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夫妻臉 是模仿來的

2010年12月16日
公開
50

夫妻臉 是模仿來的 作者:洪蘭  出處:天下雜誌 415期 2009/02 為什麼夫妻在一起久了會有夫妻臉?實驗證明,人每天都不停地相互模仿;所以,和好人在一起,壞人也能漸漸改邪歸正。 人愈老愈思鄉,今年有位多年不見的同學特地從美國回台灣來過年,我們替她洗塵,也藉此開個同學會。 在席間,有人指著她跟她先生開玩笑說:你們怎麼愈來愈像了?當年你們結婚時,我覺得好像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現在看看,都差不多了。同學們哄堂大笑,我一方面驚訝這位同學的心直口快,半個世紀沒改;另一方面也佩服那位同學的先生修養好,沒有拂袖而去。不過經她一說,我環視一下桌面,的確夫妻臉愈來愈多了。這現象可能的原因是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的關係。 一九九二年,義大利帕瑪(Parma)的神經科學家在獼猴的大腦中做單細胞記錄的實驗。有一天,當猴子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等待實驗者下一個指示時,實驗室中某個人伸手拿了一個蘋果來吃,這時猴子大腦運動皮質區的神經元突然活化起來,令實驗者大吃一驚,因為猴子並沒有動,但是牠管動作的運動神經元卻活化了。後來發現,猴子跟人的大腦中都有這種鏡像神經元,我們在看到別人的動作時,自己大腦做同樣動作的地方也會活化起來,如果不准模仿,社會行為會嚴重受損。這個實驗是令受試者嘴裡咬一根鉛筆,然後請他們判斷別人臉上的表情。 結果他們的表現比沒有咬筆的那一組差了很多,因為嘴裡咬了鉛筆,臉上的肌肉不能動,就不能模仿。當不能模仿時,我們就不能辨識了。 這實驗顛覆了我們過去的看法,我們以前都認為要先辨識,才能模仿,如果不知道是什麼,怎麼模仿?現在發現不是了。鏡像神經元的運作是自動化的,不需經過意識,當它在模仿時,它同時送訊號到情緒中心,情緒中心神經元的活化就使我們知道別人臉上表情是什麼了。有人認為自閉症兒童社會功能的缺失,就源自鏡像神經元系統的喪失功能。 現在有愈來愈多實驗顯示人其實是後知後覺。沒有了鏡像神經元的模仿,我們甚至連話都不會聽了。實驗者發現,當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大腦前葉運動皮質區管說話的地方也活化起來,好像我知道你在動那些肌肉,所以我知道你在發什麼音,若用跨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暫時中斷發音器官神經元的活化時,受試者就分辨不出聽到的音節了。 人其實每天不停的在相互模仿,在改變自己的大腦。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相互模仿多了,動作、講話、思想就愈來愈相似了。所以有一個實驗發現,受試者看到一個人的相片時,可以從一堆相片中相當準確地配對出他的配偶來。夫妻相互影響,所以在用人時,不妨先去打聽這個人的太太品性如何,如果勤儉持家,這個人可以用;如果喜歡翡翠、鑽石還有金控紅包,這個人就不可以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 看到模仿連人的面貌神情都可以改變,不得不佩服古人對典範的重視。我們現在需要積極設立正確典範、匡正社會風氣。當社會的好人愈來愈多時,壞人就自然變好了。(作者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薪水不能讓人賣命

2010年12月15日
公開
47

洪蘭:薪水不能讓人賣命 作者:洪蘭  出處:天下雜誌 450期 2010/06 最近發生了好幾件專業人士失德之事,有人認為這沒什麼了不起,一桶蘋果中免不了有爛的,但是一葉知秋,專業人士受人景仰,他們的行為是社會風氣的指標,所以不能等閒視之。 專業(profession)這個字來自拉丁文的professus,有「公開確認」之意。在古代,一般人是沒有機會受教育的,只有貴族和僧侶等少數人可以,因此這些掌握知識的人有誠實明智運用這些知識的義務。因為被人仰賴、信任,所以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比別人高,要求他們秉著良心、誠實的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去幫助他人,醫師、法官、會計師執業之前要先宣誓。 因為現在社會一切用錢去衡量,使人誤以為金錢是一切,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九一一時,世界貿易中心裡的人驚惶失措地衝下樓逃命,但在同時,消防人員卻揹著設備往上爬去救援。難道他們不知道上去的危險?為什麼還去?驅使他們上去的力量是責任和榮譽,不是金錢。光是薪水不足以讓人冒生命危險。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真正使社會運作的是榮譽感、責任心、自我期許和成就感,近來許多實驗的結果也顯示金錢並非行為的唯一動力。有一個實驗是請學生儘快地用滑鼠把電腦螢幕上的圓圈拖曳到一個正方形裡,每拖曳一個圓圈,第一組給五毛錢;第二組給五分;第三組沒給錢,是動之以情,請求幫忙做這個實驗。結果第一組在五分鐘之內拖曳了一五九個;第二組一○一個;第三組卻拖曳了一六八個。也就是說,無報酬的請求幫忙效果可以和給錢的一樣好。錢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有那麼大的動力,反而錢少了,效果不好(如第二組的成績)。 另一個實驗是請學生把一組字重新排列成一個有意義的句子,第一組人的字重組成「冷天」等中性的句子;第二組的字組成「高薪」等跟金錢有關的句子。然後要他們做一個很難的拼圖,拼不出來時可以請求幫忙。結果「高薪」組堅持了五分半鐘才求援,而中性組三分鐘就求助了。在做完正要離開時,有人(另一實驗者假扮的)不小心打翻一盒粉筆,金錢組的人視若無睹,沒有幫忙撿。所以金錢固然使人自立自強,卻也使人不願幫助別人,人一想到金錢就變得自私自利了。許多實驗顯示加薪不足以提升員工的向心力,警察、軍人和消防員不會為薪水而死,必須有更高的社會待遇,讓他們覺得他們的任務比薪水更有價值才行。這個價值就是社會對他們的尊敬。金錢其實是最昂貴的激勵人心方式,它遠不及榮譽感有效。 多年前有部日本電影《金色夜叉》,講一個人追求金錢,最後死於金錢之手。要防止醫生開不必要之刀,必須提升他們對自己專業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二百年前渥華斯(William Wordsworth)說「生活要簡單,志向要高遠」,二百年後,它仍是不破的箴言。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把家當旅館!如何與工作狂丈夫相處?

