解答。一起看電視還可以加強爸媽和寶寶的交流,增進親子感情,看電視時,寶寶得到爸媽的指導,能減少電視中一些鏡頭對寶寶的不良影響,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收視習慣。 3.以身作則:爸媽看電視也要控制時間。不要吃飯時看電視,不要邊吃零食和飲料邊看電視。看電視的姿勢和距離要適當。不能拿看電視作為獎勵或懲罰寶寶的手段。 4.選擇內容:並非所有的電視內容都適合寶寶看,爸媽要做出適當的選擇。那些有暴力傾向、色情、恐怖等內容的電視不適合寶寶看,為寶寶選擇一些卡通、智力遊戲、寶寶節目等內容的電視。在黃金時段若沒有適合寶寶看的電視,在家裡可準備一些寶寶感興趣的影片。          ∼本文由聰明寶寶雜誌授權提供 請勿隨意轉載∼

指責和說明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32

指責和說明   對於像「你好壞!」「你真不長進!」「你簡直是白癡!」「你有夠阿達的!」……這類的話,我們都很容易脫口溜出,反射性的,絲毫不必經過大腦的思考與過濾。但是這類的話,都會損及小孩的自我形象及人格,也會削弱他的再次學習的勇氣,而且這些話經過代表權威、且是最了解自己的父母口中說出,它更有擴散作用,本來父母只是說他幼稚的,孩子會不由自主地把它擴大成愚蠢、消極、沒恆心、不得人緣等等。    任何批評、指責的話,深究起來,只有一個效果是很確定的:傷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古語說:「不教而殺之,謂之虐」,那麼,「不教而罵之」謂之什麼呢?   罵小孩子「壞」,實在是太過簡化和誇大了,我們真正的意思是孩子在一特定時間裏的某一項言行我們「不能接受」。所以父母必須學習「就一事,說一事」。例如小明猛抓妹妹的辮子,把妹妹弄疼弄哭了,我們可以說「你這樣子猛抓妹妹的頭髮,不但會引起頭部劇烈的震動,傷害頭髮頭皮,也會讓人很痛很痛。」,接下來,我們就必須堅定地表達我們的立場:「妹妹拿你的橡皮擦去玩,難怪你很生氣,但這不是解決的辦法啊!你這樣的做法,我們不能接受,下次再有類似的行為,我會非常生氣,而且你也要接受處罰!」   古云「聞過則喜」,在這裏我們不妨把它看成:當父母看到小孩犯了錯,則要向寶貝般,抓緊它。你的說明表示了你的包容和接納,讓他有安全感,並且也給了他正確的思考方向、是非概念和學習做判斷。這都是有助於小孩的獨立思考的訓練。   指責會「心傷」,說明才能「心服」!告訴小孩『你好壞!』是『指責』,告訴小孩他所做的事以及它為什麼是錯的,則是『說明』,『說明』才不會商到自尊!  ∼∼∼本文獲得國民健康局正式授權,請勿轉載∼∼∼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成長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47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成長   孩子在幼稚園及小一、小二的表現都不錯,但自從升上三年班後,成績每況愈下,操行亦變得差了。經常在堂上騷擾同學及大聲叫喊,老師向家長投訴,媽媽對孩子又訓話又打,但效果仍然沒有改善。   社工接觸過孩子後,了解到孩子其實頗聰明,學習能力亦高。認為孩子在小三時一定遇到頗大的問題,才導致有這樣的表現。在與媽媽詳談後,媽媽表示在孩子小三時與丈夫的婚姻出現問題。他經常要逗留在大陸工作,但每次回家後都像很疲倦,甚麼也不想理會,令媽媽懷疑丈夫有外遇。不過,丈夫堅決否認,亦覺得太太不信任他。他倆經常在家裏吵架,甚至試過大打出手,媽媽也提出過離婚。   聽過媽媽這番話,社工明白為甚麼孩子小三時有這樣的表現。孩子因在家裏經常目睹父母吵架,甚至揚言要離婚,心裏很害怕父母會分開。在一次面談中,孩子哭了表示很擔心家庭破裂,父母不要他。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孩子需要別人不停的注意及肯定,才會覺得別人重視他,故孩子不自覺地在家裏或學校做出很多小動作去引人注意。   為了幫助孩子,社工希望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多點安全感。如多留意孩子的情緒,遇到他不高興時,可主動詢問及安慰。平時也可傾談一下成績以外的事。當孩子在態度上有所改善時,該予讚美及鼓勵,令他有信心繼續努力,不要只在他頑皮時才注意他。除此之外,社工亦與家長處理雙方的婚姻關係。其實爸爸確實沒有婚外情,只是媽媽多疑。社工令他們坦誠溝通,當他們的婚姻關係改善,便會減少在孩子面前爭執,更不再提離婚。孩子看到父母融洽,就不再擔心家庭破裂,安全感亦提升了。由此看來,父母的婚姻關係,是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

