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孕婦暴肥 產後難「消腫」

2006年07月29日
公開
62

轉載~ 孕婦暴肥 產後難「消腫」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準媽媽們有過胖危機!不少人平常對身上的肉肉斤斤計較,但是一到懷孕就大大放寬標準,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最近一次對400多位的產婦統計,發現生產體重平均比孕前多了14.04公斤,較醫師建議的多了1、2公斤。  過去北市醫婦幼院區曾研究,比較第一胎產婦的平均體重,在1988年是63.48公斤,1999年則增加到67.23公斤,十年間增加了3.75公斤。而最近這次研究則發現,404位孕婦生產體重是67.1公斤,顯示孕婦體重偏重的現象沒有改變。而且高達38.58%的孕婦,懷孕體重一口氣增加超過15公斤,有2.47%生下大於4000公克的寶寶。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張永生表示,許多媽媽對營養攝取毫不節制,也不知道每天應該攝取的熱量,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只有兩成會向營養師作飲食諮詢,而且只有四成懷孕後有運動習慣。  產前體重暴增,產後想「消下來」也不容易。生產後扣掉寶寶體重、胎盤、羊水的重量,剩下來的6到8公斤,可都肥在媽媽身上,而且過胖,妊娠紋也會比較嚴重。張永生說,建議平均增加12到13.5公斤即可。  除了注意營養及熱量攝取,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孕婦可以從事簡單的散步、伸展操,或是到游泳池泡泡水,不必勉強要學習新的運動,也要避免過度伸展或跳躍。最近像是藝人李詠嫻學習孕婦瑜珈,對新手來說,可能會引起肌肉收縮,最好能經醫師評估再嘗試。 【2006/07/16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 孕婦1周胖多少? 別超過0.5公斤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你的肚子怎麼那麼小?」不少準媽媽常被問的啞口無言。國人常認為要生個胖娃娃,於是有人喝甘蔗汁,據說寶寶可以因此長的大,有人拚命吃榴槤,以為這樣寶寶可以長的壯,還有人聽說喝牛奶幫寶寶美白,天天把全脂牛奶當水喝,吸收了超高熱量,不過胖也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張永生表示,常常到了預產期前,寶寶已經有接近3000公克重,不少準媽媽還是會說,「怎麼這麼小」?  張永生說,不少媽媽對懷孕時該增加多少體重一無所知,更抱持著一人吃兩人補的「重責大任」,有人一個月一胖就是五公斤,對母子健康都不好,也增加難產的機率。  高醫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詹德富也表示,像不少孕婦天天喝甘蔗汁,甘蔗汁的糖分很高,透過胎盤,寶寶吸收了會促進生長,不過寶寶其實是「虛胖」,不僅容易有難產,媽媽不好生,而且習慣了子宮內的高糖分,寶寶出生後反而會有低血糖。  另外,有些媽媽因為腳水腫,喜歡喝紅豆湯利尿,詹德富說,腳水腫是因為子宮壓迫到下腔靜脈的血液循環,只要沒有妊娠高血壓,不必太在意,天天喝紅豆湯,只會堆積太高熱量。  詹德富也強調,很多準媽媽很在意寶寶的大小,每次一照超音波,發現胎兒發育慢,就開始補東補西拼命吃,其實如果父母本身體型就比較瘦小,胎兒也不會大到哪去,這時千萬不要勉強增重。而且孩子將來能不能正常發育,跟生出來大小的關聯也不大,媽媽不要因為迷信生個白白胖胖的娃娃,把自己養肥了。  其實正常來說,一周不能胖超過0.5公斤,一個月以2到3公斤為宜。張永生也說,懷孕的基礎代謝率,比懷孕前增加15%到23%,因此每天熱量較懷孕前增加200到300大卡即可。 【2006/07/16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大爛牙 小心心臟病

2006年07月29日
公開
62

轉載~ 大爛牙 小心心臟病【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牙痛跟心臟病也有關係?一位先天有心臟瓣膜缺損的小男童,去診所拔蛀牙後,右邊臉頰腫起來,而且也變得越來越喘,家長覺得不對勁帶去醫院,才發現口腔內的鏈球菌,在拔牙時經由血液、淋巴,導致心內膜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牙科主任陳立愷表示,蛀牙或是有牙周病,細菌會藏在蛀牙的窩洞,或是牙齒與牙齦間,一旦有先天性心臟病,在拔蛀牙或是手術時,細菌就可能跑到心臟裡去。  陳立愷說,有些先天性心臟病的小朋友,因為症狀很輕微,平常沒有治療,因此在拔蛀牙時,家長也沒有提醒醫師,其實只要在術前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就能預防感染。  另外,如果有糖尿病,血糖高時牙齦腫大,就變得更容易窩藏細菌,讓牙周疾病惡化,陳立愷也說,還有服用某些癲癇用藥,也會使牙齦比較腫,都可能讓牙齒疾病變得更糟。  陳立愷也說,很多小朋友不懂刷牙技巧,很容易蛀牙,因此塗氟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就像幫牙齒穿上防彈衣一樣,每半年一次,可以降低恆牙蛀牙率20%。今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從17日起到8月底提供免費塗氟,家有5 到12歲兒童,不需要掛號費、健保卡,可以免費接受口腔篩檢、塗氟義診。 【2006/07/17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預防感冒,冬病夏治正是好時機

