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親職教育】 如何才能不生氣 ─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2011年11月30日
公開
50

【親職教育】 如何才能不生氣 ─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孩子雖然有時像小天使般可愛,有時卻又頑劣固執得像個小惡魔,教爸媽頭疼不已。當孩子實在是太過份時,再怎麼理智的爸媽,也很難不被激怒。這裡提供幾個小祕訣,幫助爸爸媽媽以和平的方式圓滿解決問題。 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避免老是以大人的權威命令孩子這樣那樣,讓孩子有機會作選擇,覺得自己意見被尊重,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問他「你想先刷牙還是先洗澡?」本來兩者都不想做的孩子,可能就會勉強選擇一種。 尋求其他解決之道 當孩子想做一件會引起麻煩的事時,不要直接告訴他不可以,而是提議另一種能夠讓他做那件事的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在廚房蓋積木城堡,建議他到客廳去玩,因為在那裡可以蓋更大更豪華的城堡。 聽孩子說內心的感覺 氣極了的爸媽,往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試著冷靜下來,問問孩子的感覺,或許你會發現孩子其實也是情有可原。例如孩子欺負弟妹,可能只是因為害怕弟妹搶走爸媽的愛,所以想引起爸媽注意而已。 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外,爸媽也要在實際情境中教孩子道理,孩子才會愈來愈懂事。例如,孩子搶弟妹的玩具,問他「如果你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你會不會不高興?」,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別人。 讓孩子嚐到自己行為造成的苦頭 在無大礙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例如,孩子堅持繼續玩不吃飯,屢勸不聽後,就別勉強他;當他自己餓了要求吃飯,告訴他「你說不吃的,我們就全都吃完了啊!」先讓他餓一陣子,再拿東西給他吃。有了這樣的經驗,他就會知道準時用餐的必要。 以有趣的方式轉換衝突情境 爸媽如能發揮幽默感,不但能讓自己不生氣,也能化解孩子的反抗態度。例如孩子不肯刷牙時,爸媽可以說:「我們來試試一種好玩的方法,我刷你的牙齒,你刷我的牙齒好不好?」 協商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有時和孩子談條件、彼此各退一步也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天色已晚,孩子還不願意離開遊樂場,可以和孩子協議再玩三次溜滑梯就回家。 稍作讓步 爸媽稍作讓步,通常可以立即解決問題,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偶爾為之。例如,孩子吵著想睡覺,不願意刷牙,爸媽可以說:「好吧!既然今天你這麼累,就不要刷牙好了,可是只有今天喔!」 暫時離開,直到自己平靜為止 極度忿怒的爸媽,可能無法理智處理問題,此時最好先離開一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點其他事,例如打電話給朋友、聽音樂等,暫時不想孩子的事。等自己平靜以後,再來解決問題,和孩子好好談談。 修正自己的期望 有時換個角度想,孩子年紀小,好動、固執、健忘、沒耐性、自我中心、異想天開,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不要太苛求,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 本文選自:信誼奇蜜育兒gogo

【親職教育】如何誘導愛買玩具的孩子?

2011年11月26日
公開
43

【親職教育】如何誘導愛買玩具的孩子? 如何誘導愛買玩具的孩子? 孩子在商店中吵鬧的行為約在兩歲左右就有可能出現,堅持的程度又隨個性而有所不同。對於比較小的孩子,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知道他對什麼有興趣,並且這樣東西不在你的預算計劃之內,便不要帶他到那貨架附近,就算不慎經過也最好設法擋住他的視線,倘若就是那麼不巧讓孩子看到了死纏活賴,也最好以其他有趣的東西或食物吸引他。年紀較小的孩子興趣廣泛而且注意力短暫,與其在當場說理或糾纏,不如引誘他離開現場。隨著孩子認知和語言的發展,可以告訴孩子東西該買或不該買的理由:「東西太貴了媽媽沒有錢買」、「同樣的東西已經有好幾個了」、「等爸爸出國時再帶回來」等等,都是可能的理由。讓孩子清楚的感覺到出門購物是有「約束」的,而自己的慾望也不是隨時隨地可以滿足。孩子會漸漸學習認同您的理由,同時培養出延遲其需求的能力。當您的孩子問:「媽媽不是沒錢買玩具嗎,為什麼會有錢自己買新衣服?」或自動自發的說:「等過聖誕節才能買是不是?」時,您會驚訝他的學習能力之強。   讓孩子學習延遲自己需求的同時,也要給孩子適度的期待和滿足。在年節或當孩子行為表現良好時即給予鼓勵,或偶爾買回孩子期待已久的東西讓孩子有個意外的驚喜。當孩子哭鬧時,請您千萬不要輕易屈服,但也謹記不要對自己所開出的支票黃牛。   萬一真的遇到孩子哭鬧不休,最好是一言不發帶他到安靜的角落或帶離商店,因為此時不論是謾罵或說理,對孩子都是一種回饋,或成了討價還價的最好機會。此外,在孩子體力不足或年齡太小時,最好避免長時間的購物活動,因為孩子太疲累時也易因情緒不佳而哭鬧。 本篇文章出自親子&理財專區