電視看太多有礙寶寶發展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54

電視看太多有礙寶寶發展 了解孩子都在看些什麼∼   電視是寶寶常見的娛樂方式,他們可以在電視中獲得知識,開闊眼界。但是電視也會給寶寶帶來負面影響,電視看太多會造成寶寶身體發育和心理健康受影響。 電視帶來的負面影響 *國外有研究證實,2∼6歲的寶寶每天多看1小時的電視,他會喝入更多的飲料,相當於攝入了近50卡熱量,加上少動,消耗能量減少,長期積累就會形成肥胖。 *其畫面快速轉動不利於寶寶視力發育。寶寶視力調節功能差,眼神經和肌肉發育不完全,在觀看影像時很容易疲勞,影響了眼部聚集功能,長久下來,還會造成弱視和近視。 *電視中一些暴力情節、色情畫面會嚴重影響寶寶身心發育和道德觀。寶寶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認為電視上的事都是真實的,便不假思索地吸收和模仿,進而導致寶寶心理的偏差和暴力行為。 *有調查表示,1∼3歲小兒過早過多地看電視,就會影響注意力不集中,其機率會增加10%以上。 *寶寶多看電視,與爸媽交流必然會減少,這樣不僅會降低寶寶和爸媽、同伴的關係,還會使寶寶的人際關係變差。 *多看電視還會延遲大腦的發育,因為看電視是一種被動過程,會導致寶寶大腦缺乏自主的思維、想像力和創造能力。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看電視 1.控制時間:爸媽要限制寶寶看電視的時間,每天看電視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在假日也不能例外,看電視的時間表也可以和寶寶一起協商。固定時間看電視可以改變寶寶盲目看電視的習慣,並減少了看電視的時間。在選擇節目時,儘量選擇一小時內的兒童節目。 2.一起看電視:爸媽應儘量陪寶寶一起看電視。在看電視時,要耐心地解答寶寶對電視的疑問,做到邊看、邊問、邊解答。一起看電視還可以加強爸媽和寶寶的交流,增進親子感情,看電視時,寶寶得到爸媽的指導,能減少電視中一些鏡頭對寶寶的不良影響,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收視習慣。 3.以身作則:爸媽看電視也要控制時間。不要吃飯時看電視,不要邊吃零食和飲料邊看電視。看電視的姿勢和距離要適當。不能拿看電視作為獎勵或懲罰寶寶的手段。 4.選擇內容:並非所有的電視內容都適合寶寶看,爸媽要做出適當的選擇。那些有暴力傾向、色情、恐怖等內容的電視不適合寶寶看,為寶寶選擇一些卡通、智力遊戲、寶寶節目等內容的電視。在黃金時段若沒有適合寶寶看的電視,在家裡可準備一些寶寶感興趣的影片。          ∼本文由聰明寶寶雜誌授權提供 請勿隨意轉載∼