2006年07月28日
公開
37

轉載~ 預防感冒,冬病夏治正是好時機 輯�陳雯琪   夏至後的節氣也是重要的養生時機唷!萬芳醫學中心中醫科李靜姿主任表示,臨床上,許多疾病的發作是具有季節性的,例如:氣喘、感冒、過敏性鼻炎、冠心病、類風濕關節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 而上述疾病在冬天發作的頻率通常會比夏天高出許多,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利用夏天病情緩解時好好來調理身體,相信冬天來臨時,以上的疾病也比較不會發作。    李靜姿說明,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在台灣許多醫院都會利用夏至或三伏天等節氣,來治療前面所提的冬病(如:感冒、氣喘、鼻過敏等)。因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對於一些冬天容易發病而夏天症狀緩解的疾病,在這個節氣治療有如虎添翼效果加成的作用。 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容易感冒者夏日合適的藥膳: * 益元湯: 材料:黨參5錢,麥冬2錢、北五味子1錢、紅棗3個去核、白木耳10公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黨參、麥冬、北五味子、紅棗、白木耳放入鍋內,加水800c.c先以大火煮開,再以小火煮約30∼40分鐘,再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能:益氣養陰,健脾開胃。對於因氣陰不足導致精神不振、疲倦乏力、口渴多汗、久咳少痰等症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鳳髓膏: 材料:松子仁、胡桃肉各30克、蜂蜜30公克 製法:將松子仁、胡桃肉以熱開水泡浸後去皮,搗爛成泥,再加入蜂蜜,攪拌均勻。 服法:以開水沖泡,分二次服完。 功能:補肺益腎,潤腸通便。對於因肺虛久咳、久喘、腎虛型腰酸腿軟及老人乾硬性便秘等症有很好保養作用。

會陰剪不剪由產婦決定+準爸爸剪臍帶

2006年07月27日
公開
63

轉載~ 會陰剪不剪 由產婦決定 醫師推親善生產 準爸爸剪臍帶-蘋果日報950715 【許佳惠、沈能元╱台北報導】  產婦生孩子,不必再如待宰羔羊、任醫師擺布。三總、林口長庚、振興等醫院近來推「母嬰親善生產試辦計劃」,讓產婦自己決定生產時要不要灌腸、剪會陰、蹲著或坐著生產。醫師表示,此舉可增加產婦信心和滿意度,提高再生意願,也能減少醫療糾紛。  體貼服務  台北護理學院曾受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台灣高達百分之九十三產婦,生產時做過會陰切術,高於美國的百分之三十三、加拿大的百分之二十四、英國百分之十三及大陸百分之八十二,居「全球第一」,灌腸和剃毛比率也分別為百分之六十四及百分之七十五,被指為過度醫療化。  自選坐姿或蹲姿生產  上月開辦親善生產計劃的三總婦產科醫師黃貴帥說,以前擔心感染故剃掉全部陰毛,但其實只要剃一部分或消毒乾淨,就不需擔心;而剪會陰雖有助胎頭露出,但也不是非剪不可感染;另現在的產台都讓產婦躺著生,也不合人體工學,坐著或蹲著生反而容易出力。該院的產婦只要加入試辦計劃,都可自己選擇。  三總護理師張靜宜和閻秋鳳並說,準爸爸也可進產房幫寶寶剪臍帶,上個月至今,已有四十二名產婦加入,十四人已完成生產。參加計劃的三十七歲彭太太說,因充分瞭解,過程中很安心、放心。  此一親善生產計劃由國民健康局委託,除三總外,振興、林口長庚也已開辦,聖保祿、惠新診所也在計劃之內。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助產研究所副教授郭素珍說,醫院開始推行人性化生產,讓產婦可按照自己想法,會使生產過程更溫馨、而非充滿痛苦,並能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世民表示,台灣婦女較聽話,不懂得要求,以前為了手術方便,都是一貫化作業,現在讓產婦有自主權、參與感,可以降低緊張和醫療糾紛。  各種生產方式比較 ◎自然產  優:產道擠壓可幫助寶寶肺部發育、減少母親麻醉風險、產後2~3小時即可下床  劣:生產時間久,第一胎可能痛15~16小時;產後膀胱、陰道、子宮鬆弛機率恐增加 ◎水中分娩  優:號稱可減輕疼痛、縮短產程  劣:若接生不熟練,恐致寶寶窒息死亡 ◎在家生  優:環境熟悉較為放心  劣:出現併發症若無醫師在旁,風險較高 ◎剖腹  優:生產時間較短,膀胱、陰道、子宮鬆弛風險低  劣:復元時間久,產後1~2天才能下床、麻醉風險、傷口感染、寶寶肺部較易有問題  資料來源:壢新醫院王漢洲醫師、三總黃貴帥醫師  「母嬰親善生產試辦計劃」選擇項目 ◎是否接受灌腸 ◎是否要禁食 ◎是否要淋浴 ◎是否希望下床走動 ◎是否接受靜脈點滴注射 ◎是否願意剔除部分陰毛 ◎要持續使用或間歇使用胎兒電子監視器 ◎生產時要採腰部以上直立姿勢用力或躺在床上用力 ◎是否接受會陰切開或選擇性的被切開會陰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婦產科醫師黃貴帥