頂級心理學醫生給女孩們的十點忠告,不要總在受傷後才明白!

2011年11月25日
公開
24

頂級心理學醫生給女孩們的十點忠告,不要總在受傷後才明白!!! 2010-09-28 12:37 . 1. 永遠不要以為同齡的男女會恩愛白頭到老. 女人切不可找小男人.男人最好找大女人...女子十四來經四十九經絕.男子十六精生.六十四精絕.如同齡結合.則中年後男子必然背叛愛情.非他故.實體內利此多分沁.自然生理原因.而己...是故聖人孔子曾有男三十.女二十可以成婚之說. 2.永遠要記住經濟基礎是第一位.中醫講心主火.肺主金,以男子論:「心愛誰,錢給誰;不給錢、沒真心;空口說、瞎騙人;玩浪漫、哄傻子。」 3.永遠不要當第三者:當這個男人能背叛妻子和你在一起時.他一定也會因為別的女人而背叛你.而你的處境會比他的妻子更慘. ⋯⋯ 4.永遠不要聽信任何己婚男人述說的愛情悲劇:孩子都生出來了.還談沒有愛情!?可笑!婚姻家庭在沒有孩子時是愛情,有了孩子就是責任!不負責任的人不配談愛情!!! 5.永遠不要和窮小子談愛情:窮小子不要談愛情,要先去奮鬥!當一個好女人愛上一個窮小子、並幫助他努力上進的時候。這個女人不要指望會得到任向回報!!窮小子成功的時候第一個背叛的就是實心實意幫助他的愛人!!這己經有無數實例了。 6.對於公子哥.要慎重..對地痞.無賴要遠離.不要懼伯恐嚇.暴力. 7.門當戶對最好.要看對方的父母家庭.人性是有遺傳的.父母不合的孩子.也難以處理好家庭關係. 8.女孩子不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有老實本分的男人.只有暫時沒有機會做惡的壞人. 9.女孩子要注意好發誓的男人.絕無好人.輕於言誓而必心存背叛. 10.女孩子更要注意貼身糾纏的男人:記住天天跟著你不是愛你,而是他具有強烈的自私心理!!我要的一定要得到,我得到了再堅決不要!!這種心態,也是這種男人的無能力的心理表現!如果他有正當的事業、明確的上進心,忙都忙不過來,還有時間去糾纏女孩子嗎???更多