指責和說明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39

指責和說明   對於像「你好壞!」「你真不長進!」「你簡直是白癡!」「你有夠阿達的!」……這類的話,我們都很容易脫口溜出,反射性的,絲毫不必經過大腦的思考與過濾。但是這類的話,都會損及小孩的自我形象及人格,也會削弱他的再次學習的勇氣,而且這些話經過代表權威、且是最了解自己的父母口中說出,它更有擴散作用,本來父母只是說他幼稚的,孩子會不由自主地把它擴大成愚蠢、消極、沒恆心、不得人緣等等。    任何批評、指責的話,深究起來,只有一個效果是很確定的:傷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古語說:「不教而殺之,謂之虐」,那麼,「不教而罵之」謂之什麼呢?   罵小孩子「壞」,實在是太過簡化和誇大了,我們真正的意思是孩子在一特定時間裏的某一項言行我們「不能接受」。所以父母必須學習「就一事,說一事」。例如小明猛抓妹妹的辮子,把妹妹弄疼弄哭了,我們可以說「你這樣子猛抓妹妹的頭髮,不但會引起頭部劇烈的震動,傷害頭髮頭皮,也會讓人很痛很痛。」,接下來,我們就必須堅定地表達我們的立場:「妹妹拿你的橡皮擦去玩,難怪你很生氣,但這不是解決的辦法啊!你這樣的做法,我們不能接受,下次再有類似的行為,我會非常生氣,而且你也要接受處罰!」   古云「聞過則喜」,在這裏我們不妨把它看成:當父母看到小孩犯了錯,則要向寶貝般,抓緊它。你的說明表示了你的包容和接納,讓他有安全感,並且也給了他正確的思考方向、是非概念和學習做判斷。這都是有助於小孩的獨立思考的訓練。   指責會「心傷」,說明才能「心服」!告訴小孩『你好壞!』是『指責』,告訴小孩他所做的事以及它為什麼是錯的,則是『說明』,『說明』才不會商到自尊!  ∼∼∼本文獲得國民健康局正式授權,請勿轉載∼∼∼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成長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54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成長   孩子在幼稚園及小一、小二的表現都不錯,但自從升上三年班後,成績每況愈下,操行亦變得差了。經常在堂上騷擾同學及大聲叫喊,老師向家長投訴,媽媽對孩子又訓話又打,但效果仍然沒有改善。   社工接觸過孩子後,了解到孩子其實頗聰明,學習能力亦高。認為孩子在小三時一定遇到頗大的問題,才導致有這樣的表現。在與媽媽詳談後,媽媽表示在孩子小三時與丈夫的婚姻出現問題。他經常要逗留在大陸工作,但每次回家後都像很疲倦,甚麼也不想理會,令媽媽懷疑丈夫有外遇。不過,丈夫堅決否認,亦覺得太太不信任他。他倆經常在家裏吵架,甚至試過大打出手,媽媽也提出過離婚。   聽過媽媽這番話,社工明白為甚麼孩子小三時有這樣的表現。孩子因在家裏經常目睹父母吵架,甚至揚言要離婚,心裏很害怕父母會分開。在一次面談中,孩子哭了表示很擔心家庭破裂,父母不要他。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孩子需要別人不停的注意及肯定,才會覺得別人重視他,故孩子不自覺地在家裏或學校做出很多小動作去引人注意。   為了幫助孩子,社工希望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多點安全感。如多留意孩子的情緒,遇到他不高興時,可主動詢問及安慰。平時也可傾談一下成績以外的事。當孩子在態度上有所改善時,該予讚美及鼓勵,令他有信心繼續努力,不要只在他頑皮時才注意他。除此之外,社工亦與家長處理雙方的婚姻關係。其實爸爸確實沒有婚外情,只是媽媽多疑。社工令他們坦誠溝通,當他們的婚姻關係改善,便會減少在孩子面前爭執,更不再提離婚。孩子看到父母融洽,就不再擔心家庭破裂,安全感亦提升了。由此看來,父母的婚姻關係,是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