2010年12月14日
公開
46

(轉載) 把家當旅館!如何與工作狂丈夫相處? 夫婦結婚後應該如何拿捏相處的距離?婚後能否和婚前一樣,時常甜蜜地膩在一起?面對丈夫退休,孩子長大離家,熟齡夫婦該如何規劃接下來的人生?另一半外遇該怎麼辦? 「阿信」劇作家橋田壽賀子推出新書《夫婦的覺悟》,教您在婚姻生活中,心念一轉便能迎刃而解的人生智慧! 文�橋田壽賀子 2010年12月 Web Only 最近,我從跟我很親近的電視台員工A先生口中聽到一個令人意外的故事。 A先生今年五十四歲,是個還活躍在工作中現職人員,也是所謂的工作狂。 只要把工作委託給他,就能夠順利的進行,帶給他麻煩時會很耐心地接納,是個很優秀的人才。 因為他是那種只知道工作的人,每天都很晚回家,假日也經常照常上班,我相信他也會帶給他的家人相當的負擔吧!有一天,聽說他的妻子突然離家出走了。 「我只是覺得非常非常驚訝……。有一天晚上,像平常一樣我到半夜才回家,回到家時發現她竟然不在,我家那口子第一次發生這種事。」 A先生夫妻倆人結婚已經滿三十年。長男、長女因為就職和就學離開家中,現在夫婦倆過著輕鬆生活。 對A先生而言最大的打擊是,夫婦之間從來沒發生過爭吵,妻子的性格沈默寡言,是個凡是順從丈夫的女人。更何況A先生本人也完全不記得,自己有製造出讓妻子離家出走的理由。 「妻子也沒有前往孩子的住處,也沒有留下聯絡方式,也沒有回自己的娘家。我心中完全沒有概念。我甚至不知道平日與她親近交往的朋友是誰?」 妻子到底為何離家出走?原因何在?難道我有做什麼不對的事?為何不能坦白地告訴我她的煩惱?如果有什麼不滿,總可以直接說出來吧?…… 就算A每天帶著煩悶的心情,自問自答過日子,他還是不能讓手頭的工作出錯,又不能讓週遭的人知道自己的問題,生活變得很痛苦。 過去對家庭的想法完全錯誤 就在妻子出走,音訊全無大約一個月後,住在出租公寓的長女打以電話捎來訊息。她告訴父親,久未謀面的母親的表情看起來很開朗,精神也顯得很飽滿。 事情的真相如下。 本來樂在工作的妻子,過了二十五歲之後認識A先生,然後兩人結婚。妻子以全職家庭主婦的身分,全力支持工作賣力的丈夫。婚後專注地養育相繼出世的兩個孩子。猛然注意到自己時,已經超過五十五歲了。 那時過去就讀的高中、大學召開同學會,數十年沒見過面同學們看起來意氣風發,姿態實在迷人。那些在家裡當全職主婦的人,與出外上班或工作的人之間好像隔著一道隱形牆,這道牆就是,靠自己奮鬥存活的人散發的強烈自信,打擊到另一群人時所產生出來的的氛圍。 於是她想到:相對地,我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我也是拚命努力在生活啊!同樣都是人,大家的境遇差距卻如此之大,這點讓我感到非常震驚。」 有了這種挫折感,再想到總是把家庭擺在第二位的丈夫的態度,想到他從來也沒說過愛我,或送過一朵花給我作為禮物。 上美容院的日子,或穿上新衣服時,也沒聽到過他給我任何一句評語。就算出去旅行,也是由我這個妻子策劃,把一切安排妥當,而丈夫好像是盡義務一般,跟著出去旅行而已。 偶爾利用假日與家人一起從事點有樂趣的活動?我的丈夫好像是個完全無法理解這種創意的人。 用別的角度看夫妻的關係 A先生這樣的例子,好像全日本到處都可發現。應該說日本的家庭大概都是這種狀況吧!通常是有一個完全不能讀取妻子心意的丈夫,和一個能忍就忍,認為平安無事就是走向幸福捷徑的妻子。 如果這樣就可以度過數十年的婚姻生活,當然也就沒有問題。 在更早的時代或許情況就是這樣,但是對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觸到男女平等思想的族群來說,感覺上,這種夫妻相處之道,在這個時代好像會產生破綻。 破綻可能是從妻子開始注意到空虛,或者開始想到「如果我和別的男人或許可以創造不同的人生」之後開始的。 我和A先生的妻子在那之後曾經見過一次面,主要是因為他們夫婦之間的感情問題無法收拾,於是一起跑來熱海的家找我商量。那時的我只能先聽聽妻子的訴苦,然後也將我的感想、相似的苦楚適度地告訴她。 內容不外乎,丈夫從來沒有說過慰勞的話,總是把妻子當成家具一樣,認為妻子必須永遠待在家裡,擔任協助自己的角色。對妻子的關心程度遠不如工作、興趣或朋友,過著以自己為中心的人生。再者,丈夫認定不抱怨的女人才是好妻子,這不就是把妻子當成替自己處理雜務的部下或是助手嗎? 還有一群丈夫從來不曾完整地想像過妻子的心理,認為如果沒有自己,妻子一定就活不下去,因此態度高高在上,不容許妻子違反他的心意。 「當我想到為什麼只有我必須每天忙碌不堪地照顧家人時,心中就充滿後悔和憤怒而無法靜下來,這就是導火線。因為我不喜歡做家事吧,說實話我是不得已才做家事。特別是我非常討厭做菜。」 「雖然我討厭做菜,還是在觀念上強迫自己,每天一定要做各種菜餚擺滿飯桌,等待丈夫回來,但是他卻沒有回家。把剩菜剩飯當成我隔一天的食物,已經變成我的習慣。家事當然都是我做,養育子女也是我一個人的工作。孩子們生病發燒要照顧,甚至假日也得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因為我沒有工作(職業)所以也沒有假日。」 自己當主角的人生 三十年來最讓她生氣的時刻,據說是妻子因為感冒發燒,數日間躺在床上不能動的日子。 那時的狀態據說是妻子無法自己料理三餐,A先生從外面吃完飯回家。但是,卻沒有幫生病中的妻子購買任何食物。 「那怕是只買一瓶牛奶,或一個飯糰給我,也行!與其說那時我的感覺是厭惡,不如說,當我想到自己至今為止到底都做了些什麼?我了解,內心深處那種類似感情的東西霎那間被抽除了。 於是我開始想到兩人在一起並沒有意義,如果終止所謂的『妻子』這個角色,雖然有點晚,但是還來得及過自己想要的人生,還可把自己的熱情寄託在某些事物上才對。」 這是她那時產生的想法。 因為她從來沒有把自己的不滿告訴丈夫,所以她的丈夫完全不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我十分理解,因為A先生也曾經肯定地說他想不出妻子離家出走的理由。他既沒有外遇或暴力傾向,也沒有債務。 硬要找理由,只能說他利用「工作」這個偉大的名義,「把家當成晚上睡覺的地方」,因為自己完全沒察覺到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不用說也知道,結果就是導致夫妻之間的感情產生很大的鴻溝。 丈夫不努力與妻子做好感情上的溝通是他的錯,結婚之後,對妻子絲毫不關心也變成不可原諒的事實。我們這一代可以容許的事,當時代改變,可能就變成很大的問題。 我想無論男女都一樣,如果不將心中所想的事講出來,別人便無從了解… 更多內文請見《夫婦的覺悟》

