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子宮內膜革命:慎選保健食品

2011年07月25日
公開
71

子宮內膜革命:慎選保健食品 文/陳志明 古今中外,多少女性為了自己,或母親為了女兒,在月經過後都會選擇以各種琳瑯滿目的保健品進補,其中又以四物湯、生化湯、月見草油、琉璃苣油為最普遍常見的保健品。只不過這些東西的使用,會因為各位姐妹錯誤的觀念,而讓自己朝向癌症與子宮內膜異位的嚴重後果發展! 四物湯。多在經期過後服用,為了補充流失的經血,加強造血功能,所習用的傳統保養品。由於四物是由當歸、川芎、芍藥、熟地等四種中藥材配方所組成,大量的國際醫學研究已發現(包括榮總及陽明團隊),在當歸裡含有大量類雌激素物質(例如阿魏酸Ferulic acid等) 註38、39,它會引發特有癌症(乳癌、卵巢癌等)的細胞外皮生長素受體(HER2/neu)及雌激素受體(ER-α)的生成,造成細胞快速分裂而導致癌症與子宮內膜異位增生 註40。當然,它也可以加速血液的增生分化,所以老祖先在物質貧苦的生活中,只有用它來加強一下原本就營養不足的弱女子。只不過,各位姐妹仍然是在貧弱的條件下來服用四物的嗎? 生化湯。由當歸、川芎、桃仁、烤老薑、炙甘草所組成,原本多用在產後排出子宮內的殘留內膜血塊(俗稱惡露)及補血等功能,近期 也有姐妹以它來促進排經與補血使用。姑且不論配方裡的當歸含有大量類雌激素物質,有致癌與細胞增生的嚴重問題。其他如桃仁、川芎及老薑等藥材內,則具有擴張血管的功效 註41、42。如果在月經開始時使用,子宮肌原本應該收縮的肌肉與微血管將被抑制,使得血液的流失更大,內膜排除與新生的功能反而減退。如果使用不當(包括時間、劑量),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月見草油及琉璃苣油。大多在月經前七天使用,以減緩經前的發炎引發的痛楚不適為主。由於內含約10至15%的GLA伽瑪次亞麻油酸(gamma linolenic acid),因為它可以稀釋在製造發炎物質—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時的必需原料:花生四烯酸AA,讓前列腺素減少,因此會減少月經來時的發炎經痛 註43。 只不過長期減少前列腺素的分泌,對姐姐妹妹來說絕對不是件好事,因為最新的醫學研究證實,它直接抑制了免疫系統的作用 註44,會讓月經時更多的游離子宮內膜細胞有機會逃逸,而發展成子宮內膜異位增生。加上它抑制了子宮肌在月經時的收縮力,讓該排除的內膜仍然存留,形成積瘀,使得內膜產生病變(癌症、閉經、不孕)的機率大大提高。 知道了這些保健品的優缺點,以及可能造成更嚴重甚至致命的病症後,停止長期盲目地使用這些東西,將是妳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對於這些「大補姐」的經痛及缺血問題,應該是透過減少缺氧的方法、增加血液功能的方法等方向進行才是正道。 穴道按摩�攝取鐵質�加強血氧交換 ◆ 減少缺氧 在減少缺氧的方法中,最簡單的就是加強循環功能,而循環的動力來自強壯的心臟收縮效能,丹參MLB就是目前研究中唯一可以達成的食品,這在前幾章裡已討論過,這也是為何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還特別強調:「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的重要記載 註45。 另外,也可以用一種非常簡單的穴道按摩方法來輔助子宮部位的循環。各位「補品族」姐妹們,在月經結束後的每天睡前及起床後三十分鐘內,以手指或手掌先在肛門與外生殖器之間的會陰穴位置,順時鐘按摩五分鐘,緊接著到兩股之間的尾椎底部再按摩五分鐘,之後再轉到腰椎第二節(肚臍的正後方),及第五與第六胸椎間(心臟之後兩腋下之間)各按摩五分鐘,如此持續至月經開始前一天,即完成一個加強循環的階段。 ◆ 增加血液功能 在增加血液功能的方法中,最簡易的方法就是避免缺氧並加強血氧的交換。當流經腎臟的血液中氧氣不足之時,就會分泌出紅血球生成素(EPO),它會刺激骨髓中的幹細胞,促進紅血球的增生,但這也會讓血液變得濃稠,相對地造成血管堵塞效能降低 註46。 另外由於紅血球上的血紅素必須結合鐵質,才能搬載氧氣,而鐵質的吸收又必須在胃部強酸的環境,加上維他命C、B6、B12等輔助才能吸收並具有活性。而常使用止痛藥及月見草油、魚油等類的姐妹們,會因為前列腺素減少,胃膜破壞、胃酸減弱,而發生血氧不足、紅血球過多的現象。因此,與其進食補品,還不如一粒酸梅和新鮮橘子,讓口水多流一些來刺激胃酸分泌,再加上一碗豬肝湯配上海帶芽進補就夠了! 陳志明 博士 學經歷 紐西蘭Massey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 紐西蘭Massey大學基因工程學學士 中華民國建築師 現任 陳志明博士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主持人 曾任 傑昇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研發顧問 紐西蘭Balance BioTech Ltd. 經理 紐西蘭AgResearch 研究員 陳志明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本文摘自《子宮內膜革命──經痛、肌瘤、不孕症大滅絕》/商周出版