指責和說明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44

指責和說明   對於像「你好壞!」「你真不長進!」「你簡直是白癡!」「你有夠阿達的!」……這類的話,我們都很容易脫口溜出,反射性的,絲毫不必經過大腦的思考與過濾。但是這類的話,都會損及小孩的自我形象及人格,也會削弱他的再次學習的勇氣,而且這些話經過代表權威、且是最了解自己的父母口中說出,它更有擴散作用,本來父母只是說他幼稚的,孩子會不由自主地把它擴大成愚蠢、消極、沒恆心、不得人緣等等。    任何批評、指責的話,深究起來,只有一個效果是很確定的:傷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古語說:「不教而殺之,謂之虐」,那麼,「不教而罵之」謂之什麼呢?   罵小孩子「壞」,實在是太過簡化和誇大了,我們真正的意思是孩子在一特定時間裏的某一項言行我們「不能接受」。所以父母必須學習「就一事,說一事」。例如小明猛抓妹妹的辮子,把妹妹弄疼弄哭了,我們可以說「你這樣子猛抓妹妹的頭髮,不但會引起頭部劇烈的震動,傷害頭髮頭皮,也會讓人很痛很痛。」,接下來,我們就必須堅定地表達我們的立場:「妹妹拿你的橡皮擦去玩,難怪你很生氣,但這不是解決的辦法啊!你這樣的做法,我們不能接受,下次再有類似的行為,我會非常生氣,而且你也要接受處罰!」   古云「聞過則喜」,在這裏我們不妨把它看成:當父母看到小孩犯了錯,則要向寶貝般,抓緊它。你的說明表示了你的包容和接納,讓他有安全感,並且也給了他正確的思考方向、是非概念和學習做判斷。這都是有助於小孩的獨立思考的訓練。   指責會「心傷」,說明才能「心服」!告訴小孩『你好壞!』是『指責』,告訴小孩他所做的事以及它為什麼是錯的,則是『說明』,『說明』才不會商到自尊!  ∼∼∼本文獲得國民健康局正式授權,請勿轉載∼∼∼

育兒禁語集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47

育兒禁語集   母親疼愛子女的心情,相信全天下所有的母親的心情都是一樣的。但是有些母親一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或是亂破壞東西,就有滿腹牢騷,一副心生怒火和不耐煩的表情,於是就撈叨不休的罵個沒完。   其實,在責罵孩子的時候,不能老是跟他說『你不可以說這種話』,或做人身攻擊,就否定他的人格。此外,若做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要求,也會導致他調皮搗蛋,心神不定。   生氣責罵時所說出去的氣話,對孩子而言,有時候會變成左右他一輩子的傷痕,或永遠殘留在他心中,造成他日後對人生,甚至將來自己與子女之間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所以在罵難聽的話之前,請三思。 ※以下的言詞希望您在教養孩子盡量不要用到或不用是最好的: *否定孩子的人格 ˙煩 ˙笨蛋 ˙沒用的小孩 *影響孩子對父母親的信賴 ˙我才不需要你 ˙把你送給別人 ˙你可以不用再回來了 ˙跟您爸爸(或家人)一樣,不像樣 *嚇唬孩子,導致他的不安 ˙教醫生伯伯(或護士阿姨)來打針 ˙要跟學校老師說 ˙不要讓你去幼稚園 ˙教警察叔叔來抓你 ˙爸爸會罵你唷(或其他家人) *對於孩子的能力做無理的要求 ˙快一點,像烏龜一樣 ˙再做好一點 ˙連這個也不會 ˙妳怎麼還尿床啊? *和別人比較 ˙姊姊哥哥都會,只有你••• ˙隔壁的大丙都行,你都••• *不顧孩子需求的命令 ˙不准 ˙不許弄髒 ˙馬上停止   此外對指責孩子身體缺點或缺陷的言詞,和沒有原則性的拒絕皆應禁止。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請勿隨意轉載∼∼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成長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55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成長   孩子在幼稚園及小一、小二的表現都不錯,但自從升上三年班後,成績每況愈下,操行亦變得差了。經常在堂上騷擾同學及大聲叫喊,老師向家長投訴,媽媽對孩子又訓話又打,但效果仍然沒有改善。   社工接觸過孩子後,了解到孩子其實頗聰明,學習能力亦高。認為孩子在小三時一定遇到頗大的問題,才導致有這樣的表現。在與媽媽詳談後,媽媽表示在孩子小三時與丈夫的婚姻出現問題。他經常要逗留在大陸工作,但每次回家後都像很疲倦,甚麼也不想理會,令媽媽懷疑丈夫有外遇。不過,丈夫堅決否認,亦覺得太太不信任他。他倆經常在家裏吵架,甚至試過大打出手,媽媽也提出過離婚。   聽過媽媽這番話,社工明白為甚麼孩子小三時有這樣的表現。孩子因在家裏經常目睹父母吵架,甚至揚言要離婚,心裏很害怕父母會分開。在一次面談中,孩子哭了表示很擔心家庭破裂,父母不要他。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孩子需要別人不停的注意及肯定,才會覺得別人重視他,故孩子不自覺地在家裏或學校做出很多小動作去引人注意。   為了幫助孩子,社工希望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多點安全感。如多留意孩子的情緒,遇到他不高興時,可主動詢問及安慰。平時也可傾談一下成績以外的事。當孩子在態度上有所改善時,該予讚美及鼓勵,令他有信心繼續努力,不要只在他頑皮時才注意他。除此之外,社工亦與家長處理雙方的婚姻關係。其實爸爸確實沒有婚外情,只是媽媽多疑。社工令他們坦誠溝通,當他們的婚姻關係改善,便會減少在孩子面前爭執,更不再提離婚。孩子看到父母融洽,就不再擔心家庭破裂,安全感亦提升了。由此看來,父母的婚姻關係,是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