(轉載) 好玩為成功之本

2010年12月14日
公開
45

(轉載) 好玩為成功之本 80年代的工作典範是王永慶,90年代的科技英雄是張忠謀,未來,誰可以代表成功?美國有3千8百萬人被稱為「創意新貴」(Creative Class),是指以創造新想法、新技術、新的創意內容為工作核心的一群人,這群人的出現,工作進入一種前所未有的轉變。德國的企管大師也提出,在今天的經濟環境中,只有「獨具特色」的人,才有機會出人頭地。什麼是獨具特色?就是專注於最拿手、最能展現天賦的領域,而且受到肯定、讚許。焦點轉到台灣。專注於時尚產業的孫正華、再累也要玩料理的主廚趙曉翌、把片場當遊戲場的許肇任、視電玩為一生志業的陳建弘,都是把「工作」與「好玩、有趣」畫上等號的新世代工作人。他們沒有一個人認為「成功」有多麼重要,反倒是「快樂的人生」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人生。未來,誰可以代表成功? 文�盧智芳 2004年4月 Cheers雜誌 成功好好玩 過去是失敗為成功之母,有痛苦才有收穫;現在是好玩為成功之本,生命要好玩,工作才出色。有創意,有樂趣,發揮自己獨特天賦的工作,才算是成功——屬於你自己的成功 你每天都在工作,但你不一定知道,工作的內涵已經開始轉變。過去是「痛苦才有收穫」,現在是「好玩才會出色。」 位在北投的華碩電腦,向來是科技界以「操」聞名的企業。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忙到經常忘記吃飯,昏倒在辦公室的故事,到現在還經常被拿來解釋何謂華碩精神。但是一年多前,在華碩研發部最精銳的部隊之一——「機構與工業設計部」,卻成立了一個高喊「玩樂有理」的「天天玩樂俱樂部」(weekday leisure club)。 周一打靶、周二室外籃球、周三壁球與高爾夫、周四室內籃球、周五釣蝦,每天晚上節目都不一樣。 不只如此,華碩工業設計課主任李政宜吆喝一聲,設計師們就紛紛展出自己的玩具——辦公室裡一下子塞滿了滑板車、風浪板、電玩賽車方向盤(插上個人電腦就可以玩),生存遊戲所需的各種槍枝、防彈衣。樓上還有一個大家合力搭出的靶場。 在這裡,玩很重要。雖然主管在旁邊,65年次的工業設計師孫崇實還是老實地說,他常常「因為趕著玩先放下工作。」而且,「玩就是玩」,李政宜笑著表示,這叫「全方位的玩樂主義」,不要有任何學習色彩或目的性。因為對這群掌控華碩產品視覺印象的設計師來說,豐富的感官刺激與生活體驗,本身就具有意義。 李政宜自己也是個生活玩家。他喜歡開車享受速度的快感,品味窗外折射的陽光、手工皮製方向盤的觸感與氣味。在行進間感受每秒鐘環境的變化,激發創意。「苦幹實幹的時代早就過了,」李政宜認為。過去是「No pain, no gain」(痛苦才有收穫);現在用他的話說:「活著是為了玩樂(live to play)」。而且重點是,「設計師玩得愈高興,表現愈好。」  玩耍與工作結合 從前,玩樂被視為侵蝕工作的象徵,生活不被工作淹沒,就代表不夠努力、不夠拼戰,但這樣的觀念正受到嚴厲挑戰。未來的趨勢是:好玩才有收穫。(No fun,no gain)35歲的陳千浩,是台灣少數的葡萄酒專家,又是其中少數曾經遠赴法國,從種葡萄開始學起的人。 他從東南工專機械科畢業後,因為對機械沒興趣,跑去瑞士讀旅館管理學校,卻在那裡意外見識葡萄酒之美。「第一天上課,老師就說,喝葡萄酒不能加冰,因為它來自大自然,」習慣看台灣人喝玫瑰紅加蘋果西打的陳千浩,驚艷於歐洲人的詮釋,從此掉進葡萄酒的世界。 念完旅館學校,陳千浩轉進法國勃根地大學,開始學習葡萄酒釀造。「了解一件事最好的途徑就是做它,」陳千浩相信。於是他跟著法國人實際到田裡種葡萄,也跟他們一樣,只穿著內褲,跳到酒槽裡踩葡萄。 他在那裡取得葡萄酒釀造技師資格,後來又到巴黎第十大學攻讀釀造業管理碩士,一路念到博士候選人。許多人問他:「你要回台灣種葡萄嗎?」深深為葡萄酒著迷的陳千浩卻執著地認為:「別人覺得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喜歡你做的事。」 現在陳千浩在高雄餐飲管理學院擔任講師,他不僅出了一本「葡萄酒」教科書,最近還為學校爭取到酒商的贊助,成立全台第一個專業品酒教室。陳千浩也經常擔任各類酒展的裁判,儼然是這個領域的權威。 如果沒學酒,陳千浩今天可能只是個平凡的餐廳經理,不會有談到葡萄酒時,眼中迸出的熊熊火花。「成功就是在你喜歡的領域中盡情發揮,」他笑著說:「我喜歡告訴學生這一點,更甚於要他們在餐飲界打下江山。」 創意新貴崛起 你心目中的工作是什麼?工作對你來說,只是比誰加班的時數多;生活,就是上班賺錢?下班花錢? 為科技巨人打造產品外觀的設計核心,與法國艷陽下,揮汗耕種葡萄的留學生,他們背景相差千萬里,但都同樣說明一件事:對工作與成功,你可以有超越過去的想像。 1980年代的製造業典範是王永慶。他白手起家,靠苦幹實幹,建立台塑的石化王國。1990年代的科技業叱吒英雄是張忠謀,他用大資本、大投入,新的營運模式,打造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江山。放眼未來新世紀,誰能鶴立雞群,引領風騷?當創意取代土地、資本,成為領導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把這群決定趨勢的精英,稱為「創意新貴」(Creative Class)。  在美國,有3800萬人被納進這個新領域,佔總就業人口的30%。只要以創造新想法、新技術、新的創意內容為工作核心,都屬於創意階級。他的觀察裡,因為這個族群的出現,工作型態進入一種前所未有的演變。 過去,組織時代強調人人一致,但是創意階級卻主張獨立性、自我陳述、包容差異,以及多面向的經驗。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從前人們透過職業(農夫、工人……)來識別身分,但今天更多人喜歡用各種創意活動,像作家、美食家、設計師、顧問...來稱呼自己。 無獨有偶,德國最暢銷的企管書作者萊納德史布萊格爾(Reinhard K. Sprenger)與理查隔海遙相呼應。他在新作《個體的崛起》一書中提出,今天的經濟環境中,只有「獨具特色」的人,才有機會出人頭地。什麼叫「獨具特色」?史布萊格爾的看法是:「專注於最拿手、最能展現天賦的領域」,而且這項能力能受到肯定、得到讚許 過去台灣人的工作文化是「學歷至上、賣命換錢」,從高中聯考開始,一路過關斬將,通過每一次篩選,確認個人的社會地位。如果沒有公司招牌或個人頭銜做背書,就談不上成功。  但是在這樣的世界潮流下,成功不再只有單一的途徑。任何事都可能成為成功的舞台。去年底,在環亞購物中心有一場攝影展記者會,竟然難得邀請到攝影大師柯錫杰與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同台坐鎮。記者會的主角,就是全台灣最貴的髮型設計師黃國鎮。 剪個頭髮能要多少錢?如果你到遠企購物中心的Eros4髮廊,指明要藝術總監黃國鎮動刀,最低價格是台幣3,500元。而且還要事先預約,因為跟你一起排隊的,可能包括明星如劉若英、琦琦;企業家如東森集團董事長王令麟、遠東百貨總經理徐荷芳。連曹興誠臨時起意過來,都不能例外,要在一旁先行等候。 光頭也需要的美髮設計師 為什麼黃國鎮能做得這麼出色?因為他「喜歡」剪頭髮。黃國鎮出生在香港,受到上學途中每天經過的髮廊吸引,中學畢業,他就跟母親要求去念髮型設計學校。當時母親第一個反應就是:「剃頭匠有什麼出息!?」但拗不過他的堅持,還是掏出3萬多港幣的積蓄,讓黃國鎮接受當時香港最好的髮型設計教育。 不過,紮實的技巧只是基礎。黃國鎮之所以能跟一般設計師不同,在於他把剪髮當成一門藝術。