8個生活小提案,暑期學習不滑落

2011年07月24日
公開
46

(轉載) 8個生活小提案,暑期學習不滑落 作者:李岳霞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預防孩子開學功課落後,只能補習、上安親班嗎?和孩子一起逛街購物、看球賽、閱讀、寫明信片給朋友……看似平凡的生活瑣事,其實就能帶給孩子所需的心智刺激。專家提出8個平易近人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中實踐所學,過個開心又充實的暑假。 一放暑假,孩子除了玩耍和休息,什麼「正事」也不想做。這時候猛看電視或拚命玩電玩,爸媽通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得的長假,的確是孩子放鬆,與父母同樂、培養感情的好時光。 不 過,專家也指出,若孩子整個假期多是處於「放空」或「電玩/上網馬拉松」的模式,少有心智活動的刺激,就會出現學習流失(learning loss)或暑期滑落(summer slide)的現象,逐漸忘卻上學期學的知識。開學後,老師往往得花上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進行複習或補救教學,孩子才跟得上新的學習進度。 如何避免孩子暑期滑落呢?美國《親職》雜誌提出8個實用又容易執行的方法,幫助親子共度一個放鬆又充實的假期: 1. 去大賣場購物:出門前,先請孩子幫忙列好採買清單(練習寫字);採買時,讓孩子去架上尋找商品(練習閱讀):結帳時,若帳單是690元,給孩子1000元的鈔票,問會找多少錢(練習算術)? 2. 逛動物園、看展覽:聆聽孩子的感想,和他討論展覽的內容,一起上網找更多資料,都能學到很多知識。 3. 一起做飯:廚房是幫助孩子練習算術的好所在:3/8杯麵粉乍聽之下好像比1/2杯麵粉多,但實際上卻比較少;也可以練習測量,如1000毫升等於1公升;做菜的每道手續也能讓孩子練習按步驟操作。 4. 來趟學習之旅:不論是環島或參訪名勝古蹟,安排一、兩個徒步導覽,親子一邊看一邊聽關於周遭景物的故事,印象會更深刻。出發前,教孩子看地圖,讓孩子幫忙規劃路線,嘗試算出最便捷的路徑。 5. 培養小小體育迷:和孩子一起看體育競賽時,順帶教孩子算棒球打擊率與製造得分率等;或算算賽車手每場比賽一共要跑幾圈;或組線上虛擬球隊,促進更多有趣實用的估算與分析經驗。 6. 讀幾本好書:很多書店(實體或網路)和出版社都會推出暑期閱讀書單與獎勵閱讀活動,可以鼓勵孩子參加;或讓孩子從書單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書籍閱讀。即便是純就樂趣閱讀,對孩子在字彙與閱讀理解上都有幫助。 7. 寫寫貼貼:幫孩子準備一本日記本或剪貼簿,讓孩子收藏代表性的出遊照片或票根,鼓勵孩子寫好玩的「圖說」來記錄回憶。出外旅行時,也可以挑選有趣的明信片,讓孩子寫幾句話寄給他的好朋友,都能練習寫作。 8. 大玩桌戲:Uno 可以加強孩子「大於」和「小於」的概念;下象棋、圍棋、西洋棋等都是很好的心智活動。研究發現,很會玩西洋棋的小學生,其數學與閱讀分數都高於平均分數許多。