經常咬手指頭

2008年07月01日
公開
51

經常咬手指頭   不少家長的孩子都可能試過有「小動作」或「不良行為」,但究竟這些不良行為對孩子成長會否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很關鍵性的問題。孩子如果有一或兩樣這些行為,如舐手指、咬指甲、抓頭髮,但沒有其他情緒或行為問題,通常他多不是心理有問題的孩子。但如果孩子同時有多種這些行為,加上還有情緒、讀書、人際關係等問題,孩子則多是心理有問題。 ※孩子為何有這些「小動作」?有幾個理由: 1、孩子的「習慣」,即沒有其他症狀,問題重要性不大。 2、吸引父母注意的行為,咬手指抓頭髮會令父母著緊,得到父母很多注意,於是孩子不自   覺便會多做這些行為。 3、孩子缺少正常的刺激。孩子需要正常感觀、情感和思考上的「刺激」,才可以身心理健   康成長。缺少刺激的孩子很容易不自覺自我刺激,以作為一種滿足的補償。 4、這些孩子本身有情緒有困擾。 5、孩子有弱智或自閉症等多種不同的成長障礙,這些孩子常見有這些行為,因為他們欠缺   了普通孩子可以享受的刺激和多姿多采的生活,使他們的心境容易煩燥,於是用一些最   原始的自我刺激的方法,抓傷自己,撞自己的頭等來作為一種刺激。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請勿隨意轉載∼∼

經常咬手指頭

2008年07月01日
公開
48

經常咬手指頭   不少家長的孩子都可能試過有「小動作」或「不良行為」,但究竟這些不良行為對孩子成長會否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很關鍵性的問題。孩子如果有一或兩樣這些行為,如舐手指、咬指甲、抓頭髮,但沒有其他情緒或行為問題,通常他多不是心理有問題的孩子。但如果孩子同時有多種這些行為,加上還有情緒、讀書、人際關係等問題,孩子則多是心理有問題。 ※孩子為何有這些「小動作」?有幾個理由: 1、孩子的「習慣」,即沒有其他症狀,問題重要性不大。 2、吸引父母注意的行為,咬手指抓頭髮會令父母著緊,得到父母很多注意,於是孩子不自   覺便會多做這些行為。 3、孩子缺少正常的刺激。孩子需要正常感觀、情感和思考上的「刺激」,才可以身心理健   康成長。缺少刺激的孩子很容易不自覺自我刺激,以作為一種滿足的補償。 4、這些孩子本身有情緒有困擾。 5、孩子有弱智或自閉症等多種不同的成長障礙,這些孩子常見有這些行為,因為他們欠缺   了普通孩子可以享受的刺激和多姿多采的生活,使他們的心境容易煩燥,於是用一些最   原始的自我刺激的方法,抓傷自己,撞自己的頭等來作為一種刺激。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請勿隨意轉載∼∼