他大量吸收流行資訊,剪頭髮的時候就像在創作。身型瘦長的黃國鎮操著一口廣東腔國語,平時很健談,工作時卻神情專注、目光定著、從頭到尾保持沉默。他曾經為了剪劉若英的頭髮花了3小時,只為了一撮一撮慢慢剪。  即使16年前來到台灣,發現台灣對髮型設計師的定位不高,到美容院學洗頭,只是很多國中輟學女生不得不的選擇,也並不影響黃國鎮的信心。他始終認為:「我一定可以開闢一條路,讓台灣人知道髮型設計師的價值。」抱持這樣的想法,反而很快使黃國鎮脫穎而出。如今,來找黃國鎮剪頭髮的,除了明星、企業家,也有戴著呼吸器的病人,甚至還有人拿假髮來請他操刀,讓他意外:「原來光頭也需要我?」在黃國鎮身上,看見透過創意賦予價值,再平凡的工作,都能有不平凡的表現。 台灣新崛起最年輕的製片家 而另一方面,新世代對成功的定義也不再只限於職位、權限,發揮影響力,做到一件本來做不到的事,反而更有吸引力。對27歲的葉育萍與32歲的李耀華來說,決定拍攝電影《十七歲的天空》,成為台灣新崛起最年輕的院線電影製片,就是如此。 葉育萍的家中經營紡織業,李耀華則出身法律世家,本身還念完法律研究所。然而,她們都不願意踏上上一輩眼中穩扎穩打的道路,寧願打出自己的天下。 兩個人本來是春暉影業的同事,去年眼見國片愈加蕭條,決心不再紙上談兵。於是兩人辭去工作,跟朋友籌了300萬,合資成立「三和娛樂國際」,又找了23歲的導演陳映蓉,3個人的團隊於焉成立。  《十七歲的天空》是一部同志喜劇片,葉育萍與李耀華的企圖,也是拍一部商業電影。然而,環繞在太多電影界陣亡的故事中,為什麼這兩個女生有把握成功?她們把在春暉的歷練拿來實作。雖然是小本製作,她們卻提早半年擬定發行與行銷策略,規劃各種增加曝光度的可能性。包括與「Aveda」等跨國品牌異業結盟,甚至與手機廠商合作,提供鈴聲下載。 過程中,很多人不看好這兩個女生的狂想。但是隨著片子殺青,排上華納威秀院線,甚至成為台北電影節的開幕電影,電影圈資深的「前輩」們開始對她們改觀,也帶給兩個人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要製作台灣獨立製片人的專題報導,還特地前來採訪。「很好玩,真的很好玩,」回頭看這段過程,葉育萍連用了兩個「好玩」形容。如果不是經過這段考驗,兩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大的潛能。  像黃國鎮、葉育萍這樣的創意階級能夠興起,因為他們正站在時代的大浪上。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教授羅納得?英格哈特研究20多年,發現世界正由經濟成長的價值,轉為生活價值,亦即從「生存」價值轉向「自我表達」的價值。 也就是說,不管生活中再普通的活動,只要加上創意——都能引起注意,都有成功的機會。再加上多元的生活體驗、冒險,是培養創意的根源,這也使得工作第一次跟「好玩」畫上等號。換言之,工作再也不是與玩樂全然互斥的概念,而是一種與玩耍之間的奇妙結合。 為什麼?因為「創意不是一種可被教授的技巧,而是一種無法言傳的生活態度,」自由文案與創意工作者李欣頻指出。 生命要好玩,作品才出色 李欣頻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她本來在建設公司寫文案,賣房子;後來意外接觸誠品,開始當起誠品的特約文案。她的文字對比強烈、明快簡約又充滿奇想,勾勒出誠品鮮明的形象,她自己也隨著結集出版《誠品副作用》一書,建立在廣告界的知名度。對李欣頻來說,她自己是自己的品牌。「通常客戶來找我,是因為我的特質,而不是我的文案,」她指出。為了開發自己不同的層次,李欣頻把旅行計劃看得跟工作計劃一樣重要,每年規劃6次以上。 去年她到北歐,最遠足跡跨到格陵蘭半島,坐在愛斯基摩人開的汽船,航行在大片浮冰中。今年李欣頻的目標,是到加拿大住在全冰打造的冰晶旅館。對她而言,如果自己生命不好玩,根本無法寫出好玩的作品。因此她每年用來檢視工作的項目不是實際收益,而是「今年又比去年多發現世界哪些好玩的地方?又多出哪些快樂的層次?」 無領工作處所的興起 不僅個人如是,對力求建立品味、訴諸感性打動消費者的企業,更必須在工作中加入好玩的要素,達到激發員工另類思考的目標。史布萊格爾在接受《Cheers雜誌》專訪時指出,他所諮詢過的大多數企業,都還是採取控制導向、不信任員工的做法,甚至設計出令員工窒息的工作環境。但這只會扼殺員工的創意,白白浪費員工的天賦。你不在辦公室,就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嗎?傳統對工作的概念,很大部分來自工作場所的劃分。 於是必須待在生產線上的勞工,叫做「藍領」;活動侷限在辦公室中的,叫做「白領」。然而這種因為地點建立起的階級劃分,也將隨著工作與生活的結合模糊。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理查就稱,這是一種「無領工作處所」的興起。在最依賴創新的企業身上,已經率先看見這種變化。來自設計之都義大利米蘭,3M創意設計中心總監莫洛普契尼(Mauro Porcini)就認為:「一個設計師要是整天待在辦公室,他就死了。」 很少待在辦公室的設計師 28歲的普契尼,前年才加入3M,負責統籌3M全球各地的設計師,是3M內部眾所矚目的明日之星。對他而言,「產品就是一種與人溝通的方式。」只有透過豐富的觀察與經驗,他才能知道人們喜歡什麼、享受什麼。所以普契尼待在辦公室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候,他都在外面走走、看看,隨時隨地都在工作,但也可以說,隨時隨地都不在工作。 有時候,他甚至會在游泳池中做事。「只要頸部以上露出水面,可以接電話就行了,」普契尼笑著說。他尤其喜歡嘗試刺激的活動。普契尼愛踢足球,他也試過高空彈跳,最近一次,則是跟在巴哈馬群島附近海域潛水,驚險地與鯊魚共泳。「如果你只是停在安全的地方,你也不會往上爬,」一邊解釋自己喜歡冒險犯難的個性,普契尼一邊一語雙關地笑說。  普契尼來自有著悠久創意發想歷史的國度,但華碩工業設計部刻意建立的玩樂文化,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動物本來就是在玩樂中學會生存本能的,不是透過學習的制約,」華碩工業設計部主任李政宜說。許多台灣公司喜歡在員工下班時間,安排進修,做為另外一種提高競爭力的管道,但李政宜一開始就不抱持這種想法。他反而希望透過純粹的玩樂,平衡設計師的左右腦,中和理性與感性思維,看到平時所忽略的視野死角。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也很支持這樣的理念。像華碩工業設計部連續兩年奪下國家設計獎,童子賢還自掏腰包,加碼獎金,讓這群設計師去「玩樂」。他們也很「in」地去見識了台北最流行的lounge bar。 你仍然覺得工作乏味無趣嗎? 李欣頻建議「試著先從眼前的事中,找出好玩的點」。有時候,她也會面對一些不好玩的工作,「像是賣圖書禮券給企業,」她舉例。這時候李欣頻會試著換換想法,或是一邊想,一邊放首埃及舞曲,轉移「不好玩」的感覺。當初接觸誠品,是她在本業外的另一項嘗試。她也認為,「在工作之餘就要開發自己的天賦」,如果有一天,業餘項目受到的肯定更大於本業,那就是全心衝刺的時機到了。不管是企業或個人,許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說明,這是個「成功好好玩、工作大不同」的年代。當你可以,你又要為成功做下什麼屬於自己的註腳?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