「虛冷」和「水氣」是女性大敵

2011年11月24日
公開
52

當體內有多餘水分時,身體會變冷,血液內的脂肪、醣分等營養,還有尿酸、尿素氮、乳酸、丙酮酸等老廢物質的燃燒和排泄變差。 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每天一定要多喝。」「因為水分零熱量,節食過程中請務必充分攝取。」「想清血,一天最少要喝兩公升水。」其實這些所謂的「醫學建議」,至今仍存在許多值得懷疑之處。早從兩千年前開始,中醫就將人體囤積過多水氣所引發的疾病稱為「水毒」,代表水有可能變成一種有毒物質。雖然,人們總是非常關注占人體二○%、三○%的體脂肪話題,但事實上,人類體重有六○%都是水,所以對體重影響重大的因素,其實不是「脂肪」,而是「水氣」。 平常不太運動的人,若每天攝取多達兩、三公升水分,就會出現體重增加的「虛胖」狀況。就像把水裝進塑膠袋,從上方吊起來時,塑膠袋下方自然會被水充滿而膨脹一樣,虛胖的人,肚臍以下的體型通常也較為豐滿(或腫脹),容易出現下半身肥胖或蘿蔔腿現象。 肥胖類型還分為內臟脂肪較多的「蘋果型肥胖」,及皮下脂肪較多的「洋梨型肥胖」,而「虛胖型肥胖」就是指「洋梨型肥胖」。此外,「虛胖」也容易造成身體下方部位腫脹,如「雙下巴」或「下腹微凸」等等。 「虛冷」、「疼痛」、「水氣」的三角關係 此外,兒童入睡後受風寒,常見腹瀉(水便)並伴隨疼痛症狀,便是中醫裡「虛冷」、「水氣」、「疼痛」三者間關係密切的最佳例證。淋雨(水)後會著涼;洗完澡沒擦乾身體也會著涼,相信各位只要稍微仔細思考,就能清楚瞭解「水氣」導致「虛冷」的因果關係。就如同「冷卻水」這個名詞字面上的意義,「水氣」的確具有讓體質變涼的性質。 另一方面,有些人只要一下雨(水),神經痛或偏頭痛症狀便會加劇,也是由於「水氣」導致「疼痛」的關係。 長期待在冷氣房裡,會使腰痛和經痛症狀日漸嚴重,也正說明了「虛冷」導致「疼痛」的原理。因此,許多有腰痛、神經痛、風濕痛症狀的人,只要利用泡澡暖和身體、出汗(排水)後,多半即可減緩疼痛。 水分排除,免疫力自然提升 人類受風寒的一大因素就是「水氣」,當體質變涼或體內水分囤積過多,只要排出多餘水分,讓身體回暖,體內機制自然能讓身體恢復健康,疾病也能痊癒。這就像「睡覺著涼會腹瀉」「感冒時會流鼻水、打噴嚏」一樣,都是將水分排出體外的反應。 年長者常見的夜間頻尿症狀,也是因為平時體溫就偏低的老年人,到了體溫更低的夜晚時分,身體為了將造成體內虛冷的水分排出的一種保持體溫的自然反應。 有偏頭痛宿疾的人,嚴重時會嘔吐,也是身體為了保持體溫、擺脫偏頭痛所出現的反應 ─將胃液中的水分排出體外。此外,罹患重病後在睡覺時排汗,純粹是因為體內機制利用排出多餘水分、保持體溫來提升免疫力,使疾病痊癒。 由此可知,水分其實有許多西醫沒考量到的缺點。西醫是站在人體攝取水分後一定能以尿液形式排泄的前提下,建議大家多喝水,但事實上,人體並無法完全排泄水分。對人類來說,水分雖是必需品,但在體內囤積過多,就會變成一種「毒」。除了浮腫、下半身肥胖、虛胖等外觀上一目了然的症狀外,如同前述所列舉,「水毒」還會引發其他各種症狀。 當體內囤積多餘水分時,身體會變冷,血液內的脂肪、醣分等營養,還有尿酸、尿素氮、乳酸、丙酮酸等老廢物質的燃燒和排泄功能會變差,最後導致高脂血症、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而血液中的殘餘物和老廢物質一旦變多,血液也會變得混濁(稱為「污血」)。 本文作者/石原結實 摘自 時報出版社發行