經常咬手指頭

2008年07月01日
公開
38

經常咬手指頭   不少家長的孩子都可能試過有「小動作」或「不良行為」,但究竟這些不良行為對孩子成長會否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很關鍵性的問題。孩子如果有一或兩樣這些行為,如舐手指、咬指甲、抓頭髮,但沒有其他情緒或行為問題,通常他多不是心理有問題的孩子。但如果孩子同時有多種這些行為,加上還有情緒、讀書、人際關係等問題,孩子則多是心理有問題。 ※孩子為何有這些「小動作」?有幾個理由: 1、孩子的「習慣」,即沒有其他症狀,問題重要性不大。 2、吸引父母注意的行為,咬手指抓頭髮會令父母著緊,得到父母很多注意,於是孩子不自   覺便會多做這些行為。 3、孩子缺少正常的刺激。孩子需要正常感觀、情感和思考上的「刺激」,才可以身心理健   康成長。缺少刺激的孩子很容易不自覺自我刺激,以作為一種滿足的補償。 4、這些孩子本身有情緒有困擾。 5、孩子有弱智或自閉症等多種不同的成長障礙,這些孩子常見有這些行為,因為他們欠缺   了普通孩子可以享受的刺激和多姿多采的生活,使他們的心境容易煩燥,於是用一些最   原始的自我刺激的方法,抓傷自己,撞自己的頭等來作為一種刺激。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請勿隨意轉載∼∼