2010年12月13日
公開
40

好幾個朋友都分享這篇文章 (轉載)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 戴勝益大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但只要提到王品牛排、陶板屋、西堤牛排、聚北海昆布鍋、夏慕尼、原燒......這些知名的餐飲名店,可能就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 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佈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 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 ,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 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躬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 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 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 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 !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 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 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 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 道。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 你怎麼讓他們「瞭解人間疾苦」? A 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瞭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唸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 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 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 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 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 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 span style="color:black;font-size:13pt;" lang="EN-US"> 哈。 Q 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 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隻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佈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 (1)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2)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懂 90%以上)。 (3)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 (4)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 (5)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 (6)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7)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8)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 (9)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 (10)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 (11)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 (12)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ps.看了之後 應該更知道如何做父母

洪蘭:台灣人的微笑 怎麼不見了?

2010年12月12日
公開
52

洪蘭:台灣人的微笑 怎麼不見了? 作者:洪蘭  出處:Web Only 2010/08 朋友的孩子回台參加華語夏令營,結束要返美了.... 朋友的孩子回台參加華語夏令營,結束要返美了,我帶她去鼎泰豐吃她最愛的小籠包,在等待座位時,我問她:台灣社會給她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她想了一下說:台灣人總是匆匆忙忙不肯禮讓,而且「不愛微笑」,她加重語氣說,就是同棟大樓、同搭電梯都不打招呼。 這孩子果然觀察入微,我剛回台時,早上碰到人會習慣性的微笑打招呼,結果有人瞪我白眼、有人罵我白痴、有人說我自作多情。幾次以後就改掉了這個習慣,但是總是覺得遺憾,因為心情會影響工作情緒,見面打招呼是文明社會的基本禮貌,我們不敢要求像祖魯人那樣說「我看見你了」,對方回答說「我在這裡」,這種患難相助的問候,但是起碼的點點頭,釋放出善意也不算是要求過分。 先不說同舟共渡是五百年修的緣,微笑其實是對自己好,尤其反覆的微笑可以使壞心情變好。有個實驗請受試者把鉛筆咬在嘴中,然後做出憤怒的表情,結果發現很難,因為嘴角朝上了,怒氣就上不來了。 麥當勞要求他的員工微笑是有道理的。有實驗證明情緒其實是認知的解釋和評估(這叫做「情緒的認知激發理論」)。 孩子摔跤後會先看一下有沒有大人在,如果沒有,他就會自己爬起來,要哭也是一二聲而已,因為他的認知會告訴他哭沒用,沒人在乎,他就不痛了。 微笑可以刺激大腦迴路、強化人際關係,增加跟別人的互動,而且微笑時全世界會跟著你笑(記得那個啤酒廣告嗎?)人在看到一張微笑的臉時,會不由自主的跟著微笑,因為笑使人安心。 達爾文發現天生眼盲,從來不曾見過人笑的孩子,高興時也是張著嘴笑。相反的,皺眉會激發憤怒、厭惡的感覺,甚至只要看到皺眉的臉,心情就不好起來,警戒心也馬上出來。 在演化上,爭先恐後是本能,看到食物自然要爭先,多吃一口,多活一天,遇見敵人當然不能落後,一落單就沒命了。人處在食物鏈的下端,是沒有安全感的,因此人非常注意周遭環境的變化。 有一個實驗說明了人如何容易受到環境的暗示:這個實驗做了41位大學生,約他們在實驗大樓門口見面,免得他們找不到地方,在電梯裡,實驗者隨意把一杯熱咖啡交給受試者,請他幫忙拿一下,他好掏鑰匙(另一半拿的是冰咖啡)。 進到實驗室後,給他們看一個陌生人的履歷,請他們就自傳評估那個人是否聰明、勤勞、務實、謹慎。然後再給他們問卷,評估那個人的人格特質是否外向、害羞等等。結果發現拿熱咖啡的人給別人比較正向的評價。做完實驗後他們可以選一個禮品送給朋友或自己,結果拿熱咖啡的比較傾向送給朋友。這實驗讓我們看到一點點溫暖的感覺就會影響我們對別人的態度。 微笑使人產生安全舒適溫暖的感覺,而這感覺使自己變得更慷慨、更值得信賴,在美好的一天開始時,微笑一下吧!