ㄋㄟㄋㄟ邊喝邊睡 造成一口爛牙

2006年07月25日
公開
58

轉載~ ㄋㄟㄋㄟ邊喝邊睡 造成一口爛牙【記者楊心怡�報導】  沒有牙齒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它也發生在僅兩、三歲的小朋友身上。但這些小朋友不是因為正常的換牙,或還沒長牙,台北市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一般牙醫科主任廖春美指出,很多小朋友是因為「奶瓶性蛀牙」導致整口牙都蛀掉,只剩下排四顆門牙是正常的。  所謂奶瓶性蛀牙,顧名思義就是不當使用奶瓶造成的蛀牙。嬰兒剛出生時就必需哺餵母乳或以奶瓶餵食。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牙齒,因此不必擔心因奶瓶餵食而造成蛀牙。但幼兒漸漸長大之後,約九個月至一歲時,長出上顎門牙,如在這時仍延續嬰兒期的餵奶方式,則很可能會造成奶瓶性蛀牙。  另外,若幼兒有睡前吸奶的習慣,邊吸邊睡,睡著之後,由於唾液分泌減少,造成高濃度的奶水附在齒面上,成為細菌的溫床,也易造成奶瓶性蛀牙。  但有很多媽媽辯稱說,她都是餵食母奶,為什麼還會蛀牙呢?廖春美說,現在坊間的兒童奶粉很多是仿照母奶的成分,但把糖份降低,因此母奶中所含的糖份反而還較高,導致兒童蛀牙的機率反而比喝牛奶的機率還大。  因此,廖春美建議,在幼兒尚未長牙前,可用紗布沾冷開水擦拭牙齦,一旦幼兒開始長牙,便可用刷頭小的幼兒型軟毛牙刷幫幼兒清潔。「讓小朋友適應牙刷在牙齒上的觸感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突然要他用牙刷刷牙,小朋友也會反抗。」廖春美也提醒媽媽們,吃點心與吃飯的時間每次不能超過30分鐘,牙齒長時間浸泡在食物裡,飯後沒時間刷牙清潔,也易造成齲齒。  不當使用奶瓶不只會造成奶瓶性蛀牙,超過三、四歲還在使用奶瓶的小朋友,還會產生暴牙;這同樣會發生在常常吸手指、安撫奶嘴用太久的小朋友身上。廖春美說,這是因為奶嘴會影響牙齒發展的位置及齒槽骨的形狀。「很多小兒科醫師會說奶嘴有安撫幼兒心理的作用,但我們牙科醫師認為,應該是找到小朋友哭鬧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塞奶嘴應付。」  至於何時該戒除吸手指或吸奶嘴的習慣,學者說法不一,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建議:一、在恆牙萌發前,密切觀察有這類習慣的小孩,不一定要馬上戒除。二、2歲之前將吸奶嘴的習慣戒除。三、9個月大時可以開始停止使用奶瓶餵食,最好在周歲時完全戒除。 【2006/07/23 民生報】 @ http://udn.com

中醫 兒科診療新趨勢!