【親職教育】我討厭你!五、六歲孩子的攻擊行為

2011年11月22日
公開
45

【親職教育】我討厭你!五、六歲孩子的攻擊行為 我討厭你!五、六歲孩子的攻擊行為 前兩天是嘉琪五歲的生日,奶奶送了她全套的「茶具組」,今天嘉琪特地請了對門和她一塊兒上幼兒園的小莉到家裡喝「下午茶」。「我當客人,你要先問我喝什麼茶?」嘉琪一邊搬出玩具一邊說。「我才是『客人』,你要先問我。」小莉也想當「客人」。「不行﹗這是我奶奶送的,你要聽我的。」「不讓我當客人,我就不和你玩了。」「不玩就不玩,你回去好了,討厭鬼﹗」嘉琪一臉的不高興。「你才是小氣鬼,以後也不讓你來我家玩了﹗」小莉氣呼呼的掉頭就往門口走。 拳腳與惡言齊飛 五、六歲的孩子一塊兒玩時,經常會出現爭吵的情況。一般的情形是,男孩子會出現肢體上的衝突,而女孩子則較常「動口」--說些不客氣的話或互相嘲諷。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這個時期的孩子具有侵略或攻擊性是很平常的,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雖然知道打人,或以推、拉同伴來發洩自己的憤怒或不滿是不對的,卻不知道如何「好好說」來宣洩情緒,所以當他們動「手」或動「口」的時候,通常都顯得粗暴無理或用盡諷弄的字眼。 引導孩子有話好說 這個時候,孩子便需要你的引導,幫助他們學習控制自己衝動的攻擊行為。 一、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方法 當孩子們發生爭論時,父母先別急著當「法官」。讓孩子們一一說出當時的情況,並確定他們彼此瞭解且同意對方的說法,然後要求孩子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在過程中,父母可以幫助執行某些規則,如不可打斷別人的話、大聲吼叫或打人等,不過盡量少介入。經由這樣的過程,漸漸的,即使沒有你的協助,孩子們也能解決彼此的問題。 二、示範正確的行為 父母如果待人恭敬有禮,有衝突時採取的是溫和而理性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只發洩自己的怒氣,這樣對孩子將有很正面的示範作用。父母的「身」教和「言」教,是一樣重要的。 三、嚴慎對待口語的傷害 惡毒的言語有時比肢體的傷害更具攻擊性,卻常被人們忽略。引導孩子體會某些字眼加諸在身上的感受,例如︰「你是個醜八怪」、「我討厭你」,孩子可以學習不對人惡言相向。 四、允許規範內的適度攻擊遊戲 在幼兒園或孩子的遊戲場合裡,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們互相「捉對廝殺」,甚至分成幾「國」,拿著「紙捲」刀、「手」槍等互相「砍殺」。許多父母擔心孩子經常和友伴「殺來殺去」,個性會因此變得暴戾;但許多心理學家卻認為,這類遊戲可以讓孩子發洩攻擊衝動,同時體會「被害人」的感受,是很好的宣洩情緒和精力的方法。許多孩子也都喜歡這類刺激、有趣的遊戲。 當然,還有些事是必須注意的︰遊戲必須是孩子自願且樂意參與的,且所有具傷害性的行為須被禁止,不論是惡意的嘲笑或粗暴的抓、打他人。而父母如果有機會成為孩子的「戰友」,更可以趁機讓孩子瞭解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舉止言語是不該出現的。 何時尋求專業的協助 透過這些引導與遊戲,孩子可找到表達與發洩自己情緒的方式,且不會傷害別人,對孩子社會技巧的成熟與人際關係的擴展都有所幫助。 不過,如果孩子仍然經常出現攻擊行為,對父母或其他人做出傷害的舉動長達半年或更久,這時,也許你需要更專業的協助。帶孩子去找精神科或兒童身心發展的專科醫師,以獲得正確有效的幫助。 本篇文章出自育兒GOGO