幼稚園握筆寫字專家:5歲前不宜

2008年06月30日
公開
44

幼稚園握筆寫字 專家:5歲前不宜 記者:張倍綺 攝影: 涂堂鑾 報導 教育部規定幼稚園不能教小朋友寫字,但是,很少有業者遵從規定,因為家長擔心孩子上了小學會跟不上進度,幼教專家提出警告,4-5歲是骨頭正在密合的階段,握筆擔心會影響到手部骨骼生長,而且,還有近視問題,因為幼稚園學寫字的情況普遍,小一新生已經每5個人,就有1個得戴上近視眼鏡。 幼稚園怎麼不學寫字?拿出春夏秋冬擺在中間,只不過,老師讓小朋友拿的是刷子,不是細細的鉛筆,學著「畫」出一樣的字。幼稚園老師:「有4個字,你覺得哪個字看了最可愛?最喜歡?」 有的歪七扭八,也有的小朋友已經會寫自己的名字,裡頭「蔡」這麼難的字也會。大班小朋友:「超早就會了啦,中班就會了啦。」 老師透露,這是之前在別的私立幼稚園學的,學寫字幾乎是普遍現象,但他們不希望揠苗助長。幼稚園主任黃惠如:「筆太細的話,他們力道不太容易使出來,所以其實看得出來,他們寫字很辛苦。」 就請班上另一個小妹妹試試看,用粗粗的練習筆寫字,已經很吃力,再何況鉛筆。記者:「哪一支比較好用?」大班小朋友:「粗的。」 而且這格子還不到2公分,長時間練習,國健局統計小一新生已經每5個就有1個近視,高居世界第二,也是幼稚園就要學寫字的新加坡排名第一, 幼教專家更認為,5歲以前骨骼還在發展,真的不適合握筆。黃惠如:「家長要有個正面態度,讓孩子從塗鴉、仿寫,一直到正式寫字,如果真正進入寫字,我覺得大班下學期(5歲),可以做準備(練習握筆)。」 就是衝著家長心態,擔心小朋友會跟不上,要遏止幼稚園強迫孩子學寫字的行為,還要家長的觀念也跟著改變。 ** ** ** ** ** * 寶寶適合學寫字嗎? 採訪�許揚昕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張旭鎧 寶寶可以學寫字嗎?幾歲開始學才恰當呢?其實小朋友並不適合太早學寫字唷!最好3歲以上再開始,以免壞了孩子的興致不打緊,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肌肉發育呢! 內文: 「老師,為什麼還不快點教小朋友寫字呢?這樣他的程度會不會趕不上別人呢?」經常有家長因擔心孩子太慢學寫字競爭力不足,而不斷地督促老師儘早讓孩子開始學寫字,但提早學寫字真的好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表示,寫字這個動作牽涉到精細動作及手眼協調能力、專注力等能力的配合,因此,對3歲前的幼兒來說,要握住筆,完整且漂亮地寫出一個完整的字體,的確有相當的困難度。 一般而言,要能正確地握住筆並寫出一個完整的文字,大約要等孩子4歲左右才能辦到;至於3歲以前的幼兒則可以先做一些簡單的練習,如隨意塗鴉等,藉以增加其學習興趣! 隨手塗鴉∼3歲開始 寫字對成人來說,雖然不是一件難事,但對幼兒來說,要寫出一個完整且漂亮的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長千萬不要錯估孩子的能力而硬逼孩子學習。 一般來說,3歲以前的幼兒僅有塗鴉的能力;真的要握筆寫出一個字,則約半要待孩子4歲左右才可以達到。那麼看似簡單的寫字,還需要運用哪些能力呢?張旭鎧分析如下: * 握筆:正確的握住筆需要小肌肉等精細動作的協助。 * 坐姿:寫字時需要正確地坐姿,而維持正確地坐姿需要仰賴軀幹肌肉的力量。 * 運筆:寫字時除了小肌肉的協助之外,運筆時還需要手腕肌肉的配合。 * 瞄準:對準寫國字方格子,則需要視知覺、手腳協調力的配合,如此一來下筆之後才可以準確地對準格子。 * 其他:而除了上述的種種能力之外,坐著寫字還需要良好的專注力及耐心,還有高度的學習興趣,否則如果孩子老是沒耐心、坐不住,也很難寫完一個字唷! 寶寶適合學寫字嗎? 不少家長希望孩子愈早學會寫字愈好,但也不能忽視孩子的能力發展是否足以應付寫字。而家長該如何評估孩子是否可以開始寫字了呢?張旭鎧提醒,家長不妨依照兒童發展量表及小朋友的動機是否足夠等方面,來評估孩子是否可以開始握筆寫字了。 Check1∼∼兒童發展量表 媽咪可以藉由兒童發展量表,來評估孩子是否已經具備開始握筆寫字的能力。諸如:評估各項精細動作的展發是否發展完全,像是:是否會抓握?是否會畫圓及畫十字等。 Check2∼∼學習動機 除此之外,媽咪還可以拿筆試著讓孩子畫圖,檢視孩子是否具有足夠的學習動機,例如:當寶寶的手裡握有蠟筆時是否會想畫畫,如果有,則可以進一步的啟蒙;如果沒有,也不要心急,每個孩子的發展進程不一樣,媽咪可以慢慢地從遊戲中啟蒙。如:先讓寶寶試著學寫自己的名字;或是以塗鴉式的畫圖方式,讓寶寶畫全家福等。 提早握筆 打壞學習興趣 會寫字並不代表寶寶的學習進度就超前囉!事實上,對寶寶來說,那只是一個不具意義的圖像而已呢!所以爸比、媽咪不必操之過急啦! 張旭鎧強調,提早讓寶寶握筆學字,不僅不能達到提早學習的功效,反而有可能會打壞孩子的學習興趣,或是造成肌肉傷害,對孩子來說,害處不少,因此建議家長應先確認孩子的能力之後,再來決定是否可以提早進行,以免加深日後校正的困難。 Questions1∼∼肌肉傷害 當寶寶的生理尚未準備充足時,肌肉的力量仍稍嫌不夠,因此強迫孩子寫字,常會造成握筆姿勢錯誤,而使寶寶的手容易酸痛,或是造成肌肉傷害、手指變形等後遺症。更糟的是,生理上的不適應,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使孩子對寫字留下不好的印象而排斥寫字。 Questions2∼∼注意力不集中 乖乖地坐下來握筆寫字需要集中的注意力,但如果孩子的發展尚未成熟,可能就無法將注意力集中那麼長的時間,常是坐一會兒就想起身玩耍,而讓家長氣憤不已。 而一再地強迫學習的結果,有可能會使孩子產生排斥心理,表現於外的,就是不愛寫字,甚至還可能會產生拒學症等嚴重後果。 Questions3∼∼改變大腦學習模式 學齡前的幼兒學習方式主要是以右腦學習為主,也就是圖像學習,因此,字對幼兒來說,僅只是一個圖像,不具意義。而此時如果家長經常以書本教材逐字逐句的教導小朋友,將會迫使小朋友提早從右腦學習轉換至左腦學習,那麼往後孩子在空間、邏輯及圖像的表現可能就會比較不足,反而得不償失。 選對工具 正確學寫字 教導孩子學寫字,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心急,並且要選對工具;當孩子出現不適時,應儘快糾正,並且多休息,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如此才不會加深孩子的排斥感。 但學習工具該怎麼選呢?張旭鎧認為,對於4∼5歲開始學習握筆寫字的幼兒來說,使用握筆器或是較粗的蠟筆、鉛筆(直徑約0.6∼0.8)來練習是比較恰當的。 一般來說,三角型的鉛筆比較適合幼兒,因為三角型的筆,容易支撐,小朋友比較容易握;若是使用圓型的鉛筆,則需給予握筆器,如此才能讓孩子正確握筆。 有了正確的握筆姿勢之後,寶寶寫字的速度才會又快又好。那麼要怎麼開始練習呢?當寶寶3歲左右,媽咪就可以開始拿粗的蠟筆讓小朋友試著用蠟筆塗鴉或是畫圓、畫直線;到了4歲時,就可以由媽咪先畫虛線,再請小朋友跟著描繪,藉以訓練孩子的協調能力;或者媽咪也可以先拿紅色的蠟筆寫一個字,接著再請寶寶沿著字重新描繪一次,如此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視知覺,還可以讓孩子學習握筆、運筆的方法。 此外,張旭鎧也特別提醒家長,剛開始學寫字時,千萬不可以用強迫的方式,且應由簡單的字開始練習,以免筆畫過於複雜使孩子產生挫折感,待孩子學得不錯之後,就可以慢慢地增加難度囉! 而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妨以日常用品或是孩子感興趣的玩具或是動物開始著手,如:恐龍、車子、貓、狗等。     (詳文請見2006年4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寶寶入園教育局指點迷津