汽車空調吹送毒素 專家提警告

2011年07月15日
公開
51

汽車空調吹送毒素 專家提警告 更新日期:2011/07/14 15:16 游清淵 【台灣醒報記者游清淵綜合報導】網路上幾年前就傳出汽車室內潛藏有毒物質,空調加重危機的消息,夏日炎炎,情況更嚴重。由於汽車內部充滿了塑膠製品,會釋放出「苯」的毒素,進一步致癌;因此,專家警告駕駛人,上車絕對不要立即開啟空調系統,第一優先應放下所有車窗,讓空氣流通。 在台灣,汽車空調系統不僅夏天需要,冬天也一樣不可或缺。在夏日天候炎熱的大白天下,停在戶外的車輛,經過大半天的曝曬後,室溫常常高達攝氏60度,甚至更高,許多人更有被方向盤「燙傷」的經驗。 事實上更嚴重的是,在這種高溫下,車內從擋風玻璃以下的儀表板、方向盤、座椅(無論是塑膠、絨布或真皮)、地毯等等,無一不是經過化學處理。這些處理過的物質,會釋放出「苯」的有毒元素。 苯在一般室內的可容許成分是每立方英呎50毫克(mg),而一般轎車密閉下室內空間常常量測出高達400 – 800毫克的成份。可怕的是,只要華氏60度的溫度下,車廂內的相關物質就會大量釋放「苯」,含量高達2000 – 4000毫克。 「苯」會影響腎臟、肝臟而致癌,甚至侵蝕骨骼造成貧血、降低白血球數量。長期下來會導致白血病、其他癌症,懷孕的女性則會有流產的威脅。更糟的是,這種毒素進入體內後,很難排出。 化學專家建議,任何情況下駕駛人應養成停車時關閉空調的習慣,再進入車輛時,第一優先動作打開電門,再把所有車窗放下,盡可能的讓空氣流出,然後啟動引擎、開啟空調。 相關信息可參考網站: http://urbanlegends.about.com/od/automobiles/a/benzene_in_car.htm 或 http://simplelife4u.blogspot.com/2011/04/car-cabin-air-pollution.html