【親職教育】上小學前必備的生活能力

2011年11月21日
公開
46

【親職教育】上小學前必備的生活能力   再過不久,小一新鮮人就要進入小學就讀,從此踏入正式的學程了,換句話說孩子必須具備更多新的能力,以適應團體生活的要求。小學與幼稚園有許多地方不相同,比如要穿制服、要寫作業、上課時間還不能亂跑……這麼多新規矩小新鮮人有辦法學會嗎?家長們又可以做什麼預備工作,來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呢? 學會過馬路   如果孩子以後將走路上、下學,那麼便可以從教孩子認識每天上學的路線開始。除了提醒孩子行的安全之外,此時也是訓練孩子自己過馬路的好時機呢。爸媽在選擇練習上下學的路徑時,應將安全考量擺在第一位,勿帶孩子走暗巷或偏僻的捷徑。訓練孩子過馬路時,父母可以先示範在十字路口該如何停、聽、看,然後牽著孩子的手走一遍,最後再讓孩子自己判斷情況,若正確,便讓孩子牽著手過馬路;若判斷錯誤,家長除糾正外,還必須把理由說清楚。   提醒家長,在教導孩子辨識交通號誌時,只告訴他紅燈行、綠燈亮是不夠的。事實上,當號誌剛轉換時,反方向車道還不時會有車子衝出來,這是兒童上學最須注意的地方。不過,其實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孩子過馬路的問題,因為每天上、下學的時段,在重要的十字路口,都會有導護老師和愛心家長來協助孩子們過馬路的。因此,教導孩子聽從導護老師和愛心家長的指揮,也是教孩子學會過馬路的重要訣竅之一。 做好「自己的事」   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是小一新鮮人要面對的挑戰之一,對小學生而言,重要的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衣服、收拾書包、整理書桌及文具等。父母常會對孩子說:「自己穿衣服!」、「把你的書桌整理乾淨!」但對孩子來說,大人這些籠統的口令,孩子往往僅能模糊的接收,而無法確實瞭解。以收拾書包為例,父母不妨先教孩子如何將書、文具分類,或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能有所遵循,進而養成好習慣。   此外,能不能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也是孩子要學會的。因此剛開學時,家長可以幫孩子將教科書或文具貼上標籤,避免孩子丟三落四的。責任感的養成,其實就在這些每日瑣事中,像是準時上學、完成功課、記得帶作業等,父母應讓孩子覺得那些都是自己份內的工作,既使沒有媽媽鬧鐘的耳提面命,孩子也能自我要求。 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與困難   小學新鮮人另一項很重要的自理能力是:會上廁所。家長可能覺得孩子的大小便訓練早已完成了,沒什麼好擔心的,然而事實上小學老師們卻經常遇到出現如廁問題的小朋友。家長可能很納悶,為什麼孩子在學校會憋尿甚至尿褲子呢?   仔細深究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發現原來是因為學校的廁所大多是蹲式的,或是擔心廁所不潔,孩子用慣了家裡乾淨的的坐式馬桶,到了學校還需要從新學習蹲式馬桶的使用,或克服怕髒的心理障礙。因此,父母不妨在開學前後,和孩子一起試用學校廁所,並避免對學校廁所有太多負向的評論。   有些孩子則是不敢表達或說不清楚自己的需求與困難,而造成尿褲子的問題。小學一堂課40分鐘,有些孩子因為下課玩瘋了,忘了去上廁所,到上課時才感覺到尿意,已經憋不住了。因此在開學前,父母便須告知孩子,若急著想上廁所,應告訴老師,並教導孩子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狀況。此外上課時間,廁所人比較少,最好也請同學陪孩子一起去。若父母能提早發覺這些生活上的差異,先做好心理準備和及早訓練,便可以減少孩子適應不良的問題呢。 能夠「坐得住」   孩子的注意力問題,同樣困擾許多家有小一新鮮人的父母。由於上小學後,孩子每節課必須安靜坐上40分鐘,因此在開學前,家長可運用一些方法加長孩子的專注力。例如:給孩子一些有趣的讀物,像是自然、人文、生態或歷史漫畫書,均是不錯的素材。在進行時,爸媽可以陪孩子讀故事書20分鐘,再做親子對話遊戲20分鐘,或一起在電腦前看光碟、玩電腦遊戲、做趣味的科學實驗、拼圖遊戲等,都是提升專注力的好方法。孩子的學習需要大人的關心,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全程參與,相信都有助孩子專注力的延長。 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   規律的作息,也可讓孩子每天精神飽足、注意力容易集中。上小學後的生活作息和幼稚園時大不相同,例如到校的時間較早、放學回家後還有家庭作業要完成等,家長可以從現在就開始慢慢調整孩子的作息。由於各校的時間表都不大相同,因此父母可以先瞭解學校規定的到校時間,再倒推出孩子每天應該起床和入睡的時間,並從現在就開始調整全家人的睡眠時間表。   充足的睡眠和營養有助於孩子的學習,因此除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之外,每天早上為孩子準備好營養早餐也是很重要的。家長需要依照起床梳洗、早餐所需的時間,來規劃每天的時間表,否則,當時間安排過於匆促時,必定會成為親子間起衝突的引爆點。   最後要提醒父母,孩子要上小學了,家長也需要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與心態,以身作則,並配合學校的教學,陪孩子一塊兒學習與成長。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親職教育】花點時間陪孩子玩