2008年06月29日
公開
33

寶寶入園教育局指點迷津   幼兒教育券的發放,確實減輕部分家長的負擔,不過家長幫子女挑選幼稚園,總會被五花八門的教學型態搞得頭昏腦脹,桃園縣教育局仔細彙整各家教法,出版「公私立幼稚園寶寶入園手冊」,一次說分明。      目前業者口中,常標榜自己是「蒙特梭利教育」,聽來頗為專業,不過蒙氏教育並沒有固定單位,僅強調老師應準備好一個開放、豐富且有秩序感的學習環境,透過小朋友穿衣、穿鞋、照顧植物等日常生活練習,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及秩序感。這種教育方式,非常重視幼兒的個別學習與老師的示範,且多採混齡式教學,期望幼兒在彼此觀摩及鼓勵下,主動學習,但前提是老師必須受過嚴謹正規的訓練,否則易流於機械式的教具操作,坊間許多幼稚園主打「蒙氏教育」,可能是廣告的噱頭,企圖用教具吸引家長願意付高額學費。 ◎「雙語教學」的幼稚園,依據師資來源及時段長短,可分成四種:   第一種「不定時英語教學」,未安排固定時段,由園所本身老師兼教簡單的英文單字或日常會話,老師也許受過幼教專業訓練,但英文能力參差不齊。   第二種是「每週兩節英語教學」。由園方外聘英文教師,這些教師可能是由外國人或外文系畢業的本國人兼任,每週固定上課,此類老師的英文能力也許可以,不過欠缺幼教專業訓練。   第三種是「半日英語教學」。上午由外籍老師用英語上課,中文老師協助管理,下午恢復正常讀寫算;還有一種是「全日英語教學」,由外籍老師與中文老師共同帶全日班,號稱全日完全使用英文對話。  第一種與第二種學前機構,多半是立案幼稚園或托兒所,屬兼辦「英語才藝教學」,第三及第四種多半是立案「補習班」,教師英文程度還不錯,不過也有未立案,幼兒安全堪慮,學費又昂貴,家長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