如何看待犯錯的孩子

2010年12月10日
公開
38

如何看待犯錯的孩子 講師◎李茂生教授/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整理◎翁婉玲 對於犯錯的孩子,很多所謂的「專業人士」在談輔導技術時,都是說:要深入孩子的心,要把自己當作他,將心比心、體會到他內心的苦楚;但我覺得這事實上很難做到。將心比心是什麼呢?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能夠完全暸解別人心裡在想些什麼嗎?我們是不是很習慣刻意去營造一個看起來很美滿的人際關係,其實心裡面常常不是這麼想? 我們無法、也不需要用很專業的知識來探索小孩的內心。當你嘗試這樣做時,常常只是透過人際關係上的上位地位,把你心中的想法、慾望,全部壓到對方身上。通常這些慾望會成為獨斷地判斷小孩是否犯錯的標準,而壓力則是成為小孩犯錯的根本原因。 所以與其信賴專業,不如信賴自己的本能。如果真的能面對自己,瞭解自己,瞭解你的小孩;不需要等到小孩已經到達違法而被送到法院的階段,就可以在更前面一個階段,修復彼此之間的關係。 我們一定要先承認,有人際關係就會有上下關係,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就像法律說,正義與公平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句話背後隱含的意思其實是說,正義與公平是不存在的。如果我們跟小孩說:「爸爸和你坐下來推心置腹談一談,我跟你是平等的。」他們一定會覺得:「你又在假仙,到時候又要扣我的零用錢。」 在上位的人如果沒有做好該做的事,又以為可以瞭解對方的內心,把自己的理想不斷壓到對方身上,總有一天孩子會喘不過氣來,會想脫離。 不同世代的鴻溝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所處的時代充滿了遠大的理想,年紀輕輕就被灌輸了很多想法:有「反共抗俄、還我河山」,還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覆巢之下無完卵」。我們都會背「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我們任勞任怨、不求任何代價,只為了更高的國家的利益。連小朋友寫作文都是寫:我將來要當總統、警察或軍人,保衛國家。 這個時代的人,每個人看起來好像都有犧牲奉獻的精神,但在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是違背人性的。到四十歲的時候,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理想開始幻滅;自己的一生都是在服務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不過雖然理想幻滅了,但是仍舊是心有所不甘,所以就會想去影響小孩,把自己一直以來所夢想的、想達成的,延續下去。 但社會的局勢已經改變了,現在青少年卻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他們只能透過很多小東西來表彰自己的特性和人格;他們追求的是「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沒有。」從衣服的廠牌到御守的花紋,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這時候你跟他說,人生要有雄心壯志,要看得遠,一點用都沒有。現在的孩子非常現實,沒有辦法被偉大的理想所規訓。 兩個世代之間的差異,讓大人很難真正瞭解孩子在想什麼;這時如果大人透過較為上位的地位,要求孩子去追尋自己曾經追尋過的夢想,就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偏差值造成的傷害 在現實社會裡,孩子與成人「理想」間的差距不是那麼明顯;但彰顯這種差距對統治者來講非常重要。就像驢子前面掛的紅蘿蔔一樣,如果有紅蘿蔔,驢子就會朝著自己想要的地方走。所以我們的教育系統做了一件事,把每個人的現實和期待他走的方向之間,設立了偏差值。比如說,發明全民英檢之類大大小小的考試,樣樣都用分數來評定高下,讓小孩子從小就不斷追求毫無意義的一分、兩分。 以前我們那個年代,大家比較在乎的是最終的理想和成就,目標在那裡,雖然起步較晚,但只要再花一、兩年,一樣可以達到那個境界。但現在凡事都比偏差值,很容易掉下來,今天考得好不見得明天會考好,所以每個人都會為了這個國家所設計的規訓機制,耗盡所有的精力。 而偏差值比不上人家的孩子,一次又一次,被貼上標籤,會遭受到嚴重的挫折。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再把自己的理想壓進去,小孩子的生活空間頓時被綁死,有可能已經被推到虛構世界的邊緣,我們卻不知道,還一直壓。壓到最後,小孩子雖然還是有物理的身體,但他在社會上是透明的。 被透明化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別人看著你,卻好像你不存在。透明以後孩子總是想大叫:「我存在著!我存在著!」把自己最後的求救訊號傳出來。而吶喊的方法,有時是傷害自己,有時就是傷害別人。 人際關係需要面具 我在民國86年時參與了新〈少年事件處理法〉的制訂工作,其後又積極地參加法官的訓練課程,至今已經有很多的法官都結訓了。我花了很多心力想讓他們理解:小孩子的犯罪是社會逼他透明,他發出的最後吶喊。你想救已經被透明化的小孩,要先放棄對於溝通系統的操作,讓他找回自己的面具。我們每個人至少要擁有三套面具,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只有一套面具的人,現在應該會蹲在大牢裡。坦白說,我的包包裡有五個面具,對不同的人,用的面具是不一樣的。我面具越多,我的特色就越多、越能展現自己的人格特質。 