2006年07月23日
公開
47

中醫 兒科診療新趨勢! 採訪�陳雯琪 諮詢�吳明珠中醫診所中醫師 吳明珠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 顏宏融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林文勝 隨著觀念的改變,不少家長對於中醫兒科的接受度愈來愈高,也使得中醫成為兒科診療的新趨勢,而其中又以過敏兒的就診機率最高,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   而在眾多過敏的治療方法中,又屬三伏貼的治療效果最令家長滿意。而這同時也是中醫兒科深受家長青睞的主因,因為,不必使用類固醇就可有效減緩過敏的發生。    此外,他西醫認為較棘手的尿床及腸胃道問題,如:食欲不振、便秘等,也都是家長捨西醫就中醫的原因。而除了疾病的治療之外,媽咪最關心寶寶是否聰明了,因而健腦等體質調整問題,也成為媽咪選擇中醫就診的主要因素。    中醫兒科 就診率日高    在全民健保開辦之後,家長選擇至中醫就診的比率就比往年提高許多。此外,在中醫的大力推廣之下,家長也逐漸肯定中醫的療效。    吳明珠中醫診所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通常家長選擇將小孩帶至中醫就診最常見的原因為過敏,約佔三分之一強,其他,如:食欲不振、轉骨等,體質調整問題,都是家長捨西醫就中醫的原因。此外,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勝文則說,尤於西醫在治療過敏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經常會採取類固醇治療,使家長對於藥品的副作用感到擔心,因而多半願意改採中醫來治療。    而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顏宏融強調,一般西醫認為較為棘手的腦神經疾病、尿床、食欲不振、便秘、夜啼等,都有不少家長會考慮求助於中醫來改善。一般來說,中醫在過敏免疫相關疾病、腸胃功能障礙、內分泌功能障礙及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方面都有相當不錯的療效。總體來說,家長對於中醫的信心指數的確有較往年提高,尤其是在過敏疾病的診治上,最受家長肯定。 寶寶多大才適合中醫療法?    寶寶可以吃中藥嗎?多大的寶寶才適合看中醫呢?吳明珠表示,為了避免小朋友過敏,一般建議待寶寶4∼6個月以上,再開始看中醫、服用中藥。而林文勝也認為,如果寶寶的配合度高,不怕吃味道較重中藥,其實都沒有什麼大問題,4∼6個月以上就可以就診囉! 中醫VS.西醫 優點有哪些?    寶寶為什麼要看中醫、吃中藥呢?中醫與西醫又有何差異?林文勝表示,中醫主要是以體質調養為主,而西醫通常是以症狀治療為主。如果寶寶正處於患病的急性期,那麼不妨選擇西醫立刻減緩症狀,但之後則可透過中醫來調理體質。    舉例來說,當寶寶感冒時,中醫的治療方式為:先提振虛弱的體力,再來鎮制咳嗽等症狀,且還得針對患者不同的體質來調配方子,與西醫以治療症狀為主的方式大不相同。    此外,中醫還有一個好處,即中藥是以提高人體活性為主,不是用來攻擊病毒、細菌,因而較不易有抗生素濫用及產生抗藥性問題。    另一方面來說,中醫講求依體質來治療,且中藥有溫、熱、寒、涼之分,但西藥卻沒有,因而可能同樣的藥,對不同的寶寶卻有不同的效果。不過,林文勝也強調,服用中藥時,應經過醫師詳細的診治,如此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 Part2:中醫診治排行榜   鼻涕直流,噴嚏連連,試試中醫療法吧!多數的父母在寶寶發生過敏症狀時,直覺會想到利用中醫來?予協助,並改善症狀。除了過敏之外,腸胃病也常是家長求助的大宗,我們就來瞧一瞧,中醫哪些療法深受家長們的喜愛! 調養體質 找中醫就對了!    究竟中醫哪些診治項目最受家長信賴呢?醫師一致表示,非過敏莫屬。家長如帶寶寶前往中醫醫院診治,有三成以上是為了改善過敏症狀。其次腸胃問題、生長發育等等也是詢問度極高的項目。      目前求診人數最多的前五種病症為: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腸胃功能障礙(如:厭食、便秘、慢性腹瀉等)及媽咪最傷腦筋的尿床問題啦!您瞧,光是過敏疾病就占了前三項之多。以下我們就隨著醫師的腳步,逐一來破解中醫的診治法寶。    中藥那麼苦,該如何讓寶寶乖乖地將中醫吃下肚?一般來說,目前的中藥多半為科學中藥粉,且幼兒的用量都極少,因而多半不會有服藥的問題。顏宏融建議,吃藥時,為免味道過苦,可以在吃藥前,先餵小朋友喝一口糖水,把藥吃下肚後,再喝一點糖水,自然就可以沖淡苦味囉!或者也可以以中藥調和溫水或蜂蜜、果糖給寶寶服用。    此外,不要在寶寶吃太飽的時候餵,以免孩子胃口不佳,全數吐出來;且態度宜溫和,避免將孩子抓太緊,或是硬逼孩子吃,以免嚇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