2011年11月19日
公開
34

【親職教育】花點時間陪孩子玩 作者 亞東醫院復健科廖皇閔職能治療師 兒童治療師每日的工作就是和一群慢飛的天使在玩,從遊戲的過程中去提供孩子所需的感覺刺激及動作訓練治療。和這群慢飛的孩子長期的相處下來,發覺到會玩以及會主動探索環境的孩子進步潛力是最大的。最有效果的治療就是讓孩子很有動機、很有意願的去參與所有的治療活動。而要孩子有動機就是要讓孩子玩的很開心,很多的家長都會說,孩子很喜歡來上治療課程,因為他們覺得是來玩的。因此常在評估完小孩後,都會建議媽媽爸爸們在家中多陪孩子玩。但是每當這句話說完後,往往就會看到家長的眉頭皺了一下,然後就會得到很多的回應說: 要買哪些玩具給孩子玩呢? 我每天都會拿很多玩具或教具來教他玩,但是都教不會。 我都會帶他去公園玩,他都會自己玩阿! 我已經讓他去上很多的課程,這樣還不夠嗎? 每次要陪他玩,他都跑來跑去的,靜不下來,都坐不住,根本沒辦法和他玩… 許多家長的觀念及想法認為孩子來做治療就是要訓練和學習,印象中的學習就是要孩子乖乖的配合大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來做訓練,要求孩子單調的練習單腳站、串珠珠、認形狀或認顏色…等,有些家長認為最好是治療師可以再拿根棍子,這樣孩子才會乖乖的學。但這樣的場景只是讓我想到是在訓練馬戲團的動物做特技表演,而治療師的角色就是馴獸師。療育絕對不是這樣的進行方式。 常常治療師在介入孩子時,剛開始治療師都會跟在孩子的身旁做觀察,等看到孩子有喜歡的玩具或活動時,才會拿出孩子可能會喜歡的玩具或是設計一個孩子會喜歡的活動。如果沒有事先跟家長說明治療師的用意時,很容易會被家長指責說來做治療,治療師什麼都沒做,只會拿玩具給他玩! 其實要家長陪孩子玩的確是相當困難,很不容易的。難在家長沒時間、沒體力以及不知道要怎麼玩,還有不知道為什麼要玩呢? 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就是玩,孩子是藉由遊戲來認識我們環境及做學習。而我們大人要協助的不是來幫助他們學習,而是協助他學習如何去學習。孩子要學的東西很多,是學不完的。我們要教孩子的不是片段的知識或技巧而是要訓練孩子有肯學、有動機、有專注力及願意嘗試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動機和情緒穩定,需要重視的是遊戲的過程,而非遊戲的結果。強調的是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的主動性、情緒、專注力、遇挫折的態度…等。這些是需要我們大人協助孩子去養成的。 放下身段、融入孩子的玩法就是好的遊戲,遊戲不一定要按照書上的方式進行。要放下身段陪孩子玩,是需要心無旁鶩。如果有很多事情要煩心的話,也不建議陪孩子玩。因為陪孩子遊戲是需要很用心,很專心的觀察孩子的表現和情緒,需要適時的提供協助以及陪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如果大人同時還有其他煩心的事情,就很容易不耐煩或是動怒,甚至於想打孩子。最佳的陪伴孩子玩的時間是每日半小時,可利用睡前或是將看電視的時間拿來陪孩子遊戲。在這半小時放下手邊的事情,專心的陪孩子玩耍。而針對有發展遲緩的孩子,每日的半小時次數最好可以增加六到十次,增加的是半小時的次數,而不是延長玩的時間持續到好幾個小時。 和孩子玩是一門藝術,所謂的藝術就是方式、原則及理論有很多,但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是適合每位家長和孩子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玩的很開心,很專心的在從事活動或遊戲,會一直想持續下去,有在動頭腦思考的感覺。遊戲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這樣的專注力完全不同於孩子看電視的專心,看電視的專心是發呆,腦袋是放空的。藉由每日半小時和孩子玩耍,來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持續下去,家長們一定會感覺到孩子的成長及進步,這種的親密關係及成就感是最真實、最珍貴的。每日花半小時陪孩子,勝過花大錢讓孩子上各種的才藝班。 文章發表於媽媽寶貝雜誌專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