你要提供一個環境給他,刺激他發出第一道訊息、尋找自己的反應。這道訊息可能讓你很生氣,不願意接受;沒有關係,再怎麼氣,你順著社會化的規矩回應一次,他也會順著規矩,再回應回來。反反覆覆練個幾次,他有了第一具面具,就不會痛了。不管他給你的刺激是什麼,你都反應,一次一次訓練他不斷表演自己的面具,進而擁有很多面具。 這些面具都是為了既存的社會結構而存在,大人可以幫助孩子了解這個現實,如果想尋求絕對的自由會毀了自己,斷絕人際關係;也不需要否認自己想支配孩子面對世界的方法的慾望,只要記得克制自己,不要讓孩子變成透明人,這樣就夠了。 ..三個案例 .. 大人在「上、下關係」裡真正要做的事,應該是撐著孩子,當他最後的支柱。不管孩子有沒有做錯事,在他快要被透明化的時候,能夠擋著他,讓他活在現實的世界裡,有力量發出自己聲音。 我舉三個真實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希望這些經驗對大家有幫助。 【案例一】日本有名的神戶殺人事件:一個國二的孩子,殺了兩個國小五年級的小孩,然後用刀子從頸部一刀一刀把頭切下,用布包著,掛到自己校門口。 法官只判他到少年院(我國的撫育院或矯正學校)住兩年,並進行心理輔導。 為什麼法官要這樣判? 因為這個孩子從小,父母為了生存,都在外工作,根本不理小孩,交給阿嬤照顧。一直到小學六年級為止,孩子做錯事衝回家裡,先找的都是阿嬤。阿嬤是他的避風港,他可以在這裡享受到人際的互動和支持。阿嬤拍著他說:「不要緊,不要緊,做錯任何事都不要緊,你就是阿嬤的小孩。」不用管阿嬤心裡怎麼想,至少孩子感受到的是真實的擁抱和安慰。 國小六年級阿嬤去世,他受到汙辱或欺負時回到家裡,一個人都沒有。他開始不能理解,自己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於是他找來動物,從動物的哀嚎和眼神裡尋求自我。他開始抓野貓,把貓的舌頭、腳掌剪下來,泡成好幾罐。一直到附近的野貓都逃光了,還是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他不敢跟更大的大人有互動,因為他非常虛弱和透明化,所以他開始玩比他年紀小的小孩子。玩到最後,他想吶喊,讓自己不再透明,所以做出了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從國小畢業的那天開始,一直到殺死小孩為止的兩年期間,一個人就這樣被毀掉。他無法從事真正的人際交往,只能用殺人的方式讓人知道自己需要協助。 【案例二】有一個爸爸是民國38年從大陸來台的老兵,取了原住民老婆,後來老婆跑掉,留下一個小孩。他退伍後,把所有的積蓄都灌注在小孩子身上。為了讓小孩能擁有戶籍分發進明星國中,他把所有的錢用來幫小孩在國中附近租了一個閣樓,整整租了六年。他所投資的愛和物質,對小孩來講是非常大的壓力。 那間學校有非常多高知識分子的孩子,從小就受到很多「贏在起跑點上」的教育;小孩剛進學校的第一堂英文課就嚇到了,因為其他小孩的英文程度都很好,還能用英文和老師對話,他卻完全聽不懂在上些什麼。老師看小孩跟不上,從校長到工友,每個人都勸小孩轉校。 小孩怎麼敢轉校?回家也不敢讓爸爸知道。大家上課,他一個人坐在那裡,像透明人一樣,沒有人理他,壓力非常大。後來,他開始蹺課,在學校裡找個小角落蹲到下課,然後再笑嘻嘻回家,假裝學校的一切都很順利。 逐漸,他在學校的據點旁邊,開始有香煙、有空米酒瓶,還有保力達P;慢慢地,他膽子大起來,不願意做透明人,一步一步跨出校門,進入幫派。 最後我知道的是,他跟一個都是慣竊的竊盜集團在一起,他是其中最小的一個成員。這個集團後來整體被抓到,他也變成常業犯,被送到新竹少年監獄。 父親充滿壓力的期望,和整個學校對他的漠視,竟然讓一個本來應該擁有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的孩子,就在校園裡被徹底透明化,走入歧途。 【案例三】我有一個朋友,在他女兒小的時候,給了她一塊錢,要她放在鉛筆盒裡,不能搞丟。交代她,學校有任何事情,一定要用這一塊錢打電話給他。 終於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情。 在現實社會裡,小孩子尋求的是一分兩分的差距。他的女兒和她的同學,為了一、兩分的事情吵起來,說老師不公平。兩個人互相罵來罵去:「妳是假的,我是真的啦!」 後來她同學不高興了,跑去找當導護的媽媽,媽媽跑去找老師;兩個大人加一個小孩,一字排開,對著一個瘦瘦小小的小女生說:「妳錯了!」那個女孩當場掉下眼淚,哭著拿出一塊錢,打了那通電話。 我朋友從辦公室趕到學校,闖紅燈、超速,只花了十分鐘車程。到了學校,他衝去先找訓導主任和校長,說:「小孩吵架,你們憑什麼用大人的地位,威壓著小孩,讓她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因為讓小孩子一句話都講不出來的下一步,就是透明化。他們試圖吶喊:「救我!救我!」,但是大人壓著他們,讓他們連辯駁的機會都沒有。 這時候,我的朋友不管女兒有沒有做錯,走過去撐著她,讓她可以講出心中的話。要罵人也可以,要辯解也可以,並沒有強迫她道歉。大人威壓小孩,就是不對。他撐著女兒,讓女兒的聲音不會在大人對小孩的威權裡消失。 這就是成人該做的事情。 給他機會回到原點 對任何一個做錯事的小孩,不要責罵他、更不要獎勵他,只要站在他旁邊,幫他撐起自己的空間,不要去干涉。你只要敞開胸懷讓他回來,拍拍他,讓他感到安慰,了解這裡有個避風港,就夠了。他會開始有自信心,會開始信賴人,他會再度出去,表現出他自己獨特的人格。這個人格不是你能干涉的,因為他是他,你是你;但你撐著他,讓他可以發出自己聲音,不被透明化。 我所參與的〈少年事件處理法〉就是根據這個簡單的道理設計出來的。我們提供新的機會,讓任何做錯事的小孩都能回到原點,而這個原點擁有無限的希望跟選擇。至少,他可以重新選擇合法、非法、合道德、不合道德;他怎麼選擇,我們無權干涉,他下次要不要再犯,跟我們這次要不要給他協助都無關。我們只是提供他機會,讓他在這段飄搖不定的期間裡可以活存下去;不要在他發出最後吶喊時,斷了他的生路。