抓住3B節奏,效率過一天

2011年07月11日
公開
45

抓住3B節奏,效率過一天 美國《高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職涯專欄報導,我們身體有「3B作息循環」,學會抓住生活節奏,也抓住每日學習與工作的菁華時段。 期間限定》加入會員送當期康健雜誌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貼到facebook] [轉噗到plurk] [轉貼到twitter] 文�史書華(編譯) 2007年12月 Cheers雜誌 大腦時間(Brain):早上思緒清晰,適合分析性工作以及做重要決定。在這時段要盡量排除工作干擾(例如接電話),在一天菁華時段思考,發揮工作最大效率。 身體時間(Body):中午時腦力逐漸下滑,但用過午餐後,我們的身體狀態卻達到一天高峰,不少運動選手就會利用此時段進行訓練。至於坐辦公室的你,在此時段則要盡量以「行動」代替靜態的思考。 屁股時間(Butt):下午兩點半後,我們的頭腦與身體再也不像之前一般靈活,這時適合坐在辦公桌前回想今天所學得的新知。另外,這時段也是與同事討論與溝通的最好時刻,藉由分享彼此的不同想法,能引發創意的火花。 下決定,並不難 在過去物質相對單純時,做個選擇從來沒有像現代人一般焦慮。美國《今日心理》雜誌(Psychology Today)分析,人類的決策模式往往會尋求「最佳方案」,不過現代人的生活周遭充滿愈來愈多選擇,碰上我們天生愛比較的心態,卻讓我們對「選擇」感到更不知所措。 要降低做選擇後所帶來的不滿足,不妨先練習如何做決定。 首先,練習將決策的時間縮短,可先從日常生活的小事開始。譬如去超市購物時,規定自己在限時內一定要採買到某項商品,這樣的訓練能培養你做決定時所需的勇氣。 其次,不要將選擇後的結果過度理想化,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要再抱怨自己沒想清楚或選錯方案,不如從現況開始著手改善,畢竟有選擇代表有達成目標,這總比沒做選擇來得好。 邀功不要太害羞! 年終將近,績效評估又要展開,但你卻總是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功勞?美國創意領導力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的新書《成功自我推銷》(Selling Yourself Without Selling Out)提供以下建議,打破你對居功的迷思。 迷思1:工作成果會說話?事實是:你不分享,沒有人會知道。努力工作後,每個人都希望被認可,因為被認可才能鞭策自己往更上一層發展。 迷思2:團隊至上,個人居次?站在主管角度來看,成為一個好主管除了有領導團隊的能力,還有與員工的溝通能力,你的主動說明更能幫助主管扮演好他的角色。 迷思3:我天性不愛居功?反過來想,你必須要把做法分享給其餘同事,當作知識傳承。以資訊式的口吻來陳述,除了能幫助團隊合作,更能降低你心裡的不舒服感。 善用分類,擺平瑣事 每天雜事一堆,不知從哪裡開始著手?美國《連線》雜誌(WIRED)介紹以下分類訣竅,不僅適合於電子資料的分類,也適用冰箱上提示紙條的撰寫,讓你輕鬆掌握工作與生活的清單! 首先,蒐集所有需要處理的事物,不分工作和生活,用1分鐘時間在紙條上以簡單字句寫下事物內涵,例如「朋友聚餐」、「找電話號碼」等。 粗略寫下該執行的事項後,便進入第2階段:所有事物須依其屬性再分類處理。例如在電子信箱中設立需要回覆或僅需閱讀的檔案分類,又或分成朋友與公事檔案夾等。 接下來的步驟最為重要,每件事物須更清楚定義該處理的步驟,讓原本第一步驟中,單純的名詞能轉換成實際行動。例如寫下「與客戶A開會並提供季報資料」,而不是簡單的「開會」兩個字。

寶寶踮腳尖走路是過度或是異常現象

2011年07月04日
公開
48

寶寶踮腳尖走路是過度或是異常現象 嬰兒在零到三個月大時,當扶持其站立、腳掌載重時,會產生髖關節伸直、膝關節反曲、踮起腳尖之『支撐反應』。但是過了這段期間,反射動作會慢慢消失,如果孩子仍然經常出現這種現象,顯示其大腦中的『腦神經』發展有問題。這類孩子在走路時,由於腳掌接觸地面而產生原始的『支撐反應』,所以會踮起腳尖,此時孩子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防止跌倒,其錯誤的姿勢易導致孩子腿部之髖關節彎曲、腳部成為外翻足,久而久之脊柱亦可能發生畸形。 造成踮腳尖走路的主要原因 嬰幼兒學站、學走路均有其一定的發展順序,太早讓嬰兒學站、把嬰兒放入學步車內,都有可能產生揠苗助長的不良結果,會造成幼兒膝關節過度前彎、髖關節明顯外張、腹部及背部肌肉無力等現象。 預防及解決方法 1.勿太早訓練孩子學站、學走路。 2.嬰兒如有髖關節伸直、膝關節過度前彎(外八或內八)、馬蹄足現象(踮腳尖)出現,則不鼓勵孩子在有上述狀況下學習爬行。 3.矯正孩子站立姿勢,調整走路時的重心,並做平衡訓練。 4.鞋內前端墊海綿或毛氈,使腳底與地面的角度小於90度,減低因為『支撐反應』造成的踮腳尖現象。 5.如果以上方法皆無效時,則必須讓孩子在球鞋內穿L型支架,由腳底包到小腿,以消除『支撐反應』。 註: 一般而言,嬰兒學站或學走的過程,經常會出現踮腳尖走路的現象。幼兒在一歲半左右時,會想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行走,探測自己的體能,偶爾踮起腳尖走幾步新鮮一下;或是當父母親帶孩子外出散步時,由於馬路不如家裡的地板那麼的平滑,孩子也會嘗試著踮起腳尖越過崎嶇不平的路段,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