每天做一件好事

2010年12月09日
公開
13

每天做一件好事 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昨天去山地服務,坐我旁邊的是一位電子公司的副總裁。我認得她很久,卻不曾跟她聊過私事。我知道她是白手起家,但過程並不清楚。昨天因為山路很長,她就告訴我她的故事。 她高商畢業以後,考進一個公家機關做會計。她母親過世時,她回鄉奔喪,因為辦喪事要用錢,所以下了火車便去提款。沒想到因為太過疲累,精神恍惚,她領完錢,抽出提款卡後,卻忘了拿錢,便匆忙回家了。等到要用錢時,她才猛然想起錢還留在提款機上。 她飛奔去車站,一邊跑一邊哭,心想凶多吉少,火車站旁的提款機是最繁忙的,無主的錢誰不要呢? 想不到她跑到提款機時,看到一位老農夫,褲腳是捲起來的,腳上還有泥巴,手上拿著她的三萬元。她感激得幾乎要跟他下跪。她問老農夫,如果她沒有來,他會在那兒站多久?老農夫說,三萬元不是個小數目,它的主人一定會回來找的。她說,老農夫看到她出現,好像比她找到錢還要高興。她了解原來這就是做好事的快樂。於是她立下心願,每天一定要做一件讓別人快樂的事。 她銷假回去上班後,便主動幫助人,看到事情就做,而且是心甘情願的做。公文開始電子化後,勞委會開辦了電腦職訓班,她的主管替她爭取到名額,告訴她,這是新興的領域,學會了電腦,不怕沒飯吃。她知道比她有資格的人多的是,是主管力荐她,給了她這個機會,所以她非常珍惜,努力的學,因而得到教課老師的青睞。這位老師叫她晚上去上課,鼓勵她拿到正式文憑。後來,她嫁給了這位老師。當時男方家長很反對,但她先生很堅持,對父母說:「我在她身上看到為妻的一切美德。」她深受這句話的感動,所以兩人剛出來創業時,雖然很辛苦,但是她一句話都沒有抱怨。 其實,人不必管美醜,潔身自愛、努力上進是最吸引人的條件。她到現在還是每天要做一件讓別人快樂的事。她說,她深深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 她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富而不驕、誠樸勤儉。有一次,我們下山時肚子很餓,那時還沒有高鐵,回到臺北至少得花三四個小時,所以我想在埔里先吃點東西再走。我看到一家飯館,正要進去,她拉著我,眼睛四處搜尋,看到對街有個麵攤,就叫我過街去吃麵。她說,兩個人吃飯,兩菜一湯,三百元跑不掉;吃麵,一碗才五十元,我們可以省下兩罐奶粉的錢。因為有位善心人士介紹我們去買凹罐奶粉,給山上的孩子添營養,一罐才一百元,奶粉並未過期,只是罐子不好看而已。我沒有想到一個家財萬貫的人會這麼節省,心中真是感動。 我父親常說:「廣廈千間,夜眠八尺。」住再大的房子,晚上也是只能睡一張床。人不要做守財奴,錢花出去是「財產」,不花叫「遺產」。父親說,錢不可以浪費,要花在刀口上;但不可以小氣,該花的就要花。我父親活得很快樂,我看我旁邊的這位副總裁也活得很快樂。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又學到一課。 每天做一件好事並不難,而且又會使自己快樂。做好事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為從幫助別人,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三九貼預防過敏性鼻炎氣喘

2010年12月09日
公開
71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99年12月9日新聞稿-- 三九貼預防過敏性鼻炎氣喘-2010年12月9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聞稿 發稿單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發稿日期:99年12月9日 報 告 人:林森中醫院區 中醫內科 申一中 主治醫師 三九貼預防過敏性鼻炎氣喘   「三九貼」是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中醫師申一中表示,傳統中醫依照節氣,從冬至開始,共有九個九天,其中第1至3個九天即為「三九」,即冬至後一個月,是地球溫度變冷最多的時候,為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的好發季節。   申一中說,根據天人相應理論,寒冷冬季人體陽氣相對不足,三九天是冬日最寒冷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此時將溫熱藥物賦於機體,是對人體陽氣補充與促進。   穴位敷貼療法是從針灸學發展而來,具有針藥並用的治療功效。人體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藥物刺激肺部腧穴不僅可溫肺散寒,更可通過經絡傳導調節機體狀態,以對抗寒冷氣候對人體的損傷,增強抗病能力。   因此可用以緩解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發作頻率,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成人方面,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患也可適用。   他指出,三九貼即是利用一些辛溫香竄、溫陽祛寒、逐痰利氣的中藥做成特殊藥餅進行背部穴位敷貼,可使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五臟六腑,驅除伏藏於體內的寒氣,並且能提升本身陽氣,而達到扶正祛邪抗寒的效果。   敷貼所用藥以具有辛散溫通作用的藥物為主要組成,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成分,加上生薑汁調製。通過對穴位的溫熱刺激,促進血脈運行、疏通肺絡,達到清宣肺氣、止咳平喘的作用。相關常用之背部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   申一中說明,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對懼怕針刺、注射和服藥的患者更為適宜,所以易被小兒接受。三九貼不適合的對象包括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發燒和咽喉發炎者,也不適合此法。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於今年三伏天實施三伏貼特別門診,深獲好評,為造福民眾,特於今年三九天再開設三九貼特別門診。今年三九貼日期為99年12月31日、100年1月8日、100年1月18日。民眾可在上述時間前往中醫門診中心或各院區中醫門診貼敷。   申一中提醒說,若時間無法配合者,亦可在冬至過後到國曆二月這段期間,每隔七至十天,連續貼敷三到四次。 聯合醫院 企劃行政中心